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号
›
乡约红娘
›
人物
›
山东费县 羊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山东费县 羊祜
[复制链接]
942
|
0
|
2010-12-6 15: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中文名:
羊祜
别名:
叔子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费县西南)
出生日期:
公元2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278年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
西晋开国元勋
目录
人物资料
人物传记
相关记载
简明历史传记
简明演义传记
人物生平
历史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资料 容貌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
官至 征南大将军 南城侯
家族资料
父亲
羊衜
母亲 蔡氏
配偶 夏侯氏(夏侯霸女)
兄弟姐妹 羊发 羊承
相关人物 陆抗 杜预
王濬
司马炎
编辑本段
人物传记传记一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青州泰山人[今山东新泰羊流],
西晋
著名的战略家、
军事家
和政治家。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
羊祜题跋像
[1]
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
司马懿
之子
司马师
为妻。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说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
晋书
·羊祜传》)。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
夏侯威
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
夏侯霸
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由于此时曹魏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这一斗争主要是在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展开的,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没有同意。太原人
郭奕
见到他后说:“此今日之颜子也”(《晋书·羊祜传》) 。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
曹睿
去世,继位为帝的齐王
曹芳
只有八岁。大将军
曹爽
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白热化。正始初年,曹氏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实行韬晦之计,假装生病,暗中却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羊祜与
王沈
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晋书·羊祜传》)。王沈便独自应召。由于门第关系,尽管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来,他对司马氏的一派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诛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国。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对羊祜说:“常识卿前语 。”羊祜却安慰他,说:“此非始虑所及”(《晋书·羊祜传》)。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这大约得济于他的亲司马氏的政治态度。 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
司马昭
执政,为大将军。司马昭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没有应命。于是,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时魏帝魏帝高贵乡公
曹髦
爱好文学,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献诗赋,汝南人和迪因为违逆上意而遭贬斥。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 陈留王
曹奂
时期,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羊祜心中对天子不以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从之臣,请求出外。后来改为秘书监。曹魏末年已完全是司马氏的一统天下,司马懿父子兄弟相继执政。他们先后废杀两位皇帝,又屡次诛杀大臣,改章变制,发号施令,成为没有皇帝名号的实际统治者。这时,羊祜已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食邑六百户。当时,钟会颇得天子宠爱,而又心性忌刻,羊祜怕他,敬而远之。钟会被诛之后,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
荀勖
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
司马炎
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
贾充
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
泰始
初年,晋武帝下诏:“夫总齐机衡,允厘六职,朝政之本也。祜执德清劭,忠亮纯茂,经纬文武,謇謇正直,虽处腹心之任,而不总枢机之重,非垂拱无为委任责成之意也。其以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晋书·羊祜传》)。当时,王佑、贾充、裴秀等人均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对他们心存谦让。 晋武帝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
卫瓘
、
司马伷
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晋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晋书·羊祜传》)。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辞:“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
所归
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晋书·羊祜传》)。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辞让。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著名的军事家
陆抗
。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陆抗对荆州的形势表示忧虑,提醒
