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西大学2

[复制链接]
查看1676 | 回复0 | 2010-11-25 16: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沿革  山西大学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最初称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校址在太原市侯家巷(现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民国初改名为山西大学校。

  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

  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

  1937年被迫停办,1939年复校。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大学设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共18个系和6个专修科,是当时国内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
  
山西大学档案馆

1953年院系调整,山西大学调整如下:

  取消山西大学建制。

  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大学)。

  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原法学院法律系已于此前的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

  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

  工学院其余部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今太原理工大学)。

  1954年山西师范学院由太原市侯家巷迁入现校址。1959年,再度组建山西大学。

  1961年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
  
山大鸿猷体育场背墙浮雕

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经过历代山大人的艰苦努力,昔日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已变成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山西大学。

  中学专斋:

  1898年的“百日维新”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迫于国内外各种压力,于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初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兴办学堂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内容。同年,清政府下诏,“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牞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当时山西省太原设有 “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两所书院。张之洞建的令德堂书院拥有部分西学特征,“百日维新”期间,“令德堂”曾改为山西省会学堂,并进行过一定改革,在此基础上,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即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委派山西候补道姚文栋为首任督办(相当于校长),高燮曾为总教习,谷如墉为副总教习,以太原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作为临时校址,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西学专斋:  在义和团运动中,山西仇杀天主教主教、教士130余人,教案特别严重。在处理教案问题中,在山西传教的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 (RichardTimothy)于1901年3月曾向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奕劻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选拔全省优秀学子入学,学习近代学问。后又于5月29日递交了 《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其中第三条对此提议作了专门的具体陈述。大意为:共罚白银50万两,每年交5万两,十年为止,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开导晋省人知识。对此李鸿章、奕劻立即表示赞同并电告巡抚岑春煊遵办。10月岑春煊曾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方知晋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会并办理。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一部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一部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就此建议,岑春煊认为涉及教育主权问题和传教问题,未敢应允。后经多方反复筹商,并交由西大学堂学生进行了民意测验,对有关细节进行了逐条逐字的斟酌,议定了合办山西大学堂的合同23条,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绅士等与李提摩太及拟聘之西学专斋总教习敦崇礼签字,巡抚盖章立案,呈报光绪皇帝朱批。

  合同生效后,山西大学堂就改制成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总理为谷如墉(山西神池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晋阳书院山长),总教习为高燮曾(湖北人,翰林出身,曾任山西提学使),拟办中西学堂改为 “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总教习为敦崇礼。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
山西大学堂:  当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在省会的大学堂,至少需要设置三科才能成立。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规定改为高等学堂,全国只有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仍保留为大学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堂,直到辛亥革命时,全国总共也只有以上三所大学堂。

  
  
  

到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并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设立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均修业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由此山西大学校便奠定了以后文理多科的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北洋政府时期,山西大学校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
山西大学历来办学表:  1902---1911年 山西大学堂

  1912---1931年 山西大学校

  1931---1937年 山西大学

  1937---1939年 山西大学停课

  1939---1943年 山西大学

  1943---1949年 国立山西大学

  1949---1953年 山西大学

  1953---1961年 山西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

  1959 --- 至今 山西大学

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7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学校占地面积 2251亩,建筑面积 109 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 314 万册 ( 件 ) ,电子图书 1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 亿多元。学校是山西省最早开展 Internet 接入服务的高校,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部分课程实现了网上教学。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格局为主的北校区和以现代建筑为主的南校区,成为“林荫遮道、花草围楼、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 “花园式”学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
研究生教育  现有 137个硕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光学、科学技术哲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中心,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留学生教育  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是我校教育国际化的对外窗口。学院主要负责海外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工作,是国务院侨办确定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学院的宗旨是:宣传山西大学,推动教育全球化,开展国际交流,做联系海外华人华侨的纽带和桥梁。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从1981年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迄今已培养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罗马尼亚、蒙古、新加坡、泰国、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生1000余名。
继续教育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我省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办学规模大,专业设置面广,层次齐全,教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实用性人才。授课形式多样化,能充分考虑在职职工、从业人员和社会青年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本科生可授予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学士学位。

