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从大陆到香港,她用自己勒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及坚强的性格创造出湾仔水饺,用30年的时间谱写了令人感动的创业传奇,成为无数到香港打工者心目中的偶像,她的故事被称为香港传奇。
创业历程:
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青岛市.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臧健和在青岛一家医院当护士,认识了同在医院做医生的丈夫,两人结婚,并且很快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1974年,原为泰国华侨的丈夫回泰国定居。三年后,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从青岛千里迢迢到泰国投奔丈夫。原本期望一家团聚的臧健和却遭遇到了重大打击.丈夫因为臧健和没有生儿子已经在泰国又娶一个妻子。性格坚强的臧健和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泰国,到香港谋生。
初到香港,臧健和人生地不熟.也听不懂粤语和英语。为了养活两个孩子,让她们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臧健和一口气同时找了三份工作—洗碗、擦车和私人护理。虽然辛苦,但是一个月可以赚到1500元,不仅能满足她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给远在青岛的母亲寄一些生活费。
就在臧健和的生活刚刚有些起色的时候,一个灾难又降临了.她在一家酒楼做杂工时不小心被人掩倒,经过检查是腰骨断裂。然而,洒楼的老板不仅不承认臧健和是因公负伤,还诬陷臧健和讹诈,拒不支付医药费,连她的工资部不给。被通无奈.臧健和只能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很快,法院判决老板赔偿臧健和3万元并支付她的工资。令人意外的是,臧健和只收下了工资,没有要赔偿金。很多人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臧健和说:“我要讨回的不是钱,而是尊严。’
由于腰伤,三份工作都不能做了。这时,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找到臧健和,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公授金(社会救济),每月的公援金相当于她之前打两份工的工资。如果接受这份公援金,臧健和和她的两个女儿就可以不再为生计担忧了。但是。坚强的臧健和拒绝了。她觉得一旦吃了公援金,有了糊口的保障,自己就没有了向前冲的斗志。她必须咬紧牙关挺过去.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抚养两个女儿长大成才。
在家养伤的日子里,臧健和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一天,一个朋友来探望她,说:“你包的饺子那么好吃.千脆做饺子小贩吧。.朋友的话点限了臧健和。为了谋生,她推着小车.带着两个女儿,走上了当时为香港交通枢纽的湾仔码头,卖起了“北京水饺”。
第一次的顾客是五个年轻人。臧健和小心翼翼地做好水饺.诚惶诚恐地端给几个年轻人品尝。几个年轻人品尝之后,交口称赞饺子好吃。第一批顾客的称赞极大地鼓舞了臧健和的信心,也让来到香港后很少笑的她露出了笑容。她对那儿个年轻人感念一辈子。
就这样.臧健和和她的两个女儿开始了湾仔码头的小贩生涯。两个女儿非常做事。s岁的大女儿帮妈妈包饺子,4岁的小女儿当起了哨兵,为妈和其他小贩放哨,看到警察就喊快跑。
为了让顾客满意,臧健和常常为了改进饺子工艺而不休不眠,连夜试验新方法,她非常留心顾客的意见,凡是顾客不满意的,她立即想办法改进。就这样,依靠良好的手艺以及六诚待客的态度,吃“北京水饺”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要排队一个半小时才能吃上她的水饺。
她的生意越来越兴隆.有人建议“北京水饺”只是一个泛称,应该给水饺取个名子,于是,臧健和在小推车“北京水饺”的前面加上了四个字:湾仔码头,一个将享誉世界的水饺品牌—湾仔码头正式诞生了。
生意兴隆的臧健和毕竟还只是个小贩,尽管她的顾客常常为了吃上水饺而等上近两个小时,可是毕竟还只是个小摊。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要善于抓住机会才能成功。臧健和靠水饺的美味以及真诚的原则抓住了一次重要的机会,实现了从小贩到企业家的转变。
1982年的一天,一个日本老板开派对,臧健和的表姐带去了臧健和的北京水饺。日本老板12岁的女儿平日吃东西特别挑剔.饭量也特别小。可是在派对上,小姑娘竞一11气吃了20个北京水饺。头脑精明富有生意眼光的日资公司老板一下子看到了商机.心想连如此挑食的女儿都喜欢吃北京水饺,如果推广起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