孙皓
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请求实行。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晋武帝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
步阐
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邺,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参见
西陵之战
)。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
杨肇
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5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顿兵于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族诛。有司上奏说:“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晋书·羊祜传》)。结果,羊祜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晋书·羊祜传》)。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 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
乐毅
、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晋书·羊祜传》)。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晋书·羊祜传》)。孙皓无言以对。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
冯紞
等人忌恨。
王衍
是他的堂甥,曾来见他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对宾客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
败俗伤化
,必此人也”(《晋书·羊祜传》)。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
王戎
。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常攻击他。当时人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晋书·羊祜传》)。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武帝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当初羊祜便认为,要想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当时吴国有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晋书·羊祜传》)。羊祜听后,说:“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晋书·羊祜传》)。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征召任大司农。羊祜发现王濬的才能可当重任,而王濬的小字又是“阿童”,正应了童谣之言。而当时在西
晋朝
廷内部,王濬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羊祜极力肯定王濬的军事才能,主张济其所欲,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传记二
西晋名臣羊祜
羊祜(221—278),字淑子,西晋大臣,泰山南城人(祖籍新泰羊流)。世代为官,祖父羊续东汉时任南阳太守,父羊曾任上党太守,有异母兄羊发,同母兄羊承和姐姐
羊徽瑜
,羊承早丧,羊徽瑜被司马师纳之,封为后(景献皇后)。
羊祜早年丧父,青年时博学多才,能文著称,身材魁梧,眉目清秀。曹魏末年,被文帝召见并封为大将军,另被拜为中部侍郎,后曾任关中侯、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中领军悉统宿卫等职,参与司马昭机密。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因羊祜辅佐有功,被授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晋武帝与他策划灭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在真十年,广泛开设乡村学校,治理地方秩序,并开屯田,储军粮,为灭吴作了充分准备。
他针对当时“军无百日之粮”的窘况,号召士兵屯田开荒八百余亩,几年之内积存了供十年用的军粮,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又充实了军用物资。他开设学馆,重视教化,关心民众,“甚得江汉民众之心”。他常身着便服,带少数随从,了解下情,与士兵共甘苦,深得士兵爱戴。羊祜对东吴官吏实行安抚政策,对来降吴人予以奖励,并来去自便。有一次,部下抓了两个牧童作为俘虏献上来,羊祜了解情况后,派专人把两个牧童送到吴地父母处,牧童全家感激涕零,到处称颂羊祜恩德。在两军交战中,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开导一番后就把他放了回去,不久,邓香率部来降,吴将陈尚、韩景较顽固,屡犯边境,羊祜令部下追斩之,然后又厚礼殡葬,陈、韩子弟来迎丧,羊祜以礼相待。为此,羊祜德声大振,吴国官兵为之悦服,就连与羊祜在边境对峙的吴国将帅陆抗也说:“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后来与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于是边界进一步得到安宁。
到了咸宁二年(276年),伐吴条件已具备,而且吴将陆抗已病逝,羊祜上述说:“吴主荒淫无道,又非常残暴,已失去民心,趁此攻打吴国,吴纵有长江作天险也无济于事,灭吴统一就在眼前了。”但因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把此事耽搁了,评定叛乱再上疏伐吴时,因朝中多数权臣的反对,又不能实现。羊祜长叹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其后,晋武帝因羊祜功大,以泰山郡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南城郡郡治南城(今山东费县),这便是一些人误认羊祜为费县人的原因。南城侯设置相,与郡公等同,官高爵显,但羊祜固辞不受。史称:“祜每被登进,常守冲退,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公列之外。是以名德远播,朝野县瞻,缙绅佥议,当居台辅。”而晋武帝“方有兼并之志,使祜以东南之任”,也就答应了羊祜的请求。二年后羊祜病倒,回到洛阳,仍向晋武帝面陈灭吴之计,武帝怕他劳累,让他坐车上殿,并免去朝见之礼,羊祜重申了伐吴谋划,他说:“今主上有禅让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越也!”晋武帝听了很是高兴,并令羊祜带病领兵出征,羊祜奏称:“取吴不必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公元278年,患病加重,他推荐很有军事才干的杜预接替自己,不久过世。武帝听到这一噩耗,“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消息传到荆州一带,“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资治通鉴·晋纪》)
