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沿石都村的公路一路向西,沿途路两旁有成片的樱桃树,尤其是裴家园一带到处是巨大的樱桃树。其中不乏近百年古树,据村民说,村北还有一棵二百年多年的古树。遥想到了春天 樱 花开的时候满村清香,满山满沟一片花海,能让我彻底迷醉在这里。这樱花色泽艳丽,略带粉红色,远胜于白色的杏花,食色性也,这带点色的总是更吸引人一些。可惜我们来的太早了,虽然是冬天,看不到这些老树的枝繁叶茂,果红叶绿,花开遍野的景象,但那山沟路边成片的树林,和那枝条上出现的蓓蕾,依然向我展现了一种不加雕饰的美。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是村里人说在这里插根树枝就能成活。在路边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两个字“福源”不知是什么意思,待我们下到沟里才发现这“福源”下面的沟里原来是一个泉眼,这里泉水清冽甘甜,怪不得这樱桃树长得如此旺盛,这可能和这里的水土有关。村里有一条小溪,水极清,溪中十数只鸭子悠闲的浮在水面上,我不由想起那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这诗句放在这里是在贴切不过了。
我们离开公路下到河道沿着铺满石头的河道上行,在蜿蜒的河道中,一弯清溪在脚下缓缓流过,在小溪边有一个龙王庙,庙非常小也没有院墙,但有光绪、宣统和康熙年间的石碑。其中光绪、宣统年间的石碑上均记载着龙山植柏树的事迹,并告知后人这龙山上的二百株柏树许在不许坏。可惜现代人已将这些柏树破坏殆尽,谁之过,不好说呀。
公路末端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叫黄泉,村前一条清亮亮的小溪,这里也到处是樱桃树,不过比裴家园更原始自然,既然叫黄泉那肯定与泉水有关了,我们向一个村民打听泉水在哪里,他手一指小溪说,那全是泉水,我们仔细询问才明白,这小溪里到处是泉眼,泉水从河道下,石缝中流出汇集成小溪,这真是名符其实的泉水之乡啊。
从黄泉开始就上山了,因走错了路,爬了3个山头才到了佛爷寨,佛爷寨位于山顶之上,院墙如此奢华,竟然是用木鱼石磊砌的。走进寨门,见院内遍植柏树,看样子是新建成的,小路两侧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建庙捐款人的名单,在这如此偏僻的地方却浓缩着根深蒂固的不老信仰,这古老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真是强大呀,历经灾难和打压仍生生不息,这让远道来的我从中悟出一些简单的道理。
院内一座小庙里面供的是老佛爷,我不知这老佛爷是哪路神仙,询问了看庙人才知道这老佛爷是泰山老奶奶的哥哥,看似不起眼却原来是皇亲国戚呀,没想到这兄妹俩的贫富差距竟如此之大,妹妹在泰山那是名扬四海,烟火旺盛,享尽荣华富贵,哥哥则寒酸地蜗居在一个不知名的荒山上的一座小庙里,这小庙面积也就7、8平方米,连个磕头打坐的蒲团也没有。都是神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对我来说佛爷还是要敬的,随了份子,磕了头,这礼数是不能少的。
从佛爷寨到西山寨我们沿山脊向北、向西、再向南,绕了一大圈,不过这山脊上地势平坦,一眼望去,漫漫荒草,广阔无边,面积要比莲台山的黄草岭大得多也气派的多,这种荒凉大气的美和其他风景美是两个概念,看着空旷无边的黄草地向远方伸展开来,那种苍凉美是和天地融为一体的纯自然的大美,这种美才叫浑然天成,是任何人工不能模仿的。
在两侧山坡下,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不时有野鸡惊叫着飞起,瞬间就没了踪迹。这些生灵最大的敌人恐怕就是我们人类了,多少年来我们人类对它们的不敬导致了它们的恐惧,我们和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怎么就不能和平共处呢?
沿山脊翻了几个山头,一座巨大的石墙展现在我面前,西山寨除了这石砌的围墙,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石墙围成一个近似正方形的院落,墙厚一米多,在石墙围成的园子里,仅有蔓蔓荒草在山风中摇曳,这院落不知这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从前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站在这石墙之上,抚摸着一块块饱经风霜的石块,看着那满地萋萋枯草,满目荒凉,不仅一种苍桑感油然而生,令我大发感慨。
从这里下山就到公路了,我们沿山脊下山,一路怪石林立,青石巨大光滑,山下有一村庄这小山村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但愿我们路过此地,回去后命犯桃花,我们大家今年也交一下桃花运,嘻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