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灶花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6
注册时间
2013-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灶花   发表于 2013-3-16 16:0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灶花,农家灶头上的画,几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直到液化气来了,灶头几乎废弃不用,灶花逐渐淡出乡下生活,人们才猛然惊觉:这是一门难得的民间艺术,应该抢救。灶花,这一尘封已久的美丽,昨天在崇明县向化镇大放异彩,14个乡镇的36名选手在“南江风韵”灶花墙上一展身手。

  镬锈作画经久不褪

  炊烟每天从农家的柴火灶头里逸出,那是人家兴旺的表示。生活的相对安定,使人们有了追求美的心思。“食以灶为先”,灶头的装饰,便有纳吉祈福,驱邪避祸的主题。所谓民间艺术,就是坊间传承,难以考证。今年67岁的刘尚康,是堡镇南海村人。20岁做泥瓦匠时学灶画,他的本事是祖传的,一年到头,砌灶画灶花七八十户不在话下。

  在南江村闸西423号,45岁的泥水匠施祖平让我们见识了灶画最原始、最基础的颜料“镬锈”。另一位昨天大清早从吴淞打工赶回来参赛的灶花人、59岁的港沿镇?东村六队的陈兴汉现场讲解,镬锈是正宗的崇明土话,其实就是锅底灰。施师傅从锅底刮下墨黑墨黑的炭黑,加上米酒调浓,等有粘头了再加水稀释,然后就可作灶花,这样的画在墙上几十年不褪色。为了美观,一些灶花还加了颜色。

  即兴之作简洁生动

  一般认为,灶花作品由泥瓦匠中的高手不打草稿,不作修改,下笔为准,一气呵成。灶花开始是即兴之作,随后成为有一定模式的装饰。

  画灶花不另外收费,而只是在造房中加算人工。一位50来岁的师傅说,过去他就是看着师傅画灶花,然后自己慢慢学会的。师傅也不教他,全靠自己的悟性。再说这些图案本来也是比较简单的。然而,简单不乏生动,随意而作,天真率性,恰恰体现了民间文艺的简洁和生动。

  民间奇葩列入保护

  灶头,有泥涂灶、焖头灶,单、双、三腿灶。灶头的温馨,来自民以食为先,而人类文明进化中,人类从生食到熟食不仅提高了健康指数,还开启了自己的智慧。灶花,是人类智慧的又一体现,灶上文明的历史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发掘和研究。

  现在,金山的农民画和崇明的灶花,这两个上海一南一北的民间艺术奇葩,均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20111116_092453_477.jpg (71.96 KB, 下载次数: 49)

20111116_092453_47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5:01 , Processed in 0.39158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