很快,日本老板找到威健和,要和她合作。当他们得知臧健和还只是小贩的时候,就提出帮她申请牌照、建立工厂,并且让臧健和的水饺进人他们的百货超市销售。但是.饺子要改个日本名字,且使用他们的包装。虽然很希望自己的水饺能够进人超市,但是臧健和坚决拒绝了日方的要求,坚持保留湾仔码头的牌子。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本.只有饺子技术,一旦全部转让,不能保证日本人日后不会踢开她。
日方做出了让步,但是又提出,包装上面不能留地址和电话。臧健和仍旧拒绝了,她说她必须随时接受顾客的反馈意见,与顾客交流,以便考虑,还是让步了,没想到。还有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谈到饺子价格的时候.日本老板问臧健和,多少钱把饺子批发给他们?臧健和说12元5角.所有人都哄堂大笑,因为臧健和的饺子零售价格是11元5角,批发应该比零售便宜,这是商业的普遍规则。臧健和等他们笑完。才说:“我的饺子本来是在马路边上卖的,11元5角一碗,现在放在中高档的超级市场,就需要改变包装.重新新设计,并且要用心包,整整齐齐排在盒子华。这样算起来.成本就会琳加,12元5角.完全合悄合理。”日本老板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价格。后来,这位老板对臧健和说:“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以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卖货给我的供应商。’
随着日资百货数百家超市的全面铺货,.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很快成为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到现在.湾仔码头已经占领了香港10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强的冷冻饺子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
与日资百货超市的合作.使“湾仔码头,由街边小摊变成了小工厂。1997年,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的合作,则使湾仔码头水饺的生产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的突破性转折。
1996年.建立了现代化厂房的湾仔码头已经在香港小有名气,不少国内外公司都希望与她合作。臧健和考虑到要自主发展,便谢绝了这些合作邀请。但是,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却是非常地执着地想和臧健和合作,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并且兰番五次地邀请臧健和到美因去考察。原本不想合作的臧健和被美国食品公司那些先进的设备以及科学有序的管理深深地触动了.觉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就这样,臧健和同意了他们的合作请求。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正式合资。从此,湾仔码头正式迈人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学习了美国通用磨坊的强大资本动作和管理水平,湾仔码头的规模和实力都得到了提升,开始全面进人中国内地市场。
为了让“湾仔码头,水饺更具专业水准,加人美国通川肝坊公司后的“湾仔码头’在原先的基础上,吏是加强了技术研发和科学管理,使得“湾仔码头’产品更加国际化.它所领先拥有的HACCp质检系统,保证了“湾仔码头,产品材料的绝对新鲜和高品质,从而突破了冷冻类食品难登大雅之堂的传统概念,使得“湾仔码头.的顾客能轻而易举地吃到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的水饺。
1998年,臧健和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建立的工厂正式投人生产,“湾仔码头”水饺正式全面打人内地市场。接着经过改扩建的广州工厂也正式投产。尽管占据了北京20%一25%冷冻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湾仔码头在北京还没有生产基地。在北京建厂是她的梦想,这个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很快实现。
随着几大生产基地的建成,如今湾仔码头水饺占据了华南市场冷冻食品半壁江山.湾仔码头的产晕将进一步提高.并将率先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个需求强劲的国家出口,湾仔码头终于开始走向世界。
二十多年间,臧健和凭借着不懈的奋斗和对梦想持之以恒的追求.终于打拼出白己的夭下:1999年,臧健和获得“香港首届女企业家奖’.2000年.臧健和在水都威尼斯接受“第四届世界女企业家奖”,为机国、为家乡争得了至高荣誉。从一个流落到香港衣食无着落却必须养育两个孩子的弱女子到名震亚洲的“水饺皇后”,臧健和用她三十年香港外来打工者的经历,讲述着香港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