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地盘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2
注册时间
2013-4-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地盘子   发表于 2013-4-12 20:20: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地盘子”是咸丰县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流行民间时达百余年。其表演形式分为“双人地盘子”和“三人地盘子”两种。“双人地盘子”流行于尖山一带乡村,“三人地盘子”流行于水井槽、朝阳寺、罾沟、金银坝、燕朝一带民间,在水井槽、朝阳寺一带最为盛行。
  清末民初,朝阳寺李宗顺、刘桃安、李仁堂三人极山善木工活路,善于雕刻,多才多艺。三人交谊甚厚,尤喜娱乐,每逢春节就联合起来跳“花灯”。三人边跳边进行即兴改造,将民间传说“七仙女下凡”故事中的人物改为生、旦、丑角。生为董永,旦为七仙女,丑为土地公公。又在动作上根据人物重新设计,突出了生角的潇洒,旦角的娴静和丑角的滑稽诙谐。其表演动作以“梭步旋转”和“半边月横移”为主,三个角色的距离始终固定在三个点上,形成等腰三角形,人们称之为“丁丁猫”。“丁丁猫”表演宛若瓷盘在地上施转, “地盘子”名称便叫响并延续下来。
  “地盘子”属花灯舞类,多在春节期间表演。它通过生旦丑三个角色间的打趣逗乐、插科打诨的表演,生动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喜悦心情,热烈气氛,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地盘子”的舞蹈动作非常丰富,有“梭步”、“鹤鹰展翅”、“怀中抱月”、“半边月”、“半推磨”等十几种。动态呈下沉、顺边、颤步为主要特征,贯穿始终。
  “地盘子”的音乐和唱腔丰富多彩。音乐有“锣鼓长路引”(引子);唱腔有高腔、平腔、颤腔、“十一字掉”等曲牌,多为微调式和六声商调式。声腔高亢优美,平腔舒展柔和,大板腔平稳,颤腔节奏鲜明。伴奏乐器是由马锣(又称“咚子”)、大钹、大锣、鼓等民间打击乐器组成。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201

pic_10523.jpg (40.44 KB, 下载次数: 53)

pic_1052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6 02:11 , Processed in 0.35749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