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乔氏故宅

[复制链接]
小泥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泥人   发表于 2010-12-5 12:3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海乔氏故宅



        上海的老城厢,是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宝库,也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甚至有些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被人们遗忘在角落,其中乔家故宅就是一例。  
  乔家故宅是明末著名将领乔一琦的故宅。乔一琦(1571-1619)字伯圭,号原魏。父懋敬,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广西右布政使。一琦天资聪颖,16岁为诸生,不料随后科场屡次失意,于是抛弃诗书,走马击剑,研习孙吴,重义疏财,人称“乔公子”。万历四十六年提升为镇江游击都司,驻守辽东鸭绿江边的镇江堡。次年明军四路攻后金,乔公子领先锋,率500人破后金军十寨,斩努尔哈赤第三子阿都和女婿火胡里奴,血战四昼夜,挺进300里。因主力杜松部在萨尔浒覆没,遂成孤军陷入重围,乔一琦不肯投降,自尽于滴水崖。乔一琦死后,明朝追赠都督佥事,立祠奉祀,其子本卫世袭百户。乾隆四十年,清廷赐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清末秦荣光《竹枝词》云“英雄无命佐皇廷,滴水崖头坠将星,天不欲延明国祚,乔公子技枉精灵。”即是悼念在辽东与后金作战中壮烈牺性的乔一琦将军。乔一琦虽然是武将,他的诗作和书法也是上乘之作,在当时就有“儒将”之称。今存所著18首诗的草书帖和在上海法华寺(明代名观音禅寺)所书《金刚经》石刻,原并立南市也是园,现都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乔一琦故宅,本名最乐堂,在乔家路西药局弄口,现在是乔家路143号,是目前该地区保存比较好的明清故宅之一。  
  乔氏故宅整体格局为坐北朝南的三进三出式住宅。首进为长廊式庭院,同时又是乔氏故宅的府门。府门前左右原各有一个四棱柱台的石基,是当年用来插大旗的,现今只存右边一个了。在庭院和第二进门之间的左上侧有一座瞭望台,有木质的楼阶通往瞭望台。由乔氏故宅这个布局来分析,此庭院既有休闲的功能,同时也是演武场。今天站在乔氏故宅的瞭望台上往下看,仍能想见当年乔家子弟在此庭院里习武操演的场景。  
  庭院再往里走,是第二进门,进门后是一个天井。今天现存的门楼,青黑色的砖石,深黑色的门头,应是当年原有建筑的残留部分,虽经几百年的沧桑,仍然保留了当年乔氏故宅门楼巍峨雄壮的气派。  
  再往内去,是第三进的正屋。乔氏故宅正屋的主体部分是上下两层各三间的主屋,东西两旁是上下两层的厢房,共十间房,正屋也是按照三进三出式样设计的。中间一间是客堂,旁边两间各有一座木质楼梯通往两旁厢房。从客堂这一间往纵深去直接通往后面的庭院,左手还有一座木质楼梯可以通往西边的厢房。
  乔氏故宅,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式样。现存的乔氏故宅,正屋主体框架主要的梁柱是明清时期的楠木梁柱,下面为覆盆式柱础。从外观上来看仍是明清时期的老屋。不过,根据建筑材料来看,内部的横梁、斗拱和雕花,已经不是明清时期的原物,可能是解放后重修时的材料,红色油漆仍然相当的蹭亮。 
  从现存的乔氏故宅的格局和占地面积来看,明代乔家虽为上海地区的名门望族,但是住宅并没有建设得非常豪华壮丽雄伟,而是一幢相当简朴的住宅。
  由于现在变成了普通居民的民居,乔氏故宅梁上的雕花受到一定的损坏,原本为红色油漆的雕花,现在被粉刷成白色的了。但是,因为住宅里的居民人口相对较少,居民对乔氏故宅的改造并不大,仅仅作了少许的变动,仍然较多地保留了当年的形制和布局。乔氏故宅,到今天仍能保存地这么好,在上海老城厢众多的老房子中算是很可贵的。  
  上海乔家,是当地有名望的家族,乔一琦将军本人的品格和民族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尊敬与学习的。但乔氏故宅至到现在一直处于自然利用状态中,成为民居住宅,始终没有文管部门来管理和保护。现在居于其中的居民,有良知尽量不去破坏它,因此乔氏故宅维护尚良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幢老房子还能维持多久,谁也不能保证,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对其实施保护,将其列为保护单位。乔一琦将军,不应成为被上海遗忘的一个历史人物。乔氏故宅,也不应成为现代都市人遗忘的老房。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14:43 , Processed in 0.24741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