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王君 - 卢 芳
卢 芳:(生卒年待考),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人(今宁夏同心下马关乡红城水古城)。著名两汉之际西平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25~41年为期十六年,终年岁数待考。在王莽取代西汉王朝的新朝期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卢芳抓住当时“天下咸思汉德”的民心倾向,编造了一个自己原是汉武帝曾孙刘文伯的传奇故事。 据他说,在当年汉番和亲、友好的时期,汉室皇帝与匈奴汗王盟誓结为兄弟,汉武帝迎娶匈奴谷蠡浑邪王的姐姐为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遭遇“江充之乱”,长子(太子)被诛,母后坐死。次子名叫次卿,逃命到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三子名叫回卿,逃往三水县境内的匈奴属国(属国是西汉时期中央政权安置归顺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政权形式,治地约今宁夏同心、盐池、固原三市县区交界地区),得到母舅族的保护。再后来大将军霍光平定了内乱,迎立次卿,也恭迎回卿返京,但被回卿拒绝了,他仍愿意长期生活在三水左谷地方的母舅家中。这个编造出来的汉帝后裔名叫刘文伯,就是虚构的那个三皇子回卿的嫡孙。 卢芳散布这个说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为既是汉武帝的嫡曾孙,又是匈奴王室的亲外曾孙,也是他卢芳。这个离奇的故事在北地、安定等郡和北方各少数民族间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边民和匈奴部落无不信以为真。 王莽末年,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下,新莽政权摇摇欲坠。这时西汉宗室、旧臣和各种政治势力都乘机而起,相继拥兵,称雄一方,各有所谋,企图称王称帝。野心勃勃的卢芳打着“皇族”和恢复汉室的旗号,号召三水地区的少数民族属国羌、胡各部落一起举兵讨伐王莽伪政权,并割据安定地区。 当时有汉宗室淮阳王刘玄率先攻占京都长安,称帝改元为更始元年(公元23年),封卢芳为骑都尉,命令他镇抚西陲。汉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玄又被打进长安城的赤眉农民军绞死,更始政权失败。在天下无主、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下,三水地区的番汉首领们经过会商,“以芳刘氏子孙,宜承宗庙,乃共立芳为上将、西平王”。卢芳从此由地方割据发展为参加争夺中央政权斗争的首领。 卢芳为了壮大实力,派使者联络边外的羌人与匈奴各部族,选送美女给这些汗王,并美其名曰“和亲”。别有用心的匈奴单于在接见他的使者时说:“匈奴本与汉约为兄弟,后匈奴中衰,呼韩邪单于归汉,汉为发兵拥护,世世称臣。今汉亦中绝,刘氏来归我,亦当立之,令尊事我。”于是派句林王率数千骑兵把卢芳接到匈奴境内称帝。表面上是继承了汉室帝位,实际上是充当了匈奴单于的儿皇帝,并将伪政权的“都城”建在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建都九原县(今内蒙古五原),占有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地,帮助匈奴贵族霸占汉朝的北方疆土,为匈奴各部充当看门犬,并时时准备导引匈奴部南侵,夺取刘氏的中央政权。 后来因为内部矛盾激化,身边的干将们相互火并,先后被杀,还有一些将领纷纷率领部众向汉朝投降,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卢芳无可奈何带着亲随十余骑,再次亡命到匈奴部落境内。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匈奴贵族再次把卢芳推出,命令他带上雇佣军到高柳(今山西阳高)建立伪政权。但是,这时卢芳的骗局早已被戳穿,而且北方人民向往和平,反对战争,都不愿意跟他搞分裂、打内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第二年他不得不向汉朝汉光武帝刘秀上书,认罪投降,还表示“思望阙庭”。汉光武帝刘秀不仅既往不咎,还封卢芳为代王,并允许他在明年农历1月回京觐见。 但是,卢芳却在冬天就擅自拥兵入朝,当南行到昌平(今北京昌平)时,被朝廷及时发现,并立即派使臣进行阻止,重申前诏。他不得不原途返回,可能是心中有鬼,所以这时非常忧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卢芳又下决心再次叛汉。而他所发动攻打边郡的战斗,因不得人心而均告失败。 最后,卢芳在将亡兵散、众叛亲离的情况之下,还是在匈奴的保护下,与妻儿又第三次逃入匈奴境内,在大漠中度过十余年残生,病死于异乡。 卢芳,是卢氏族人中唯一称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