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氏宗亲】楚王马殷和他的儿子们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听众

12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8
注册时间
2010-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星星冉   发表于 2010-11-18 12:2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楚王马殷和他的儿子们


故事背景
    907年(唐天佑三年),朱全忠(原名朱温)废唐自立,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从此,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南方与河东地区(今山西)则分别产生出10个割据政权,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一时期,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马殷建立的楚国———898年,马殷当上武安军节度使,从此爬上湖南最高统治者的宝座。927年(天成二年),后唐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作为楚国都城的长沙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马楚时代。930年,马殷去世,诸子相继而立。马氏诸子时称“酒囊饭袋”,而且穷奢极欲,残暴贪横,致使马楚政权在951年为南唐所灭。
五代十国形势图(局部)
马王街俯瞰。
特别说明
    在长沙的古代史中,还有两位大人物,我们不能不关注:一是五代十国时的楚王马殷,一个封建独立王国的老大;一是明时封藩长沙的吉简王朱见浚。
    两位都是王,在我们的版面中,如何安置他们?在“吏治”主题下,在一群朝廷命官中,安插这两位呼风唤雨的主吗?显然并不合适。
    无奈,我们推出两期“补遗”来说说这两位大王的故事,算是给他们开个小灶。
上篇:老爸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实敦厚的木匠,木匠的名字叫马殷。
    马殷在长沙呆了30多年,一直到死,都没接到过一单木工活——整个长沙城,没有一个敢雇他干活的人。
    因为,自从到了长沙后,木匠马殷成了将军马殷,最后将军马殷又成了楚王马殷。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马殷也拿到了这根神奇的杠杆,于是,木匠变身成楚王,这个楚王还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把分内的活干得很漂亮。
骁勇敦厚,脱颖而出
    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一切重新洗牌,高贵的血统再也无法辅你登上尊贵的宝座,一切全凭实力说话,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战场上骁勇无比战场下又老实敦厚的马殷,在这乱世之中遇着了机会,脱颖而出。
    马殷的隆重登场,是必然中的一个偶然:一路混战打到长沙的军士群龙无首(原来那位领头的因染指有夫之妇,脑袋瓜被那位有夫之妇的夫砸了个稀烂),大伙就推举“行军司马”张佶为帅。而张佶偏偏在踌躇满志地骑马挺进主帅府时摔了个四仰八叉,伤了骨头。身为准主帅,连马都骑不稳,张佶自己觉得挺尴尬,就主动让贤,称“马公勇而有谋,宽厚乐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把帅位让给了马殷。
    马殷从此大放光芒,从潭州刺史一直当到武安军节度使,公元927年,后唐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
    被正式册封为楚国王时,马殷75岁。太老?其实,在当上武安军节度使时,马殷实际上就已成为湖南的最高统治者,那一年是公元898年,马殷46岁。
搞活经济有高招
    在欣赏自己的木工手艺时、在得意于自己的赫赫战功时,马殷肯定没想到,自己在搞经济上竟然也很有天分,简直就是个自学成才的经济学家。
  “招商引资”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都爱用的手法,其实这种搞法一点都不新鲜——早在1000多年前,马殷就用过啦!
    《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记载说,马殷是这样干的——
    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等一系列重商政策,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凑。”
    说到今天很多商家爱玩的“购物返券”活动,马殷地下有知,也会发笑:“我是‘购物返券’的老祖宗呢!”——
    湖南盛产铅和铁,马殷和谋臣高郁就决定铸造铅钱、铁钱。当时,十文铅钱、铁钱抵一文铜钱。
    铅钱、铁钱在湖南境内有非常好的信誉,但在湖南境外却不能流通。而马殷偏偏又规定,客商进入楚国,必须兑换铅钱、铁钱方能交易。
    这简直就是给那些“辐凑”到湖南来的商人们下了一个套:商人们在湖南赚了钱,赚到的钱却是限地使用、出境作废的,怎么办?商人们只好在湖南把赚到的钱消化掉,或用之买了湖南的货品再到其他地方销售。
    马殷靠这一招,“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这种搞法难道不与今天的“购物返券”有异曲同工之妙么?商场给顾客“返”的消费券是只能在本商场使用的,这就逼着或诱使着顾客在商场进行二次消费。若有人认为在这种玩法下笑到最后的是顾客,那他就太傻了。
    在搞活经济方面,马殷还想出了其他的高招,如让老百姓“以帛代钱”来交税,结果“民间机杼大盛”,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让百姓自己生产茶叶,而政府收取税收,每年收入“凡百万计”。同时,又利用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商业货栈,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运往各商业销售点,转卖给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获利甚厚,茶税成为楚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这样的经济政策之下,马氏楚国社会稳定,国库殷实。
    公元930年,79岁高龄(在当时真的算是高寿了)的马殷寿终正寝。马殷死后,长沙的老百姓自发地立碑以表达他们对马楚王的拥戴、怀念之情:民国十年长沙出土的“楚王马殷纪功碑”说在他死后“群民号洮,念不欲生”,想必也非溢美之词。
下篇:儿子的故事
    马殷出殡的那天,马希声还是和往常一样,连吃几大碗鸡肉,意犹未尽地咂咂嘴、剔剔牙后,才出发为老父送葬。
    虽然此时马殷尸骨未寒,但恐怕他的心早就寒得结了冰。
    摊上这样的儿子,谁能不心寒。
    马殷的悲剧在于,他的一大帮儿子,几乎都是这种式样。马氏以外的人士对马氏诸王子有个惊人一致的看法:“酒囊饭袋”。
马希声:每日狂吃50只鸡
    马殷死后,其次子马希声继承王位。
    后世画家若给楚王马希声画像的话,画中之人一定是肥头大耳,满脸油光,双手抱着一只鸡大嚼。这就是马希声给人最强烈的印象。马希声也许一开始并不如此爱吃鸡,但当他听说梁太祖爱吃鸡之后,价值观就发生了重大改变,认为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势的人就应该吃鸡,于是,命令膳房每天杀50只鸡给他吃!马希声在位三年后就因病翘了辫子——不会是感染了禽流感吧?
