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氏宗亲】《青灯集》:钟叔河"亡妻的周年祭"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听众

8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8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5
注册时间
2010-1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aishendao   发表于 2010-11-25 12:2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caishendao 于 2010-11-25 12:29 编辑

《青灯集》:钟叔河"亡妻的周年祭"

钟叔河近照




       将《天窗》结集以后写成的短文,又编成了这一本《青灯集》,照例要略志所感,作为自序。但和以往每次写自序时不同的是,我心中并没有劳作完成的喜悦,却全是对亡妻的悼念和哀思。

       妻亡于去年一月二十一日。当天发出的哀启,是匆匆写成,由两位朋友帮忙快印发出的,全文如下:

       朱纯已于本日

       凌晨二时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零四年十月朱纯查出癌症,当时即已扩散,预告凶险。她却从容面对,说‘五七年没打垮我,七零年没打垮我,这次病来得凶,人又老了,可能被打垮,但垮我也不会垮得太难看,哭哭啼啼’。零五年九月她预立遗嘱,说她只要能动,就会活得快乐。两年多来的情形,确实如此。

       朱纯一九二八年生于长沙河西,四九年八月进报社当记者,五三年和我结婚。五七年后夫妻协力劳动维生,她成了五级木模工。文革中我坐牢九年,她独力养大了几个孩子,送了我母亲的终。五十四年来,她照顾我和孩子远比照顾自己为多,最后对我说的一句话还是:‘你不要睡得太晚’。

       朱纯一生朴实谦和,宅心仁厚。我的朋友都是她的朋友,对我有意见的人对她也没有意见。连家中的保姆,无论去留,从没有说她不好的。

      朱纯能文,但无意为文,离休后才偶然写写,有《悲欣小集》,亦不愿公诸于众,只印示生平友好。病后这两年多,她却发表了不少文章,最后一篇《老头挪书房》刊载于本月十一日《三湘都市报》,文中充满了对生活和亲人的热爱,她自己却在文章见报十天后便永别亲人和生活了。

       此时此刻,我和孩子们自然是极为悲痛的,但仍不能不谨遵遗嘱,将哀启发送给至亲好友和关心过她的人。因为不举行任何仪式,家中也不设灵堂,所以请不必来函来电更不必亲临。只请知道这回事:朱纯已走。如果觉得她还好,是个好人,在心里记得她一下,就存殁均感了。"

       在我写这篇小序时,朱纯去世已经七个月又二十一天了。她虽罹恶疾,却不怕疾病,在今年一月五日最后一次进医院之前,也不怎么显露病容病态。去年十一月中旬还曾下乡游玩,和我商量想在乡下找一间小屋住住,说"这不花多少钱,但得装上宽带网,好在电脑上和女儿、外孙女见面交谈,再写写文章。"

       生病的这两年,的确是她写作最多的两年,一直写到前年年底的《老头挪书房》。

       这本《青灯集》一百二十三篇文章中的一百一十篇,也都是她在病中帮我打印,有的还帮我修改过的。她走了以后,过了八十天,我才勉强重拿笔杆,千多两千字的一篇,写了四天才写成……

      朱纯病中还催着我"挪书房",即是将客厅改为一间大书房,把挤在内室的书大部分搬出来,腾出两间"工作室"。她原有一台电脑,又叫女儿买来一台,督促我"总要学会用电脑才好"。可是如今,两台电脑空置在两间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我则只能像杨绛先生来信劝勉的那样,"且在‘老头’的书房里与书为伴"了。

       朱纯走了,但五十多年来和她同甘共苦的情事,点点滴滴全在心头,每一念及,如触新创,真是痛啊。

       此书印成,当以新书一册,送到她托体的山树下,作为她的周年祭。

来源:新华网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23:45 , Processed in 0.34288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