院部设置文学院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中学专斋。2001年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文学院。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来,我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完善,下设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硕士化。

  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传媒实验室、影视观摩室、报纸编排系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场所,总面积500平方米,有价值260万元的各种实验设备。其配置可满足本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像、摄影、编辑、观摩等教学、实验使用。资料室使用面积为130平方米,现有图书25963册,专业杂志350种,价值58万元;影像资料350余种;并有全省唯一的学生书库,有图书1671册,同时每年增补300余册。古代文学研究所有专业资料室,藏书二万余种。

  近十年来,本院教师承担了28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出版专著35部,多项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

  【数学科学学院】

  【法学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包含物理系、电子信息技术系、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有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 现有的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布在4个一级学科。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面较大,4个一级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既有明显的理工特征,又有多学科融合的明显态势。光学国家重点学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少有的从事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的学科和实验室之一,已成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重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理论物理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具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主要从事冷原子、激光光谱前沿研究;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无线电物理三个学科都有较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光学工程学科拥有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历史文化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为私立中国大学理化系,1931年开始招生,1934年改为化学系。1949年并入山西大学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理学院和文学院合并,改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61年山西大学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后又改名为山西大学化学系。2001年根据学科的需要,山西大学批准由化学系、分子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联合组建成立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如今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较为齐全,总资产价值8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25台件。

  2001年以来,学院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以上,SCI、EI收录35篇以上,年均争取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经费700多万元;5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项、1项国家“863”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平均每年鉴定、获奖、转让、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2003、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业已形成理学、工学博士,理学、工学和医学硕士,理学和工学学士及成人教育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格局。学院现有本科生582名、研究生180名(其中硕士生154名、博士生26名)、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00余名,进站博士后1人。建国以来,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60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教师87人,实验人员及行政人员34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2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44人。现设化学、应用化学和药学3个系,分子科学研究所、现代化学研究所以及建有专门进行高新技术开发转化的应用化学研究所,建有四大基础实验室和一个综合实验中心,学院分图书馆藏书9000多册、报刊80余种。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拥有一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和化工专业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和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硕士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有化学类和药学本科专业,有3个学科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我们将依托山西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优势,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把化学化工学院建成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山西以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弘扬“拼搏、攀登、协力、创新”的“化学人精神”;树立“院荣我荣、院强我强”的爱院思想,凝聚“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营造“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众志成城,为建设地方院校同类学科一流水平的目标努力奋斗。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材料化学或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和教学工作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的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实验,无机化学和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和实验,有机化学和实验,物理化学和实验,结构化学和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制图,计算机技术,化学化工文献,英语,化学专业英语,生产实习,实用电工等。

  无机材料化学方向主要学习的专业课有无机合成和实验,生物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山西省资源的开发应用等,以及半年毕业论文实践。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教育,化工,日化,水泥,玻璃,陶瓷金属及非金属化合物的生产合成开发和研究。

  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毕业生主要学习的专业课有有机合成和实验,现代色谱,波谱分析,物理有机,高分子化学,小化工产品制作技术等,及半年毕业论文实践。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教育,药物,塑料,橡胶,黏合剂,涂料,农用化学品,染料,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研究。

  ★药学专业

  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及药物安全评价、药物制备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药事管理法规,政策和营销基本知识,能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临床医学概论,创新药物学研究与开发。