    《新五代史》也认为“希声素愚”,是个蠢宝:高郁给马殷出了很多治国的好点子,荆南的高季昌就想除掉高郁,以斩断马殷的左右臂,就派间谍对马希声说:“亡马氏者必郁也!”这么一个弱智、毫无创意的离间计,竟然得了逞:心中只有鸡的马希声闻言立马夺了高郁的兵权,后来又假借老爸马殷的名义杀掉了他。马殷知道后,大哭:“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马希范:大兴土木无以复加
    继马希声之后,在王位上亮相的是马希范。
    与马希声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马希范与马希声一样“奢”,只不过具体表现不同:马希声舍得吃鸡,马希范则舍得盖楼。这一点,不知是不是得了木匠马殷的遗传。
    马希范在位时,纵情声色,奢侈无度。他下令建造的首个宏伟工程是建在小西门外的天策府。天策府是一座总体建筑,府内有天策、光正等16栋楼,天策、勤政等5座堂,壮丽前所无比,其大门、栏杆都用金玉装饰,墙壁上涂的全是当时十分珍贵的丹砂。马希范在其中与姬妾莺歌燕舞,好不快活。天策府中还建有九龙殿,有八条巨大的龙绕柱,马希范的座位就在八龙正中间,他认为自己也是一条龙,遂给这座大殿取名“九龙殿”。
    马希范打造的另一宏伟工程是会春园。会春园建在开福寺附近,占地数百公顷。南宋张栻在提到会春园时说:“……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时得砖甓,皆为鸾凤之形。”即使是砖瓦雕饰都做成鸾凤的形状,凭此可以想像会春园当日的宏丽,其气势可见一斑。
    建超豪华宫殿,需要钱。马希范搞钱的办法比他老爸干脆多了:直接从老百姓身上搜括,强行额外征收大量赋税,以致民怨沸腾。
不肖之子断送江山
    马希范死后,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等马氏兄弟纷纷瞄上了王位,骨肉相残的惨剧一再上演,史称“五马争槽”。951年,南唐国乘马楚内乱,派大军进入湖南,将南唐大旗插上长沙城头,马楚王国灰飞烟灭。
    据史载,马楚灭亡后,长沙曾流传“鞭(边)打马,马急走”的童谣,说的是马氏家人被赶出长沙城时的凄惨情景:南唐将军边镐奉命将马氏家族人员及将佐1000余人迁往南唐都城金陵。这1000余人在长沙湘江岸边登船时,送行的人和被送的人悲恸欲绝,哭声“响振川谷”。
    哎!要是这帮不肖子们向老爸学习了哪怕一丁点治国的套路,马楚王国也就不至于这么快在一片悲号声中散场了。
“马希范”铜镜
    五代十国铜镜纪年铭文镜的代表作有楚王马家父子铸造的纪年铭文镜等,如“马希范”镜。图为“马希范”镜。此镜正面光滑平整,背面有鼻纽,中部凸弦纹一周,铸行书铭文两周,“长兴癸已岁孟秋月武安□□军节度使兼中书令马希范舍”。长兴为后唐年号,马希声使用此年号,只有二年,马希范继续使用,“癸已”为公元933年。该铜镜为在长沙征集而得,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楚钱币
马氏遗踪
    虽然马殷父子在长沙前后只呆了50多年的时间,但由于“马家军”对大兴土木有着共同的强烈的爱好,于是,长沙城内至今还留下了许多马殷和他的儿子们“到此一游”的记号。
■碧湘街
    天心区南门口的碧湘街,因马希范在这里营建碧湘宫而得名。到宋代,碧湘宫遗址尚存,当时诗人陶弼有“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之句。图为碧湘街老照片。(图/罗斯旦)
   
■会春园
    开福寺四周,旧名会春园。会春园为马希范营造的避暑胜地,占地数百公顷。会春园内,有嘉宴堂、金华殿、碧浪湖、紫微山、流杯亭等景点。图为开福寺远景。(图/陈飞)
■小瀛洲
    与马王街相连的小瀛洲,相传为马氏宫廷园林。当时园中有水塘,塘中有小岛,仿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故事,取名为小瀛洲。塘四面环植柳树,风景绝胜。民国时,这里成为繁华都市。1937年3月16日,梅兰芳应邀在小瀛洲长沙大戏院演出,连演10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图为小瀛洲老照片。(图/罗斯旦)
■明月池
    开福区藩城堤下的明月池街,来历也与马楚有关。明月池旧为一古井池,井水甘洌,从不干涸。而“明月”之名却源于马殷在这里营造明月圃。史载,马殷常与幕客在这里饮酒赋诗。图为明月池老照片。(图/罗斯旦)
