查看: 1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氏宗亲】“剃头匠”曾国藩的功过是非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7
注册时间
2010-1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非你不可   发表于 2010-11-17 12:1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剃头匠”曾国藩的功过是




       “剃头者”,“曾剃头”曾国藩是也!

  我不喜欢“剃头”这个名字,虽然剃了头凉快,但是以剃头称呼曾氏,我觉得过于轻率,而且很显然的是,剃头论者是站在太平天国那边说话的,我不喜欢这种非此即彼不在此阵营则在彼阵营的阵营式态度,这不是读史的态度。

  站在传统的角度,曾氏是成功的,1838年,28岁的他以科举中进士,留京师,十年七迁,连升十级,1846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年三十七岁。这一点连曾国藩自己都深感得意,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后因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但正如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一样,曾国藩之誉来自于此,之谳也来自于此。站在政府那边,曾氏是功臣,站在太平天国这边,曾氏就只能是剃头的屠夫了。其实,如果不是林则徐死到了奉旨前去镇压太平天国的路上,那么剃头这活儿可能落不到曾氏的头上,而林公若不是上天眷顾及时的把他拉走,那么林公剃头的功夫也绝不会弱于曾氏。所以,曾氏的剃头,怎么着也只是一个廷臣的本份,恪尽职守罢了。更重要的是,曾氏与洪氏双方都在剃头,你不剃对方的头,对方就剃你的头,就看双方的剃头功夫了。洪氏功夫若了得,中国历史上也就多一个开国的“洪氏元璋”而已,于中国格局似无变动,甚至可能更不堪!

  从为官清正方面来讲,曾氏也算是清政府一难得的清廉之臣了,虽然也拿灰色收入,但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拿啊。

  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讲,曾氏堪称古典士大夫的道德楷模。他首先是个儒者,治家律已几近圣贤;其次,他还算半个理学家,曾经师从当时的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正象身为儒者但没有沦为腐儒一样,受过理学大师熏陶,熟悉程朱理学的曾氏也没有空谈心性。他对倭仁等理学大师有自己的评价。他说倭仁“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仁),然才薄识短”。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这些人只能流于清谈,难委于实事。对于一般的借虚名猎利的理学者,曾氏则干脆认定为“虚声纯盗之流”。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0:53 , Processed in 0.28930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