羊祜临终前,对子女所嘱二件事:一嘱咐亲人不得将它的官印入柩;二不得修陵寝,只求和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羊祜死后,堂弟羊琇按其意愿要葬于故里祖墓之侧。晋武帝念其功高,且赐给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追赠侍中、太傅。因此,羊祜归葬新泰故里的遗愿没有实现。
后人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唐朝著名诗人
孟浩然
在《
与诸子登岘山
》诗中,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进行了热情赞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毛泽东
在晚年也曾多次调阅《晋书·羊祜传》,并在书封写下题记,对羊祜也有过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页165),显示了这位中国一代伟人对羊祜的关注。
羊祜一生虽身居高位,但立身清俭,他的不朽业绩和高尚的品格将永远受到世人传颂。
编辑本段
相关记载 《晋书·羊祜传》原文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译文 羊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闻名。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率军镇守荆州,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边患,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了他镇守荆州的后期,有可供十年的粮草的积蓄。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大量的资源,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此吴国人前后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有吞并东吴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有人俘虏了吴国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打猎时如有被吴人射伤的禽兽却又被晋兵得到了的,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曾经何陆抗两军对峙,使者互通往来,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气量,即使是乐毅和
诸葛亮
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生病,羊祜赠送他药,陆抗服药没有疑心。别人大多劝谏陆抗,陆抗说:“羊祜岂能是毒害别人的人?”当时谈论的人认为是华元和子反又出现了。陆抗常常告诫他的士卒说:“他一味推行仁德,我一味推行暴政,这样没有交战我们已经屈服了,应该各自保住界限,不要去追求小的利益。”孙皓听说边境上讲和,就责问陆抗,陆抗回答说:“一个乡里,不能够没有信义,更何况是大国呢?我不这样,正是彰显德行,对于羊祜没有什么伤害。”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等到陪皇上坐谈时,当面陈奏伐吴的计谋。病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羊祜死后二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编辑本段
简明历史传记 羊祜乃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一起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又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编辑本段
简明演义传记 吴乌程侯孙皓即位后暴虐无道,更听信妖言不自量力地令陆抗部兵屯江口,以图襄阳。晋武帝司马炎即降诏宣谕羊祜整点军马,预备迎敌。在之后的两军对垒时期,羊祜屯田积粮,怀柔招徕,深得东吴军民之心,并同陆抗互通使节,发展私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孙皓知陆抗据兵不进,遂罢其兵权。此时羊祜见吴有可乘之机,乃作表遣人往洛阳请伐吴,却遭到贾充、荀勖、冯紞三人的强烈反对,晋主于是没有听从羊祜的建议。咸宁四年十一月抱憾而终。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年幼丧父 羊祜出身于汉魏时期的名门士族之家,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则在曹魏时期出任上党太守,母亲乃汉末名儒蔡邕之女,姐姐羊徽瑜更是司马师续弦之妻,史称“景献皇后”。
羊祜虽然年十二丧父,却在能言之年就开始被父亲教之以典范的文章,到了九岁,羊衜又向他传授《诗》、《书》,在严格的家学教育下,终使羊祜克绍箕裘,成为一代贤才。初露锋芒 [245年前后]:
此时曹爽当权,羊祜和王沈一起被爽征辟。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于是没有出仕。
其实之前羊祜已被多次征召,由于当时明争暗斗的曹氏(羊祜娶夏侯霸之女)和司马氏(羊徽瑜嫁于司马师为妻)都同羊祜有姻亲关系,被他一一拒绝,这可能是他选择回避的主要原因。
[249年]:
曹爽死后,多人受到株连,当时应命就职的王沈也被免职。此时王沈服祜之远见,羊祜还是谦虚地回答:“此非始虑所及。”
这时羊祜的岳父夏侯霸怕遭受株连降蜀,其亲属大都断绝了和夏侯家的关系,只有羊祜对其家属安慰体恤更胜于平日。
[255年]:
司马昭任大将军,对羊祜再次征辟,还是没有应命。同年被公车征拜为中书侍郎,不久就升任给事中、黄门郎。
[260年]:
陈留王曹奂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百户。改任秘书监。
[264年]:
司马昭奏请建立五等爵制,羊祜以功封钜平子,食邑六百户。
同年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一起共掌司马炎的机密。又迁中领军,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立功 [266年]:
司马炎受禅代魏后,羊祜有扶立之功,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户。祜固让封公,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予夫人印绶。
羊祜劝晋武帝司马炎守三年之丧,素服三年。泰始初年又升任尚书右仆射,卫将军。
[268年]:
大司马石苞被诬谋反,羊祜担保石苞不会叛变,恰胡奋上书吴欲入侵,石苞修守备而无表,其子不应召,使司马炎误认石苞谋反。
[269年]:
晋武帝有吞吴之志,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并保留散骑常侍、卫将军不变,出镇襄阳。
羊祜到任后,着力经略荆州,休养生息,屯田兴学,怀柔招徕,安抚百姓,深得军民之心。在军事上用奇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今钟祥县治)驻军,有力地控制了东吴夏郡(今鄂州)在汉水东、长江北的大片土地。晋武帝下诏撤销江北都督,拜羊祜为南中郎将,并把原属部队划归为祜统帅,使其兵力扩大到八万多人。羊祜抽调其中的四万人垦田八百余顷,改变了初到荆州无百日之粮的窘境,到后来使八万荆州士兵积有十年余粮。
