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体化大威海提供产业支撑
——部分企业界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谈一体化大威海建设
住威部分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座谈会现场。 记者 丛科 摄
阅读提示
■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是深入推进一体化大威海建设的最强有力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企业膨胀扩张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
推进一体化大威海建设,产业支撑是根基。着眼于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实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速发展实体经济,4月9日,市人大召开了住威全国和省企业界人大代表座谈会,11位企业界人大代表与市委、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面对面,围绕如何以实体经济为抓手,加速推进一体化大威海建设展开分析探讨。代表们还围绕如何优化创业环境、投资环境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以产业强市为支撑
深入推进一体化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速推进市域一体发展,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新的谋划,全面启动了双岛湾科技城、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威海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六大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 实施市域一体化战略,体现了威海推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区域资源实现全局整合利用,更加科学合理开发,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状况,提高威海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国人大代表、三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丁玉华对市域一体化战略感触很深。他说,市域一体化战略是加快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市域一体化的六大重点区域覆盖全市,乡镇、农村的各类经济组织,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 ‘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令人鼓舞、深入人心。寻山集团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企业又是社区,是城市化的受益者,我们有责任积极参与城市化建设,我们一定要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建设一体化大威海的进程中作出积极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寻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青表示。
座谈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我市实施市域一体化建设战略符合党的十八精神,契合威海发展实际。
“要确定一个总抓手,那就是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这是深入推进一体化大威海建设的最强有力支撑。”座谈会上,市委主要领导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从市党代会到市两会,再到工业振兴大会,一次次事关全市未来发展大局的重要会议,早已让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理念深入人心。
丁玉华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方针不动摇。只有工业化的底子足够强大,才能为实现一体化战略和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丁玉华表示,工业企业自身也要把支持和服务于市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目标,为大威海建设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新北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丛强滋也感触颇深。他认为,工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应该依靠并发挥工业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重点聚焦威海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工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领先企业,加大鼓励扶持力度,由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金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柳富林建议,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他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做高档、创名牌,真正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以创新与人才为引擎
加速实体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座谈会上,创新、人才成为代表们交流发言的高频词。
今年,用了短短数月时间,宏安集团4条完整的光缆生产线安装调试接近尾声,全部达产后,光缆产品产能和质量将大幅提升,产品品种由光缆向光跳线等光器件产品延伸,公司整体规模和实力又提升到新高度。“光电通信电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是信息网络产业的基础,市场前景光明。”省人大代表、宏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青说,今后不仅要扩规模,增品种,更要在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上做足文章,实现由顺应行业发展到引领行业发展的蜕变。
抢先突破核心技术,向创新要发展先机。威海佰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借助美国总部的技术力量,高薪聘请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专门负责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验,通过三年技术研发,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汽车尾气处理技术达到欧IV以上排放标准的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会加大平台以及文化建设,吸引人才服务发展。但是,高端人才对工作以及生活环境要求很高,而我们现有的条件有一定局限性,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大,应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省人大代表、威海佰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刚建议。
“ 培养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基础。现在我们往往都是从外地引进人才,如果保障跟不上,人才就很容易流失。”省人大代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岩说,企业将进一步改善员工待遇和生活条件,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建立引导、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同时,希望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企业周边生活环境。
威高集团拥有各类科技研发和管理人员1000多人。省人大代表、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张华威建议,应该优化工业环境,统筹规划企业周边生活区,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建宿舍,共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职工吃住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