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火居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5
注册时间
2013-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火居道   发表于 2013-4-5 22:5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火居道”是中国道教“灵宝教”中“正一派”根据当地农村祭葬老人时产生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它包括儒家走礼、放河灯、放路烛、过奈何桥、唱葬花词、跑水火炼等活动。“火居道”的使用是在清、幽两种场合(清,就是针对活人,幽就是针对死人)下所开展的活动,但多用于幽。“火居道”民俗活动按各家经济状况而定,多则做十天半月,少则一至两天。每项活动都以不同方式配用锣鼓和管乐乐器进行坐唱、走唱和绕灯转圆场,活动中的道人手持云帚,身披法衣,头戴道帽,脚穿道靴,按固定规律活动,他们都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道法功力,能唱、能舞、能吹、能打,少则2-3人,多则40余人。声乐悠扬,场面宏大壮观。   

  根据罗田“灵宝教”中“正一派”第68世弟子朱文忠介绍,“火居道”是由唐代24世张高天师之弟子传入罗田的,并沿续至今。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跨东经111°06′至115°45′,北纬30°01′至31°12′之间,总面积2144平方公里。   
  “火居道”这项民俗活动能从唐代延续至今,它与罗田县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一是活动能寄托活人为死去的老人超度亡灵,进入极乐世界;二是期盼能将早已逝去多年的亲属的灵魂救出地狱,再度重生;三是据说能为活在的人们祈福消灾,保佑平安;四是能促进群体活动,凝聚人心,扬善惩恶。这项活动在保存中国地方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人文环境和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对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勤劳朴实、安居乐业、爱国爱家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88

200753185115675.jpg (66.48 KB, 下载次数: 82)

20075318511567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5 20:39 , Processed in 0.31268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