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中华老字号-宛氏-北京烤肉宛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5 21:10: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起北京的烤肉,当推烤肉宛和烤肉季,这“南宛北季”为最。烤肉宛坐落于宣武门内大街与西单之间的安儿胡同口上,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33.jpg



烤肉宛:

       烤肉宛的创始人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京东大厂的一户姓宛的回民,起初他每天推着小车,在宣武门附近沿街叫卖烤牛肉,小车上载有炭火和烤肉炙子,他事先把牛肉切成薄片,腌好,用铁炙子烤熟,推车沿街叫卖。凉秋寒冬,围着火炙子吃烤肉,别有一番暖意。此风味独特,吃法新鲜,很受平民百姓欢迎。
  
       烤肉宛的创始人是生活在京东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宛姓回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宛氏来京谋生,在一家专卖牛头肉的“锅伙作坊”里管账。这家作坊做好的牛头肉由老乡推着车沿街叫卖,每天都能挣上几吊钱。这位宛姓人把每天的账目清理完,抽空也推上一辆车,趁着灯亮上街卖牛头肉。他脑筋灵活,每晚都把车子停在绒线胡同西口一家“大酒缸”门前,供喝酒的人们买菜下酒,所以生意特别好。后来,他又架起一个炙子烤牛肉。因为他烤的牛肉好,待人又很和气,人们都称他“宛伯”。

    生意越做越好,宛氏的烤肉技艺也在不断改进。到了宛伯的孙子辈,就用新鲜牛肉代替了牛头肉,调料也更丰富了,从简单的酱汁、盐、醋,发展到大蒜末、葱丝、辣香油等多种,使宛氏烤牛肉名声口隆。

    到了宛氏的第四代,才在宣武门附近买下一块地,盖起几间店堂,变行商为坐商(具体年份据说是在1723年;另一说此事为宛氏第三代传人宛玉魁所办)。

       到宛氏第三代传人宛氏烤牛肉渐渐有了名气。到宛氏第四代,便在宣武门内现店铺地点,买下官地,盖起几间店堂,变行商为坐商,并正式打出“烤肉宛记”的招牌。随着经营方式的改进,名气的扩大,烤肉宛的生意日益兴隆,不仅平民百姓喜吃这一口,不少社会名流也闻讯而来,竞相品尝。   

       烤肉宛的牛肉是经过严格选取的,所选部位也只选用上脑、尚头(元宝肉)、里脊和子盖等鲜纯处。羊肉也只选膻味不浓的西口羊,精选上脑、扁担肉、磨裆、三岔等部位。   

       在刀工上,讲究薄而不散,大小匀称,肥瘦相宜和齐整如盘中之花。烤肉用木料为松枝,点火后气味芳香。精选调料有酱油、料酒、虾油、西红柿、鸡蛋液等,顾客可根据自身口味,自行调配。把待烤的肉片先放入调好的汁液里浸泡,待入味后,在烧热的炙子上先放上葱丝,再把入味的肉片放在葱丝上,来回翻烤,再将烤透后的肉,再洒上香菜末,熟透即可食用。这样烤出的肉片,滑爽可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枯,别有一番香醇鲜美的味道。   

       如今烤内宛饭庄,不仅烤肉远近闻名,每日供不应求,而且经营有上百种清真风味的菜肴,也赢得了广大顾客青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1:13 , Processed in 0.283460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