  ★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其它领域从事科学、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的培养准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和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哲学社会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是山西大学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院之一。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领域工程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2个山西省品牌专业,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个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学院梁嘉骅教授、刘维奇教授、梁吉业教授、李景峰教授、张信东教授、李常洪教授、裴成发教授等组成了实力雄厚的科研教学队伍,另外聘有汪应洛院士、牛仁亮、于景元、张新伟、王清宪、张复明、樊文彬、韩建书等教授为学院的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聘有Bill.Lolving、陈东琪、林伯强、王茂健、王跃宣等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师资队伍配备合理,专业设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科—硕士—博士”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初步建立,形成了科研拉动教学,教学支撑科研的良好局面。目前在校各类学生共有1100余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企业生态管理、金融工程、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理论、智能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达1200万元,为各级政府、企业提供专项决策咨询报告50余项。1992年10月全国经济系统管理与系统科学方法在山西大学召开,大会上曾邦哲发表了最早的系统科学结构论原理 - 已经成为了21世纪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国际堪称将引发产业革命)理论基础。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已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南方证券、南风集团、汾酒股份进行多次学术交流;还同美国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Idaho)、加拿大凯普波瑞顿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of CapeBreton)、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St.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学术交流机制。 目前,学院正按照“打造品牌,快速发展;学科兴院、人才强院;突出应用,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经营学院,开拓创新,为创建高水平、高效益的研究教学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成立的。教育系自1929年成立至今,先后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是山西省最大的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十个教育学理论研究示范院所之一,在2009年全国高校教育学实力评估中排名17位。 学院现设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和应用心理学四个硕士点专业和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管理)授予点。设有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4 人,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人,讲师13人。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者5人,有在读博士9人,获硕士学位者23人。

  学院设有资料室和心理学实验室各一个。学院图书馆有专业书籍15000余册,专业报刊190余种,期刊合订本10000余本。心理学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百余套。学前教育系拥有钢琴、电子琴四十余架。

  学院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从严治教。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省级和有关横向研究课题10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27部,发表论文494篇。学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始终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各类人才。在最近两年的英语竞赛、健美操比赛中,学生共获得 1个国家级一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24个省级二等奖。我院2007级本科生滕广为代表山西大学连续获得2009年度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山西赛区冠军,特等奖和第15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山西省总决赛亚军。学院拥有教育管理(本、专科)、小学教育(专科)和教育学(独立本科段)三个专业的主考权,先后承担了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山西省成人高校、中专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等工作任务,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成人专 业证书班,共培训教师近万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音乐学院】

  
  
山大音乐学院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是山西唯一一所培养音乐高级人才的专门学院,也是我国仅有的一所在综合大学内列为学院建制的音乐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并入山西大学,历经艺术系音乐专业、音乐系两个发展阶段,于1996年扩建为音乐学院。

  学院现有:理论作曲系、钢琴系、声乐系、民乐系、管弦系、舞蹈系等六个系和一个艺术研究所,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等四个本科专业及音乐学、艺术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四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点。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讲师20人,助教7人,并聘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20余名专家作为兼职(客座)教授。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学分制管理,形成了专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等多种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斐然。

  【体育学院】

  【美术学院】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 1962 年,是山西省美术学科发展历史最早的高等教育单位。学院现有绘画系、雕塑系、设计艺术系及研究生部。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城市、环艺、媒体、装饰、平面、史论十个研究室。拥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艺术学三个一级硕士授权点。在校硕士生 80 人。 2000 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师培训基地,是山西省美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教师 51 名。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21 人、讲师 11 人、助教 13 人。 目前美术学院以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院建有计算机、摄影、陶艺、丝网、电教、模型等实验室及资料室,并在省内设有教学实习基地,为教学科研、学生学习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为国家、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奉献、服务。

  【初民学院】

  2009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即初民试验班,由一个文科试验班和一个理科试验班组成,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研究,强化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教育,以求培养出学科背景宽,理论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山西大学MPA教育中心】

  【山西大学MBA教育中心】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成为全国培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96所高校之一。

  山西大学MBA项目依托山西大学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整合教育资源,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山西省情,以培养有道德、强实践、会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为宗旨,力求创建国内区域性知名的MBA教育品牌,成为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MBA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2006年,由山西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17所高校的MBA联合会组成的“中国MBA中部联盟”在郑州大学正式宣告成立,为中部崛起培养更多高层管理人才。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200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成为山西大学校一级研究单位。首任中心主任为已故著名社会史学家乔志强教授,现任中心主任行龙教授,执行主任郝平副教授。中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积极开展以历史学为本位的多学科交流与对话的研究机构。

  中心主要是以历史学为本位,并充分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政治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对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进行长时段的社会史研究,尤其注重在本土化社会的基础上凸显出历史研究的区域性特征;在追求总体史目标的同时积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从而增进对整个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另外,中心将在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地域性特质的研究范式和阐释架构,不断增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实现持续性的创新和进步,提升中心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关怀,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十多年来,中心已形成了稳定而富有学术潜力的四个研究方向: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二、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三、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四、三晋文化与地方社会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被学界同仁誉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镇之一。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史》、《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等。中心研究人员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五百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四十余项。中心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2007年至2008年,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两项殊荣。2008年10月,中心在近年来收藏的数千万件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社会基层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创办了“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不仅在资料建设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将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推向了学术前沿。

