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erfectq 于 2013-3-31 11:18 编辑
我爱济南,爱她泉水般的性格.七十二泉里面有很多的泉眼,因为年久失修已经丧失了本来的面目,希望大家都可以分享,让大家去关注,去保护她们。没有她们,我们不能被称之为泉城!相信济南的光彩也会随之暗淡!这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地点:济南
五龙潭,曾名灰湾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部分。唐天宝四年,杜甫与李邕宴饮历下亭,即在古历亭遗址处。金代《名泉碑》收录,称灰湾泉。元代池旁建五龙庙,后改名为五龙潭。历经整修,今池长70米,宽35米,以石砌岸,池广水深。溢水标高25.80米,日涌水量最高4.3万立方米。潭水沿石渠穿街过院,蜿蜒北流。1986年以潭建成五龙潭公园。
黑虎泉,位于环城公园东南隅,北与解放阁隔河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因水声轰鸣,状若虎啸,或洞卧巨石,形似卧虎而得名。泉水标高27.88米,水自高2米、宽1.5米、深3米的洞穴岩孔涌出,从3个石雕龙头口中喷入长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由池北岸泻入护城河,形成一道白色水帘,与周围,山石树木、楼台亭阁、曲径拱桥等园林建筑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北魏《水经注》称“泺水”。文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泉”名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是宋代熙宁六年(1072年)曾巩撰《齐州二堂记》。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列济南七十二泉之首
位于章丘明水镇百脉泉公园,为明水诸泉之冠。百脉泉水从许多看不见的脉孔中涌出,似百条大脉,泛出参差错落的颗颗“珍珠”。百脉泉池长26米,宽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垒,东西向架一虹桥,池岸和桥上装饰雕刻石栏。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滚动的珍珠,所以当地人也称为“珍珠泉”。
被列为金代七十二名泉。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隅。因泉水平明,日月星云倒影如天垂镜而得名。明代刘敕纂《历乘》载:“天镜泉,昔名江家池,张元平(张鹤呜)观察改为天镜泉,其泉清澈可爱”。清代郝植恭收录《七十二泉记》。今池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石砌池岸,最大日涌水量15500立方米。
![]()
扈泉,位于洪范池南约l公里处,云翠山北。因北临扈国都城(遗址)得名。源自山岩壁下部深洞,丰水时,自洞口喷涌而出,触岩击石,浪花飞溅,声传数里,经石坝跌落,形成瀑布,气势壮观。岩壁上镌明代进士孟一脉题“扈泉涌碧”巨字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