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靠山黄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20
注册时间
2013-3-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靠山黄   发表于 2013-3-20 16:31: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靠山簧又叫靠山吼、靠山黄、“豫西调”下五音、或西府调,也被称为靠调戏,它是河南梆子中的牡丹,是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河洛一带的“十字调”梆子腔与传布在伏牛山麓的“靠山簧”(俗称“靠调”)相结合的产物。靠山簧最早多流行于豫西山区。以宜阳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临汝县、汝阳县为多。冯纪汉所著《豫剧源流初探》一书称靠山吼为豫剧西府调形成的基础。目前人们对“靠山黄”解释说法不一。一说为靠山里的黄戏。另一说,这种戏靠山搭台、唱腔粗野、谓之“靠山吼”。而靠山黄老艺人们却说它的部分曲牌,如(一锤安)(三起腔)等,一句唱词唱三次,下三次鼓簧,两次重复去词,短句靠在长句上,谓这“靠三簧”。  
  相传,靠山黄源于弋阳腔。靠山黄起源有东来说、西来说之分。东来说认为靠山黄是豫剧前身的一个分支流传进山以后,由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本身无改进能力,被凝固。是豫剧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西来说认为,李自成义军在豫西活动八年之久,其军戏秦腔影响地方小调而成。或众多陕西商号会馆带进秦腔演化而成。  

  那时候,靠山黄已经能演《闯幽州》《赶元王》《下燕京》一类行当齐全的大戏。只是伴奏比较简单。文场上只有两根皮胡琴(京胡)和一柄马蹄号。武场上一面大皮鼓,一副枣木梆和一面堂鼓。所唱曲调有(一槌安)(连板)(三起腔)(滚板)(单头韵)(散板)(二八)(流水)唱腔的句末或句中带讴。牌子曲有(青阳)(哪咤令)(得胜歌)(新水令)等,演出剧目多是袍带戏和靠把式戏。象《八大公篡朝》、《铡太师》、《雷振海征北》、《战宛城》。也有旦角戏,象《破天门》、《刀劈杨藩》、《辕门斩子》。演员表演质朴粗犷。出场演员先做提鞋动作,再做开门动作,旦角演出绑矮跷。道具一般是真刀真矛。本地班社服装多是自造。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33

20111012163152-2117193725.jpg (31.14 KB, 下载次数: 56)

20111012163152-21171937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2:22 , Processed in 0.37308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