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龙书承家学,三岁执笔,五岁进校,六岁写联,七岁赋诗,八九岁就闻名乡里。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国家公务员到职业书法家,唐伯龙始终墨不干砚,手不离笔,身不脱斋,伏案临帖,立身创作,悬手作楷,挥手作草,心身合一,形神兼备。
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再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怀素的《自述帖》、赵孟頫的《快雪时晴帖》、苏轼的《寒食帖》和《张猛龙碑》、《麓山寺碑》等历代名家名帖名碑中汲取营养。练就一手过硬的“欧颜柳赵”四体合一的“唐伯龙楷书体”。打造出一手集“王怀张苏毛”五体同形,六韵合神的“唐伯龙行早书”。其书融古今文化、汇时代新风,蕴精气神灵,出神入化,憨厚朴实,智慧才气,凝重博大,给人以典雅,予人以豪迈,使人以舒畅,让人不忘怀。
近年来,唐伯龙走出国家机关,云游四海,踏大江南北,登三山五岳;上北京天津,过苏杭上海,下南国琼粤;访港澳台,走新马泰,游东南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亿万人;遍访名师圣贤,广交天下朋友;所到之处与名家同台挥毫,或切磋技艺,或举办展览,或开学讲坛,传播文化,广结善缘;精修唐诗宋词元曲、古文佳篇经书;研儒道佛,修风颂雅,贯中西学,通古今文。结识启功、赵朴初,同展沈鹏、靳尚谊,深交李立、阳太阳,情系琼瑶、秦孝仪,手握特首、马万祺。究为人之道,探处世之哲,索文艺之奥,求学问之秘。唐伯龙不计名利于商海,不求旷达于政坛,不敷浮躁于艺殿,只图吾心德人生。
1976年唐伯龙18岁时题写的“湖南湘江电站”招牌,悬挂30多年了,仍字迹矫健。1989年为深圳第一家五星级宾馆“阳光酒店”题写招牌已20多年过去,亦闪闪发光。1991年为国家副主席王震写的祝寿对联,还挂在大厅里。1992年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台湾政要蒋经国府中珍藏。1993年参加云南石林碑全国书法大赛获一等奖。1996年创办“湖南中山书画院”,1997年又创办“湖南书画专修学院”,任两院院长,育弟子逾千。出版《唐伯龙书法作品选》。1997年11月以团长身份率“书画湘军代表团”赴香港、台湾进行书画艺术交流。引起港台各界热烈反响。并在台湾国父纪念馆、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台湾美术馆举办作品展览。并题写了“美国加州银行”、台湾“孔庙”两个重要招牌。1998年参加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蒋正华的会见。2001年在上海朵云轩举行个人书法展。2002年参加由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全国美协主席靳尚谊担任团长的“中国书画家代表团”赴澳门、香港、泰国进行书画艺术交流,受到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和泰国总理的接见,作品被泰国王室和华侨领袖创办的“淡浮院”收藏。2003年参加全国抗非典书画作品义卖拍卖会,唐伯龙两副书法作品被拍出高价。2006年6月获“首届‘艺教杯’全国师生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2006年7月1日获“首届海内外艺术家作品大赛”银奖。获“首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二等奖。2010年6月11日获“深圳特区全国书画名家艺术精品邀请展”金奖。唐伯龙的作品及名字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界名人录》、《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10余部典籍之中。
2012年连续获得“首届海内外华人书画与陶瓷艺术作品联展”金奖和“最具影响力海内外杰出华人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八一之歌.颂歌献给最可爱的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大赛,荣获金奖,被授予“中国红色书画家”荣誉称号 。
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