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廖氏宗亲】廖姓家谱介绍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听众

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6
注册时间
2010-1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绝世才子   发表于 2010-11-26 12:30: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廖姓家谱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写《史记》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族谱的倡修以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从廖氏命姓帝世、食采周初来看,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叔安、伯廖和皋陶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国,召伯廖虽然不是诸侯,但他的身份是周朝的卿士,应该算是贵族。古人看重家世,屈原写《离骚》,开篇就是叙述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常理推测,最迟在周初廖姓就有了自己世系的记录,尽管名称不一定叫谱牒或家乘。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七雄并起,像廖国这类小国陆续被大国所兼并,且不说沦为奴隶,起码诸侯、贵族的名分是保不住了。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读书人隐姓埋名都惟恐来不及,能够顾得上祖宗的人大概不会很多。汉代廖姓出了个名人廖扶,人称北郭先生,教过许多学生,算是凤毛麟角了。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打仗的日子很多,社会动乱,而廖姓从叔安至子璋的各代世系仍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虽因时代久远,其中不免有错乱的地方,但其价值仍然十分珍贵。

唐宋时期,廖姓人文蔚起,谱牒随之而兴。从唐代天宝年间廖琳碹所撰谱序来看,《虔化廖氏族谱》当是现在确知的廖姓最早的族谱。既有谱序,族谱的存在也就无容置疑,只是可惜现已失传。宋代廖姓人修谱的盛况,从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文天祥等名人所撰序、跋中得到充分反映。自明清以迄民国,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家谱体例 从家谱的体例上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如民国十四年廖佩(王旬)先生监修,廖佩鎏等编纂的《惠阳廖氏家谱》,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首载宗支谱,内分族姓源流、宗图及各地始祖简明图等;次载恩荣谱,内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封赠、文学、国学、学校毕业、保举,及捐纳、旌节、耆寿等目。下卷首载坟茔谱,内述各代墓域;次载艺文谱,内分经、史、子、集四目;次载家传谱;末载杂录谱。清宣统元年世彩堂本(湖南衡山)《廖氏七修族谱》 18卷,卷一至四谱序、碑记、传记、寿序、墓志铭,卷五至十四齿录,余卷为宗规、墓图、祠堂记、祭田、契约、四礼、山图等。民国十六年本《嘉定廖氏宗谱》6卷,卷一序、氏族源流,卷二世系,卷三世纪表,卷四传状、碑铭,卷五撰述志,卷六宗祠志。有朱熹跋,陆九渊、廖鸿章撰文。 ” 《廖氏族谱诗》廖鸿章源头深处话流长,本固根繁万代扬。敦义人伦明上下,家兴孝友乐虞唐。 天伦莫大尊亲至,人道当归太古常。幸得名公文叙谱,笔端花彩永生香。 廖氏族谱诗》廖文旦 武威世德绵千载,衍秀分支绪万重。五岭东南联一气,八闽遐迩旧同宗。 渊源悠远传忠孝,恩义周全笃友恭。还望光前无遏佚,根深实固比乔松。廖姓字辈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

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廖氏新的统一字辈: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德

(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 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老六大位公派: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子

(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光 (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傅

(十八世)家德谊(忄享)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上

(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

(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西螺镇小茄(艹冬)理明公的字辈谱是:利

(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郑坑的字辈谱是: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9:37 , Processed in 0.48899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