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文曲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文曲戏   发表于 2013-4-17 17:57: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流行地区
    文曲戏是流行于赣、鄂、皖三省边界的一个有名剧种,以其清新婉约而引人入胜。

    “坐唱”
  文曲戏的前身是“坐唱”。这种“坐唱”在江西的九江、瑞昌、都昌、湖口叫做“文词调儿”、“曲子”;湖北黄梅、广济叫做“调儿”、“曲子”;安徽的东至、宿松叫“儿家腔”、“文南词”。
  1980年江西进行民间曲种普查时,取“坐唱”的清雅简洁、清新婉约之意,并鉴于《德化县志》“夜话亭改清音亭”的记载,且考虑与“南昌清音”相呼应,于是将这种坐唱曲种定名为“九江清音”。但这个称谓并没有深入民间,很多艺人并不知道“九江清音”是何物,仍然使用民间的旧称。这种坐唱在清末民初曾盛行一时,到1940年后逐渐衰落。
  文曲戏是在1914年前后,由湖北艺人在坐唱基础上学习汉剧的分行与表演,汲取汉剧音乐并配上锣鼓登台演出,创造出了改剧种。并且由黄梅、广济传入我省。文曲戏的前身“坐唱”传入我省的时间更为久远。

    上个世纪九江县的文曲戏  
    上个世纪九江县的文曲戏活动十分活跃,全县先后有业余文曲戏剧团30多个,九江县文工剧团曾经在德安、瑞昌、南昌和湖北黄梅等地演出过《宝莲灯》、《白蛇传》等剧目,座无虚席。1976年改团创作了文曲戏《情深如海》,被选为江西赴京调演节目,同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剧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放了节目录音。1980年该文工团更名为“黄梅戏剧团”后,文曲戏随之销声匿迹。 

    发源于湖北黄梅。流行黄梅、广济等地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区。原系“文曲坐唱”,辛亥革命后,吸收采用汉剧的道白和击乐等,搬上舞台。曲调有文词、南词、平板及多种小调。剧目有《衲簑衣》、《居豹下山》等。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音乐上进行了搜集整理。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84

20110511122528338.jpg (139.81 KB, 下载次数: 65)

2011051112252833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14:20 , Processed in 0.40337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