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氏宗亲】唐氏家谱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听众

14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2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7
注册时间
2010-1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大唐故事   发表于 2010-11-19 12:1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氏家谱


      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纂方志、宗族修家谱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其数量之多、历时之久、在民间影响之广而言,又当首推家谱。
      家谱,或曰族谱,是对诸如家乘、家牒、宗谱、世谱、房谱、支谱等的泛称。它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
      中国家谱的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代。之后随着时代的推移,家谱的社会功能和编纂方式屡经变化。到了明清两朝,私家修谱蔚然成风。这个时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浙、皖、赣等地区,几乎姓姓修谱,族族有谱,而且一修再修,赓连不断。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常州图书馆馆藏家谱大约170种,其中以唐氏家谱、盛氏家谱等保存较为完整。以唐氏家谱为例:《唐氏宗谱》共十卷由清朝唐云和等修;《唐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由唐晉歧等修;《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由清朝唐锺琦等修;《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顺德纂修;《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宗海主修 ,唐肯总纂。而唐氏家谱始修於明万历三十六年,到此已为八修。

     常州图书馆古籍部 古籍工作者 朱隽
    “唐氏是元代,据说是从高邮迁到常州的。但是它最早的那段历史不是太清楚。在明代的分支情况是从唐荆川的爷爷,他兄弟5个,所以分成5房。后来从中分出了无锡和溧阳两个支派,这是东堂。西堂是第三代就分出去了,第三代分到溧阳去了,他们后来是单独修谱的。”
     唐氏子孙名人辈出,明文学家、抗倭名将唐顺之就以“文能实胜、武能安邦”名闻遐迩。唐顺之,字应德,后因喜好荆溪山水,又字荆川。在常州,人们都习惯称他唐荆川。1990年,常州市政府为纪念先贤唐荆川,决定在陈渡草堂附近重建唐荆川读书处,并修复唐荆川墓。墓区清流环抱,墓道长约百米,两旁依次分列羊、马、虎、翁仲等神道石刻。墓地广植松柏、冬青等常绿树木,庄严肃穆。
     明正德二年,唐荆川生于常州青果巷易书堂的一户官宦读书人家。祖父唐贵曾任职给事中,父亲唐宝曾任永州知府。唐顺之嘉靖八年会试得第一名,殿试得二甲第一名进士,历任兵部主事、翰林院编修等职。嘉靖十四年到十八年秋与十九年冬到三十七年春两度罢职家居,第二次家居时常住陈渡草堂读书、隐居。嘉靖三十七年秋任兵部郎中,奉命前往江浙沿海抗击倭寇,取得三沙、姚家荡等大捷,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三十九年为赈灾死于泰州。四十一年葬于常州南郊陈渡草堂旁,也就是今天的荆川公园内。
     唐顺之对天文、乐律、地理、兵法等无不研究,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7:05 , Processed in 0.20943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