  中心位于山西大学鉴知楼1-2层。其中“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中心会议室、专家室位于2层;中心研究办公室、博士生、硕士生工作室、资料室和档案室位于1层。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行龙、郝平、张俊峰、胡英泽、韩晓莉、马维强、常利兵、李嘎

  资料员:冯艳花

  独立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联合办学---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活动  共青团委员会

  山西大学各级团组织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紧密围绕学校培养人的中心工作,坚持“爱国、成才、奉献”的工作主题,坚持“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积极代表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进取、奋发成才、努力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素质教育基地

  1999年1月,我校成为教育部批准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在基地建设的准备和实践中,我们极尽所能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和本校的学科优势,进行了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师文化素质、大学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后备军官选培办

  驻山西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西大学设立的专门负责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选拔培养军队干部的职能机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关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选拔培养军队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和指示,通过从在校生中选拔培养、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国防生、直接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选送现役干部到我校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为军队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生会

  山西大学学生会在党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培养同学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发扬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上学生活动第一线,致力建设“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

  五星网站

  山西大学五星网站由星斗、星光、星火、星海、星河五个网站组成。始建于2001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网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

  社团联合会

  山西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受山西大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旨在服务、指导、管理和监督学生社团的组织,是丰富校园生活、应接校内外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纷繁精彩的学生社团的管理者。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光学、科学技术哲学

  省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 理论物理 环境科学 基础数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化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国近现代史

  博士后流动站点:物理学、化学、哲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历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科学研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交流  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学院、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纽伦堡学院、大西洋开普顿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爱达荷州立大学 、菲佛尔大学(由中国山西大学协办的菲佛尔大学孔子学院于2009年在美国夏乐市举行开幕典礼,这是中国在北卡罗来纳州开办的第二所孔子学院)

  英国:剑桥大学、苏萨克斯大学、国家考试管理委员会、威尔士阿伯恩维恩大学、达比大学、阿斯顿大学、伯明翰大学

  日本:东京国际大学、琦玉县中日友协、山形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国士馆大学、立教大学、岩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

  意大利:那波利斯大学

  德国:凯什斯劳顿大学、亚琛大学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六大学

  新西兰:维凯多大学、新西兰西技术学院

  韩国:翰林大学、鄯林邻大学、培才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俄罗斯:沃罗涅大学

  比利时:新鲁文天主教大学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

  瑞典:乌普沙拉大学

  亚美尼亚: 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2009年2月26日,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与中国山西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埃里温隆重举行,这是山西大学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也是外高加索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

  欧盟: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对外合作窗口

  埃及:开罗大学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 开普敦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秦良玉

  校长:郭贵春

  党委副书记:张汉静

  纪委书记:赵怀洲

  副校长:刘滇生 贾锁堂 刘维奇 行龙 梁吉业 杨军

历任校长  第一任 姚文栋 (1902年3月至1902年5月)

  第二任沈敦和 (1902年5月至1906年7月)

  第三任 杨熊祥 (1904年春至 1905年)

  第四任 傅岳棻 (1905年9月至1906年8月)

  第五任 丁宝铨 (1906年7月至1907年春)

  第六任解荣辂 (1906年8月至1909年9月)

  第七任 渠本翘 (1909年9月至1910年3月)

  第八任 胡 钧 (1910年3月至1912年2月)

  第九任李镜蓉 (1912年2月至1912年5月)

  第十任 高时臻 (1912年5月至1916年5月)

  第十一任 田应璜 (1916年5月至1916年8月)

  第十二任 高时臻 (1916年8月至1918年8月)

  第十三任 王录勋 (1918年8月至1937年11月)

  第十四任 冯 纶 (1939年10月至1939年12月)

  第十五任 阎锡山 (1939年 12月至1943年4月)

  第十六任 王怀明 (1943年4月至1946年6月)

