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氏宗亲】史可法死因之谜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听众

28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30
注册时间
2010-1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飞火流星   发表于 2010-11-30 11:28: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史可法死因之谜


     距今整整360年前,为明朝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这一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从西北方向攻破南明的江北重镇扬州城,守卫扬州的南明督师史可法以身殉国,史称“乙酉之变”。
    正史和野史中关于史可法下落与去向的记载传说互相矛盾,甚为纷繁。关于史可法之死,到底有多少种说法呢?
    一说扬州城破时,史可法毅然自刎而死。如计六奇《明季南略》记载:“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可法拔剑自刎。”同时自刎的还有很多人,如原兵部尚书张伯鲸被清兵所俘,不肯投降,身上多处负伤,也自刎而死。史可法早有自杀之意,故自刎当有可能。
    二说史可法在城破后,自投清营而死。据王士?《池北偶谈》所述,康熙二十年,有吴某从东北回京,驻防老将安某对他说:你回去后,可以告诉那些史臣,当年王师攻破扬州时,我在军中,“亲见城破时,一官人戴巾衣氅,骑一驴诣军营,自云:‘我史阁部也。’亲王引与坐,劝之降,以洪承畴为比。史但摇头云:‘我来此只办一死,但虑死不明白耳。’王百方劝谕,终不从,乃就死。”史可法自投清营而死,显然是为了自己的名节不被埋没,也合乎情理。
    三说史可法死于乱兵之中。如《明季南略》引他书说,清兵伪装成明军骗取史可法打开西门,入城后大肆屠城,史可法在无奈之下,“引四骑出北门南走,没于乱军”。《清实录》的记载是:“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也与此说相似。
    四说史可法自刎不成,死于小东门清兵之手。如《明史》记载,因为扬州城西门地势险要,所以由史可法亲自把守。“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古藏室史臣《弘光实录钞》也持此说:“参将张友福拥可法出小东门,北兵至,可法大呼:‘史可法在此!’……遂遇害。”
    五说史可法被清兵杀死于南门。如罗振常《史可法别传》记载,当扬州城破时,史可法见大势已去,与部将史德威等诀别。此前,史可法已经和部将庄子固相约,一旦城破,就请庄子固用刀杀死他。城破后,史可法引颈让庄子固动手,但是庄子固不忍举刀。情急之下,“公亟拔刀自刎”,庄子固等人一起抱住史可法,使得他血溅衣衫而气未断绝。这时史可法“命令史德威加刃”,但史德威只是哭泣,不愿动手。接着众人拥史可法下城,来到小东门,不料东门已被清兵所破,只好“折而走南门”。结果被一个名叫张鹰的人“执赴南楼城上见王”,把史可法送交给清豫王多铎。多铎劝降,史公不屈,“遂慨然授命”,在南门被杀。全祖望《梅花岭记》所记的是:“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称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也认为史可法被杀死在南门。
    六说为多铎将史可法尸裂于新城。如戴名世《扬州城守纪略》说,扬州城破后,史可法自杀不成,被部将拥至小东门,正好遇到清兵。“时大兵不知为史公,公大呼曰:‘吾史可法也!’大兵惊喜,执赴新城楼见豫王。”因为史可法不肯投降,豫王就悍然“使左右兵之,尸裂而死”。
    七说城破后,史可法缒城逃亡。如《明季南略》引《甲乙史》说,清军渡过淮河之后,当天晚上就大破扬州新城,肆意屠杀。此时史可法守卫在扬州旧城,收到清兵劝降书,不为所动。清军故意传出假消息,说有明军来援,史可法误以为真。因为清军已经占领东门,史可法就打开西门迎接,不料进城的却是伪装成明军的清军,一进城就大开杀戒。“可法立城上见之,即拔剑自刎,左右持救,乃同总兵刘肇基缒城潜舟去。”谈迁亦持此说。张岱《石匮书后集》并且说,史可法逃出城后,曾经“过钞关”、“走安庆”。但另一说以为刘肇基在扬州城陷前已中流矢而亡,所以不可能与史可法一同“缒城潜舟去”。
    八说城破后,史可法骑白骡从南门逃生。乾隆《江都县志》记载:“扬之故老曾有言,可法于城陷时,跨白骡出南门,复不知其死。”康熙初年,有扬州人贩茶过安徽桐城,夜宿村中,遇见一位老者非常魁梧,对于史可法的下落知之甚详。据云史可法在城破之前,曾经袒背让人用浓墨书写上他的名字,“恐或中途歼于乱军,此所以志也”。城破后,史可法乘坐骑从南门逃出,不到十里路,被游兵散勇所伤,后即不知所终。许旭就此赋《梅花岭》诗云:“相公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
    九说史可法逃亡后,沉水而死。据说史可法出城后,骑马渡河,因马蹶落水溺死;或说他出东门遇清兵堵截,自觉无望,即赴水自尽。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八出题作《沉江》,写扬州城破之后,史可法逃至江边,自言道:“俺史可法率三千子弟,死守扬州,那知力尽粮绝,外援不至。北兵今夜攻破北城,俺已满拼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故此缒下南城,直奔仪真,幸好遇一只报船,渡江过来。那城阙隐隐,便是南京了。”此时忽然得知,南京也已沦陷,“皇帝老子逃去两三日了”,于是史可法“跳下江去”。
    十说史可法在城破后突破重围,与清兵决战而死,所以后来江湖上起兵反清的力量多以史可法的名义相号召。张岱《石匮书后集》说,史可法自杀未遂后,率残部据守在城外的宝城寺,“清兵迹之,急决战,不胜,一时尽败没”。此后民间多传史可法未死,仍在民间组织抗清。《明史》中说:“其后四方弄兵者,多假其名号以行,故时谓可法不死云。”《扬州城守纪略》也说:“岁戊子,盐城人某,伪称史公,号召愚民,掠庙湾,入淮浦。”
    以上十种说法,都不无根据,难辨真伪。现在通常的说法,是采用史可法嗣子史德威《淮扬殉节纪略》中的记述,说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多铎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于是被杀。但是因为史可法之死,有那么多异闻,此说也就难成最后的定论。
    史可法本人在围城之前,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在几份遗书中一再表达了“今以死殉城,不足赎罪”、“一死以报朝廷,亦复何恨”、“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的决心。因此,他的忠贞报国、杀身成仁之心是没有疑义的。问题是史公到底是怎样死的?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是如何渡过的?这个牵动人心的问题,在他死后360年似乎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07:46 , Processed in 0.70915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