一条街,两个惊叹号
上世纪20年代的修业学校
今日修业小学的孩子们,生活充满七彩阳光。
    [公元927年,马殷正式被册封为楚国王后,乃仿效天子体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筑园林,置百官,建立起独立王国。今天湖南省人民医院附近、长沙市公安局斜对面的马王街,即是楚王宫的所在地。马楚灭亡后,楚王宫旧址上建起了马王庙。1910年马王庙旧址改建为修业学校。]
楚王宫:壮丽恢宏太匆匆
    权威资料介绍,“马楚灭亡后,人们在楚王宫旧址上建起了马王庙来祭祀马殷,‘马王街’由此得名。”
    文字是寥寥的,但,它给了我们太多的想像、确切地说应该是猜测的空间:难道马楚王室被集体押解至金陵后,其王宫也立即灰飞烟灭了么?湘江边上“响振川谷”的哭泣声中,也有一两声是为这座曾经壮丽恢宏的宫殿而发出的悲号么?
    我没有找到任何的文字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不过,这不能阻止我在走进马王街找寻楚王宫时,萦绕脑际的,全是1000多年的鲜血、战火与硝烟。
修业学校:慷慨激昂感天动地
    虽然楚王宫在史书中只挣到了十来个字的位置,但取而代之的马王庙却在长沙的近代史上写下了非比寻常的一页。这倒不是因为马殷,而是因为其后来的主人——明德中学的12个穷学生。
    1903年,长沙明德中学12位学生同时退学,怀着教育救国的满腔热忱,在艰苦环境中创办了一所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报效祖国的学校,这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修业学校。“修业”者,修德敬业也,意为培养既有优良品德,又有精深专业的国民。辛亥革命前后,修业学校汇小学部、师范部、工业部、农业部于一校,为湖南省最早的综合性学校之一。1914年8月,马王街上的马王庙被划作修业学校小学部校址,至今未曾变动。
    由于经费奇缺,创办之初的修业学校举步维艰。学校租祠堂破屋作校舍;天雨之际,师生皆赤脚打伞上课;校无隔夜之粮,经常要典当了衣物之后,“始见炊烟”;教职员多是自愿不要分文前来任教,被谑称为“修业叫化”。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修业叫化”们却干出了一件件令人血脉贲张、肃然起敬的大事——
    1903年夏,黄兴任体育教师,在此筹划推翻帝制的活动。
  1909年10月,为铁路收归国有一事,全校师生集会,支持湘省各界请愿召开国会。教员徐特立讲演国事,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从厨房拿来菜刀自断左手小指,血流不止,全场震骇。校长彭国钧取徐断指于手帕上,代书“请开国会,断指送行”八字,与教员姜济寰一道去见湖南晋京请愿代表,代表为之动容。
    1919年4月至12月,毛泽东任学校历史教师,在此主编《湘江评论》。
    ……
    慷慨前行的“修业叫化”们,又赋予马王街以骨气和豪情。
修业小学:新时代的阳光
    今天,修业学校的旧址上是长沙市修业小学。之所以说是“旧址”上,是因为原来的修业学校校舍没能逃过1938年那场著名的大火。
    我来到修业小学时,看到其大门外墙上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告牌,便在校内校外遍寻古旧点的、看上去像是文物保护对象的建筑,结果,满眼看到的是新气象:现代的校舍、现代的设备,以及满脸灿烂阳光的孩子们。与校长交谈后才得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孩子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的修业学校在地面以上的空间里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记。
    但是,我们愿意相信,那12名学子,经常会在这块曾经让他们激情澎湃的土地的上空,深情凝望。这种凝望,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5-2 10:46 , Processed in 0.17144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