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2

[复制链接]
查看1444 | 回复0 | 2010-11-27 15: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系结构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现代化的图书馆

* 机械工程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人文学院
  * 法学院
  *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理学部(含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声学研究所)
  * 汽车学院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软件学院
  * 传播与艺术学院
  * 设计创意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医学院
  * 口腔医学院
  * 知识产权学院
  *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体育教学部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女子学院
  * 电影学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中德学院
  * 中德工程学院
  * 高等技术学院
  * 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
     
中德工程学院大楼

* 中意学院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与持续发展学院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传播与艺术、设计创意、女子学院及软件学院等学院,还建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及电影学院等,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82个本科专业、218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94个,16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4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8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50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2个。学校还设有6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学校。
  同济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五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德语,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
     
阶梯教室

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3700多亩,分四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两院院士  汪品先 孙钧 马在田姚熹 郑时龄 项海帆 李同保 郭重庆戴复东 范立础 卢耀如 沈祖炎 裴钢
  李国豪(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曾在同济大学任教或工作的院士:梁伯强 贝时璋 沈其震 裘法祖 朱洪元 陶亨咸 王守武唐有祺 吴式枢卢佩章 王守觉吴孟超 吴 旻 黄志镗 俞鸿儒曹楚南 丁大钊 许厚泽 何友声 宁津生 涂铭旌 陈新 钱易 叶可明李同保 钟万勰倪嘉缵 张涤生 潘镜芙 朱能鸿 张祖勋
杰出校友  * 李国豪,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从周,著名园林建筑学家,著有《说园》等
  * 裘法祖,中科院院士,中国外科之父。
  * 武忠弼,著名病理学家
  * 倪超,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首任校长
  * 罗云平,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前校长
  * 乔石,198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法委员会书记,1986年,兼任国务院副总理。1987年,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纪委书记并保留政法委员会书记职务。1993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98年因为年龄原因退休。
  * 冯至, 著名诗人
  * 黄杲炘,翻译家
  * 叶可明,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
  * 钱信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卫生部部长
  * 张涤生,整复外科的开创人,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 梁伯强,原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 夏穗生,著名医学家,国内较早开展现代典型性肝切除术研究者之一
  * 贝时璋,现在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守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微电子中心名誉主任
  * 唐有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 王守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 吴孟超,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
  * 李同保,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 张祖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
  * 李荣兴,曾参与火星登陆探索计划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裔教授
  * 李桓英,1945级同济医学校友
  * 李金城,青藏铁路总工程师
  *开彦, 著名建筑设计师
  * 程京, 长江学者,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 潘云鹤,原浙江大学校长
  * 唐登杰,上海市副市长
  * 陈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
  * 孙文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万钢,同济大学校长,中国致公党主席,2007年4月27日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
  * 冯纪忠,建筑学家,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
  * 戴复东,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
  * 黄作燊,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创始人
  * 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 郑时龄,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小慧,近年活跃于欧洲和中国的著名摄影艺术家
  * 吴志强, 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 严庆龄, 台湾汽车业创始人之一
  * 张象贤, 台湾机械工程大师,有台湾工学之父的美誉。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学泰斗。
  *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周慎杰
  * 郑儒根
  * 吴在德,外科学教授
  * 金士翱,麻醉专家,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 程孝刚
  * 夏坚白,天文测量学家
  * 吴熙瑞,人类生殖学家
  * 梁文灏,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
  *江欢成,土木结构专家
  * 童第周著名生物学家
  * 陈星弼,电器工程专家
  * 刘建航,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
  * 董石麟,空间结构专家
  * 顾翼东,建国后曾在同济大学建材系任教
  * 张锦秋,高级建筑师
  * 唐勇
  * 丁士昭,工程管理专家
  * 尤彭熙,医学专家
  * 曾乐, 焊接专家
  * 庄忆,城市规划专家,云南省规划设计院院长。
  * 胡茂元, 上汽集团董事长
  * 陈志鑫, 上海大众公司总裁
  * 李桓英,麻风病防治专家,感动中国候选人。
  * 宋林, 华润集团总经理
  * 周纪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蔡来兴,上海实业集团总裁
  * 孟凡辰,西门子一体化总裁
  * 周厚健,海信集团总裁
  * 严晓海,美国特拉华大学遥感中心主任
  * 张红军,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
