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邹氏宗亲】文化遗产:高句丽邹牟王的传说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听众

1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9
注册时间
2010-1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老顽童   发表于 2010-11-28 18:3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化遗产:高句丽邹牟王的传说   




邹牟也称作朱蒙(音转),是古代高句丽国家的第一代王。以高为氏。邹牟王开创基业,营建城池,发展生产,壮大势力,合并周围部落方国,为高句丽国家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死后被尊为始祖东明圣王。关于邹牟王的神话传说,古代文献《论衡》、《魏书》、《北史》、《三国史记》中均有记载。详略不同,文采各异。集安市东郊著名的好太王碑碑文一开头也简略地记述了这段美好的传说。  

早在纪元以前,江河之间征战逐渐平息,中原大地正是秦汉更替——西汉王朝初建,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周边一些弱小的民族和部落逐渐发展起来。  

在东北第二松花江流域,古老的夫余族得到发展。夫余族人民安居乐业,与邻近部族相安无事。只是夫余王解夫娄老年无子,使得王室、臣民忧虎。尽管多次祭祀山川诸神,仍无子嗣。一天,老王解夫娄乘马外出散心,在鲲渊看见一对大石,相对流泪。老王十分奇怪,命随从搬开大石,其下有一只金蛙,忽作人言,对老王恭敬如臣子。老王大喜: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子嗣。于是命人带回收养,并称之为金蛙,不久,便立金蛙为太子。  

后来,谋臣阿兰弗对老王讲,上天派人告我,东海之滨有一个地方叫迦叶原,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可以迁都。于是,老王率部东迁至长白山南麓的迦叶原——这就是历史上的东夫余。  

老王死后,金蛙继位。一次金蛙出游,在长白山南优渤水畔遇见一女子。女子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我是河伯的女儿,名叫柳花,与兄弟们出游,遇见一个男子,自称是天帝的独生子解慕漱。把我引诱到鸭绿江边的一个小屋里,住了一段,这个男子就走了,再也没回来。父亲母亲责备我无媒私从于人,把我谪居到这里。”金蛙王听后大异,收留了柳花,并把她幽闭在屋中。柳花在屋中被太阳所照,避之不成,因而有孕。一日生下一个很大的肉蛋,金蛙不悦,命人扔到外边喂猪喂狗,可是猪狗都不吃。又命人扔到大路上,牛马到此避开不踩。最后,把肉蛋扔到荒郊野外,却有许多飞鸟前来用双翼覆盖保护。金蛙十分惊奇,用剑剖之,肉蛋不破。于是交还母亲柳花。柳花用皮毛裹好放在屋中温暖处。有一天,一个男孩破壳而出,聪颖可爱,骨表英奇。父母大喜过望。男孩长到七岁,与常人迥异身材高大,勇武过人。能自制弓箭,百发百中。夫余人称善射者为朱蒙,于是都称他为朱蒙。  

朱蒙英勇善射,为人谦和,深得金蛙王之爱,欲传位于他。引起诸王子与大臣的忌恨,密谋杀害朱蒙。柳花闻之忙告诉朱蒙:“有人要加害你。以你的雄才大略,到哪都能成就大业。何必留在这里等死呢!赶快远远地走吧。”于是,朱蒙找到好友乌伊、摩离、陕父三人同行。诸王子与大臣得知,率兵紧紧追赶。朱蒙等逃到淹(虎)水(今浑江),白浪滔天,无桥无船,追兵不远。朱蒙惊恐之中大呼:“我是天帝的儿子,河伯的外孙。神龟快为我搭起浮桥,送我过河!”只见河中一只大龟率领一群乌龟口衔芦苇水草,破浪而来,转眼之间搭起一座浮桥。朱蒙及朋友平安渡河,浮桥立解,追兵只好望水兴叹!  

朱蒙与朋友慢慢行走,在沸流谷卒本地方停了下来,与当地高句丽部族居民和睦相处。并在卒本西面的山上筑城建国,称为高句丽国。至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保留着一座高句丽山城,当地人称五女山城。据说这就是当年朱蒙渡江后营造的山城。山下流过的富尔江就是当年的沸流水。江两岸还保留着高句丽时代的古墓。  

朱蒙建国称王是在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朱蒙之子琉璃明王迁都国内(今集安市)。在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桓仁、集安一带,高句丽邹牟王的传说一直流传不息。  

百灵编辑:文庆   搜狐文化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3:49 , Processed in 0.22209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