  第十七任 徐士瑚 (1946年6月至1949年7月)

  第十八任邓初民 (1949年9月至1953年12月)

  第十九任 梁园东 (1953年12月至1958年6月)

  第二十任 杨蕉圃 (1958年6月至1959年9月)

  第二十一任 焦国鼐 (1959年9月至1965年)

  第二十二任 焦国鼐 (1973年至1980年)

  第二十三任甄 华 (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

  第二十四任 陈舜礼 (1982年4月至1983年9月)

  第二十五任 程人乾 (1984年3月至1987年12月)

  第二十六任 李旦初 (1987年10月至1988年12月)

  第二十七任 李镇西 (1988年12月至1991年)

  第二十八任 彭堃墀 (1991年6月至2000年10月)

  第二十九任 郭贵春 (2001年至今)

山西大学校友(排名不分先后)  【学术界】

  孙健初(中国石油地质学奠基人)

  王曰伦(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绶(中国生物统计和作物育种学科主要创始人)

  孙晋祺(地质学家,书法家)

  萧一山(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院士,清史专家)

  施今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医之一)

  川岛(鲁迅挚友,著名散文家)

  江翰(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馆长)

  梅汝璈(远东国际法庭大法官)

  黄侃(国学大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许鸿宝(图书馆事业家,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高本汉(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歌德堡大学校长、教授,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瑞典皇家学院和丹麦皇家学院院士)

  新常富(瑞典格致博士、地质学家、教授和作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

  姚奠中(国学大家,书法家,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邓初民(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社会科学家)

  程人乾(东欧史与国际共运史专家,美国名人协会副会长)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维华(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

  姚鹏飞(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赵宪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李银河(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张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郭宝珠(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解小青(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

  朱诗尧(世界知名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家,美国光学学会院士,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党创寅(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博导)

  吕雪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

  段晚锁(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

  段永刚(中国质量协会品质杂志社总编辑,资深传媒人士)

  贾仲孝(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导)

  赵望进(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赵岩(大连理工大学音乐研究室主任、汉语言系副主任)

  段静涛(环球时报副主编)

  李小英(中国青年女科学家)

  连玉明(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MCA国际城市管理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马晨山(中华合作时报社副社长)

  韩石山(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

  杨宗(中国刊授教育创始人)

  石金鸣(山西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

  【文学艺术界】

  
孙正平(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著名主持人)

  邓映易(著名歌曲译配大师)

  米家山(著名导演,编剧)

  谭晶(著名歌唱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阎维文(著名歌唱家)

  白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人)

  笛安(著名80后女作家)

  聂建华(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政治界】

  阎锡山(原山西都督,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山西大学校长)

  嘉康杰(烈士, 中共晋豫特(地)委、中条地委委员、军事部部长、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供给部长兼第六大队政治主任、第七大队大队长,康杰中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李雪峰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戎子和(原财政部副部长)

  孙英(原甘肃省省委书记,省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薛延忠(山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郭裕怀(原山西省政协主席)

  郑林(原山西省政协主席)

  杨志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吕日周(著名改革家,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申维辰( 中宣部副部长)

  张兵生(太原市市长)

  安大钧(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耿彦波(大同市市长)

  高印(大同市市委副书记)

  谢海(临汾市市委书记)

  杜善学(长治市市委书记)

  詹进宝(曾任永济市委书记)

  王庆利(珠海市副市长)

  【体育界】

  常永祥(2008奥运会摔跤亚军)

  王丽静(全运会柔道冠军)

  薛瑞鹏(全运会蛙泳冠军)

  【商业界】

  王小平(北京萧评经济研究所董事长)

  郭仲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陈小兵(并港合资太原富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郭全德(山西泰安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韩建书(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忠豹(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徐艳萍(太原顺宝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计平(百度公司副总裁)

  张克慧(现任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世界第二大煤炭销售商——中国神华的财务掌门人)

  王建忠(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法律界】

  孙智(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所长,一级律师)

近年山西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01521507--5本科二批2008472540493--7本科二批2007503526514--9本科二批2006480498489--6本科二批2006480498489--6本科二、三批2005445463454--6本科二批2002413--------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