  * 谢家祺,获“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 季向东,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 侯云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 张惠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副书记
  * 张耀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郑肇经,中国水利界元老
  * 吴祥明,上海磁浮工程总指挥
  * 白云,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 李国机,著名律师
  * 杨槱,船舶设计学家
  * 邹德慈,城市规划专家
  * 江景波
  *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 张彩珍,中国软式网球协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 汪光焘,建设部部长
  * 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政协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谢国忠,著名经济学家,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 顾安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得主
  * 徐植信,中国地震波与爆炸波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 杨益言,《红岩》作者
  * 郭文叁,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
  * 王汝建,
  * 饶斌,一汽及二汽主要创始人,号称中国汽车业之父。
  * 宗白华,著名美学家。
  * 戴望舒,著名诗人。
  2008/2009学年初统计公报
  各类学生总数 80566人
  研究生 21093人 (博士3307人 硕士10367人 招生4294人 毕业3464人)
  学位研究生7419人
  本专科生 20633 人
  成人教育 13031人(本科 9710人 专科3321人 毕业 3486人 招生 3828人)
  网络学生 23372人
  留学生2437人(博士 29人 硕士208人 本科 667人 培训 1533人)
  教职工数 8192人
  学校在职 6478人
  其中专任教师 2828人 行政人员 584人
  高级职称 1988人 中级职称 2373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 620人 副教授 812人 博士1393人 硕士 725人
  附属同济医院 1561人
  附属口腔医院 113人
  固定资产总值 427487万元 建筑总面积 1519874平方米
  土地 4001.23亩 学校藏书 393.3万册
  以上数字截止日期为2008年9月1日
百年校庆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日  2007年5月20日 同济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 胡锦涛致贺信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享有盛誉的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沧桑和发展后,20日迎来了建校百年庆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和乔石、朱镕基、李岚清也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同济大学建校百年表示祝贺。
  胡锦涛在贺信中说,建校100年来,同济大学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历史征程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指出,高等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希望同济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庆祝大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务院出席大会并讲话。她说,胡锦涛总书记致同济大学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师生的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她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一流大学要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大批人才;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办出特色,突出优势学科建设,加强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努力形成本校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并在此基础上争创一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她希望同济大学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出席庆祝大会的领导同志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顾秀莲等。同济大学师生、校友、中外著名大学校长和各界人士100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上,同济大学校长万钢首先以《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为题发表演讲,回顾同济100年来的风雨历程,展望同济未来的发展。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茨勒先生代表中外大学校长致辞祝贺。吴孟超院士代表校友、孙立军教授代表师生发言。教育部部长周济致贺信,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致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出席大会。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发来了贺信。庆祝大会由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主持。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原名德文医学堂。解放前夕,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5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的工科大学。1996年以后,同济大学先后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铁道大学、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温家宝总理对同济大学的祝愿  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庆典,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时刻,温家宝   
温家宝来同济共庆校庆

总理专程来到同济大学视察,向师生们送上了节日的祝贺,并发表了演讲。演讲稿全文后被《文汇报》发表。
  没有讲稿,同老师和同学们谈谈心。
  我刚下飞机就来同济大学,这是我这次在上海考察的第一个地点。之所以这样安排,有两个考虑。第一,再过几天就是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我是来给老师们、同学们祝贺的。百年沧桑,同济走过了一条光辉的道路,培养了数十万工作在祖国各条战线的人才,你们经常提到的知名院士有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其实不止这几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同济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杰出人才。我祝愿同济大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二,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察历史,许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从办教育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有大学,历史学家有考证。我知道起码在西汉时期或者还早,在孔子的时代就有,那时称太学也可以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这段话,就是在讲大学的生命在于它的日新之德。如果我们看看西方发展的历史,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有近千年的历史,法国的巴黎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这些大学在培养和造就国家栋梁人才中都起过重大作用。
  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靠三个方面:一是靠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三是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人才,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在纪念同济大学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提几点祝愿。   
温家宝演讲