不久加封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羊祜上表坚决推辞,但没有得到允许。
[270年]:
吴拜陆抗都督荆州诸军事,引起羊祜的高度警惕。羊祜开始加紧在荆州的戎备。
[272年]:
冬,吴西陵督步阐举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晋武帝命羊祜和巴东监军徐胤分别率军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援救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羊祜五万大军的粮秣运输发生困难,加之江陵城防坚固,守将张咸按陆抗的命令固守城池,又有公安督孙遵在南岸抵御进攻,羊祜顿兵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族诛。此战之后,羊祜被奏贬为平南将军。
羊祜在边境,得名素著,在朝中却每遭低回。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王衍是羊祜的堂甥,曾来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王戎。所以,王戎和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攻击羊祜。时人有言:“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276年]:
三国鼎立示意图
冬十月,晋武帝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
在此之前羊祜曾密表司马炎,极力肯定益州刺史王濬的军事才能,使晋武帝留任王濬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并秘密命他修造战船,为顺流伐吴作准备。
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将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了吴军,而两年前吴军主帅陆抗病死,吴国境内又因为吴主孙皓的高压统治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这表明
晋灭吴
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晋平吴之战示意图
羊祜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伐吴,此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请伐吴疏
》。奏疏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却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态度尤为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
恰逢晋军在秦、凉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但还是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277年]:
晋武帝下诏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置相的官职,与郡公同级。羊祜坚辞不受,帝许之。
羊祜每逢晋升,都十分诚恳的退让,因此名德远播,朝野尊仰,都以为它应该居于宰辅之位。晋武帝当时正有兼并之志,要依仗羊祜来主持东南的局面,所以搁置了请他入相之议。
冬十二月,吴夏口都督孙慎侵入西晋边界,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进行追击。事后,晋武帝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荆州的治所。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昔魏武帝置都督,类皆与州相近,以兵势好合恶离。疆埸之间,一彼一此,慎守而已,古之善教也。若辄徙州,贼出无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据也。”使者不能诘。去世 [278年]:
八月,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正逢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严重。晋武帝下诏,命他抱病入见,并让他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备受优礼。羊祜则再一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
后来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晋武帝专门派中书令张华前去咨询方略,并要求羊祜带病伐吴,羊祜婉言拒绝。
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羊祜死后,举天皆哀。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武帝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
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闻之羊祜的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
堕泪碑
士也为之落泪。可惜羊祜无子,以兄发子篇奉祜嗣。
羊祜的仁德流芳后世。襄阳的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上刻下石碑,建立庙宇,按时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会忍不住伤心落泪,杜预因此称之为“
堕泪碑
”。
荆州人为了避羊祜的名讳,把房屋的“户”都改叫为“门” ,另把户曹也改为
辞曹
。
羊祜生前有很多著述,有名的有《晋书·羊祜传》记载的《老子传》和《请伐吴疏》,另外他还受命修撰《晋礼》、《
晋律
》,对晋朝典制创立多有贡献。
晋灭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羊祜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争,但他为规划、准备这场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本段
历史评价 泰始之际,人祇呈贶,羊公起平吴之策,其见天地之心焉。昔齐有黔夫,燕人祭北门之鬼;赵有李牧,秦王罢东并之势。桑枝不竞,瓜润空惭。垂大信于南服,倾吴人于汉渚,江衢如砥,襁袂同归。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穷巷,落落焉其有风飚者也。《晋书·羊祜传》
汉池西险,吴江左回。羊公恩信,百万归来。《晋书·羊祜传》
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於今。《晋阳秋》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陆游
《
水调歌头·多景楼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文化
地球村的乡约
乡约名家
liu89122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活动
人物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