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中华老字号-冯天杰-北京爆肚冯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15 14:45: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朝末年,山东厨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即在东安门大街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后因整治市容,同其它业主一起迁移至金鱼胡同西口路南的八旗演兵场,即日后的东安市场,继续经营。三十年代,冯天杰的次子冯金生十三岁随父学徒,十六岁接替其父经营爆肚冯,数十寒暑,他潜心钻研,终使我家爆肚具有了明显特色。首先刀法不同,我家爆肚明显宽大,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爆肚的脆嫩,同时,我家的调料配方与众不同,是爆肚专用调料,和涮肉调料大有区别,涮肉调料味道浓厚,我家爆肚调料味道清爽,它能有效除去肚的不良气味,表现肚味的清香,同时又不影响肚的鲜味,受到客人的好评,营业额迅速上升,于是在东安市场原址开了一家正规的爆肚餐厅,并用其名的后两个字“金生”为这个店起了一个正式的字号“金生隆”。冯金生治店精细,不仅爆肚有明显特色,店堂布置和餐具的选用都追求高档,凡金属制品均请人以紫铜定作,打上“爆肚冯”字号,凡磁器均精制细磁,筷子用非洲乌木,装筷子的容器竟用一个康熙磁质笔筒,餐桌上盛辣椒油一律用银制小勺。在东安市场里开着这样的店,足以使爆肚登上大雅。当时政界名人那中堂(那仝),地下共产党员张学思,企业界的孙孚凌,文化界名人李德伦,刘白羽,演艺界名人于是之,马连良,裘盛荣,谭富英,李桂云等都是金生隆的常客。甚至住在民族文化宫对面的马连良在家请客都要从东安市场端金生隆的爆肚,当时客人到齐,马先生指着一桌凉透的爆肚对客人说:“这是金生隆的爆肚,凉透了也照样块块脆嫩”。



13.jpg





  1956年公私合营,东安市场爆肚王等八家专营北京风味的企业合而为一,统一使用金生隆字号,金生隆的规模和商业信誉可见一般。五十年代,第二商业部饮食业菅理局精选北京15家饭庄41道菜加以介绍,书名《中国名菜谱》。其中介绍爆肚的有一个专章,名字就是“金生隆的爆肚”,足见金生隆在爆肚行业中的地位。难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爆肚条目中都有“东安市场爆肚冯”。中国烹饪协会曾在人民大会堂为冯金生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是“为中国烹饪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厨师”。

  今天,金生隆爆肚餐厅由其第三代传人冯国明和第四代传人冯梦涛等经营,每天除了全国各地的宾客,港澳台同胞,外国来宾外,总会有上了年纪的老北京来店忆旧,其中不乏金生隆当年的老客人,最老的吃过爆肚冯第一代创始人冯天杰的爆肚,刘白羽及李德伦老先生即其一二,刘白羽先生为鼓励店主继往开来特书四字“激流勇进”。李德伦老先生来店品尝爆肚,当时冯金生先生刚刚去世,李老挽惜不已,即席挥毫:“昔余幼年时常往东安市场,听品正三后吃爆肚冯,今金生先生无常未及七日,来新爆肚冯就食,不失当年滋味,回忆近七十年前旧事,感慨系之。”金生隆的爆肚专用调料已被国家授予发明专利。金生隆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时,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孙孚凌以及刘白羽,郭献瑞,王纯,国内贸易部饮食业管理司正副司长,亲自为金生隆的“中华老字号”揭匾,京味著名作家刘一达,数十名半个世纪以上的老客人及当代演艺界新闻界名流来店祝贺。令人感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4-29 20:28 , Processed in 0.218204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