第一,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同济,就是同舟共济。在古籍中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讲:“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许多事情非常巧合。《孙子兵法》讲的吴越之间,就在你们这里,北边是吴,南边是越,中间是震泽或者叫太湖。“同舟共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呢?就是要把学校的命运,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时候,都要与国家和民族同舟共济,都要为国家和民族学习和工作。
  第二,要把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对学校的要求绝不是千人一面,而应该是各具特点。我坐在飞机上想,同济有什么特点?除了她的精神以外,就是她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就是她的学科与社会的结合。我概括得不准确,但是我提出了一个题目,这篇文章你们可以继续做。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要有综合性。有一位教育界的前辈说的好,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这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我又给他加了一句话,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学习理工科的,也要学习人文科学,学习文学和艺术。同样,学习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也要学习自然科学。这就是大批杰出人才成长所走过的道路。钱学森是这样的,李四光也是这样的。钱学森能画很好的画,李四光谱写了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要有专业性,特别是要有自己杰出的专业、杰出的老师和杰出的人才,学术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启发式教育。我常引用孔子的话,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对老师讲的,也是对学生讲的,学生尤其要重视独立思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创造能力,要使他们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知识要广博,但是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这样,你才会有真知灼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位哲人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追求真知。我今天看了同济大学生科技成果展,觉得同学们很有创造潜力。我们这个民族确实需要一大批人才。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第四,要开放办学。一个民族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开放才能够海纳百川,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前人,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要眼睛盯着世界的变化,盯着世界每一项新的发明成果和新的进步,这样的学校胸怀是广阔的,这样的老师和学生胸怀也是广阔的。同济因为历史的原因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德国、意大利、法国,当然和德国的渊源更深。我希望你们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优秀大学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要勤俭办学。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有人告诉我,有一千年历史的博洛尼亚大学,现在的墙壁四周还是断壁残垣,有的地方不得不用一根水泥柱顶起来,防止它倒掉。当然,它一方面保护了千年的古迹和文化,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要认真地做人,刻苦地做学问,要长真本事,不图虚名,不骛虚声,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半点的弄虚作假。真理,包括一切文化和科学成果,都需要经得住考验,最终的判断是实践。我希望同济借百年校庆,发扬你们光荣的历史传统,规划你们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走!
  同济的未来是美好的!
统计数据  2009/2010学年初统计公报
  各类学生总数 77516人
  学历研究生 14312人 本专科生 20018 人
  博士3409人硕士10903人招生4830人毕业3963人本科19721人专科297人招生4651人毕业生4846人
  学位研究生8126人
  成人教育 12658人
  本科 9825人专科 2833人毕业 3977人招生 4276人
  网络学生19807人
  留学生2595人
  博士 63人硕士 279人本科 1001人培训 1252人
  教职工数 6350人
  其中专任教师 2983人行政人员 56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645人副教授 879人博士 1572人硕士 700人
  固定资产情况
  固定资产总值 463485.9万元建筑总面积 1496612平方米土地 3856.4亩学校藏书 407万册
  注:以上数字截止日期为2009年9月1日
近年同济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75527501--157本科一批2008472519497--194本科一批2007474525493--213本科一批2006490540510--232本科一批2006451494465--35本科二批2006451494465--35本科二、三批2005481580504--241本科一批2005455504468--41本科二批2004----------不详2003441--------不详2002----486----不详2001----454----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