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大里王狮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20
注册时间
2013-3-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大里王狮舞   发表于 2013-3-20 16:45: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基本简介
  洛龙区 白马寺镇大里王村王氏狮子舞久负盛名,堪称河洛一绝。  
  洛阳耍狮子的,自古以来英才辈出。只是那历史的大幕,频频开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将纷纷谢幕,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明清两朝,有些县志中倒是提到一些洛阳舞狮人,但记载简单,未有详述。  
  洛阳有一位名叫王铁娃的,他的舞狮技艺,比起古人毫不逊色,颇有名气。1960年,他作为舞狮的民间代表,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全国文代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朱德、陈毅也观看了他的表演。王铁娃的家乡,就是顶顶有名的大里王村,如今属于洛龙区白马寺镇。
    起源发展
  大里王王氏狮子舞兴起于汉朝,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自汉代以后,西汉河南郡治和东汉都城洛阳,与大里王王氏居住地近在咫尺,皇宫朝野举行祭祀庆典,必有狮子舞等民间社火表演。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政治、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原人口的迁移及文化重心的逐步南移,大里王王氏狮子舞也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并和南方文化渗透结合,逐渐形成了北、南狮舞流派。明清以后,随着河洛民间社火文化的发展,大里王狮舞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型,已成为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河洛大地重大庆典和外事活动的不断增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大里王狮子舞和排鼓充分得到了发扬光大和创新。大里王狮舞和排鼓表演以宏大的气势、壮观的场面、整齐的阵容、精湛的技艺闻名遐迩,影响大江南北。
    创新节目
  大里王狮舞的保留和创新节目有:攀数十米高、动作惊险、撼人心魄的“雄狮上老杆”;表演细腻、生动逼真的“狮子滚绣球”;几经创新、因地制宜的“狮子穿越连环架”、“狮子跳条几”、“雄狮钻火圈”、“群狮舞高凳”、“狮子跳方桌”等内容该狮舞团曾多次被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报道,其中“双狮盘圈椅”的演出照曾被《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封面刊出。有些演出场面还被电影制片厂的编导们搬到了《黄河东流去》、《解放洛阳》等银幕上。
    艺术现状
  大里王狮舞声名远播后,全国各地的专业文艺团体纷纷前来观摩学习,还有众多的业余民间艺人及军营官兵慕名到大里王狮舞团学习。同时,大里王狮舞团还不断应邀赴广州、深圳、西安、太原、郑州等大中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2003年,大里王狮舞团参加了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得优秀节目奖。大里王狮舞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宣传河南、宣传洛阳作出了贡献。  
  2003年10月,大里王狮舞团在参加洛阳市民间艺术赛事活动中,荣获“河洛狮王”称号;2005年2月和2006年4月,在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赛事活动中又分别荣获优秀奖和第一名(金奖)。
    传承意义
  大里王狮舞不仅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殿堂中的一枝奇葩。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使大里王狮舞立足河南、知名全国、享誉世界,洛阳市已将大里王狮舞申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并积极筹建洛阳市大里王狮舞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及大里王狮舞文化艺术馆,拟编辑出版《大里王狮舞志》。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29

20110401135962.jpg (43.7 KB, 下载次数: 41)

2011040113596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2:11 , Processed in 0.30976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