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年海阳蛤蜊行情不错 八成销往烟台市区

[复制链接]

1940

主题

0

听众

1941

积分

男爵

Rank: 5Rank: 5Rank: 5

乡约币
403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有你就是幸福   发表于 2013-4-18 09:2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W020130418241222759592.jpg
4月16日,邵磊抬着一袋蛤蜊走上岸,预计五一前后大部分蛤蜊都能长大了。
W020130418241223842027.jpg
黄壳的蛤蜊个大肉肥,很受烟台人的欢迎。
W020130418241224628006.jpg
4月16日上午丁字嘴码头上十分热闹,商户和养殖户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W020130418241225556831.jpg
码头上停着不少等待拉海鲜的货车。
W020130418241226331872.jpg
专门用于捕捞蛤蜊的工具,底部还有一排锋利的耙钉。
要说现在最鲜的海货是什么,蛤蜊绝对可以算得上一种。这个季节正是蛤蜊最肥美的时候,市场里一斤能卖到六七块钱。相比于海参、鲍鱼,蛤蜊这种物美价廉的小海鲜是更多人餐桌上的美味。近几天来,越来越多个大肉肥的蛤蜊进入了市场,这些蛤蜊都是养殖户们开着渔船、用专门的工具到承包海域里捕捞来的。4月16日,盛产蛤蜊的海阳市辛安镇丁字嘴码头上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等待拉海鲜的货车排成几排,养殖户和商贩之间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时间:凌晨3点多
  
  地点:丁字嘴码头
  
  行动:养殖户们纷纷开动渔船准备捕捞
  
  □出海
  
  顶风破浪,开着渔船出海捞蛤蜊
  
  4月16日凌晨3点多,在大多数市民还在沉睡时,海阳市辛安镇丁字嘴码头上已经热闹起来了,渔船的马达声此起彼伏,养殖户们纷纷开动渔船准备出海。辛安镇南邵家村的两名小伙——邵磊和吕勇志也早早来到船上,启动马达后驶往了他们承包的海域。
  
  “浪太大了,不好弄啊。”邵磊站在摇摇晃晃的甲板上说,这几天因为风大,他们已经三天没出海了,这次风浪还是不小,给海上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不过好在他们最近的捕捞量并不算太大,真正的大量捕捞要在五一之后。
  
  “今年我们放的都是小苗,长到现在还不够大,现在出海捞的都是去年剩下的大个头蛤蜊。”邵磊说,现在能够大量出蛤蜊的海域都是养了个头大的蛤蜊苗,那种苗长得快,所以现在已经能够大量捕捞,而他们的小苗得等到五一前后才能长大。“先卖这些去年剩的蛤蜊吧,一次也抓不了多少,去年剩的本来就不多。”吕勇志说,等到他们承包的海域能够大量捕捞时,他们出一次海能捞两三千斤的蛤蜊,“现在岸边的沙滩上都没有蛤蜊了,蛤蜊都到深一点的海里去了,所以我们必须开着船捞才行。”
  
  时间:凌晨四五点钟
  
  地点:距离岸边一两海里的海域
  
  行动:养殖户用特制的工具开始大面积挖蛤蜊
  
  □捕捞
  
  个头太小,忙活一上午运回200斤
  
  凌晨四五点钟,邵磊和吕勇志将船开出了一两海里,准备大面积捞蛤蜊。在他们的渔船上有两个特制的工具,是专门用于捕捞蛤蜊的,一个大约有一米长、半米宽、一米高,看上去像个铁笼,其中一侧还有一排锋利的耙钉。据介绍,因为蛤蜊喜欢在滩底活动,这个铁家伙下水后凭借自身重力能直接沉入水底,带有耙钉的一头自然沉到下方插入泥沙中,将蛤蜊“吃”到“铁笼”后面连接的渔网里,铁家伙的两根铁棒之间还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是为了在捕捞的时候将个头太小的蛤蜊漏出,从而挑选出更大的蛤蜊。
  
  邵磊说,耙子沉到海底之后,他们便启动船上的电机,利用电机控制缆绳,朝着固定好锚的地方开过去,此时水下的耙子也已经开始捞起海底的蛤蜊,捞好之后再用电机将耙网拉上来,等到五一蛤蜊大量长成后,这一网下去少说也能捞上来四五百斤的蛤蜊,这样抛锚、下网几个来回之后,渔船就能满载而归,“一艘船装上两三千斤的蛤蜊不成问题”。
  
  16日上午10点左右,邵磊和吕勇志的渔船赶回了码头。此时的蛤蜊早已经被分装好,装在尼龙袋中。“现在我们海域的大部分蛤蜊没长大,今天就捞了这么两包,接近200斤吧,等到五一就多了。”邵磊说。
  
  时间:上午10点多
  
  地点:丁字嘴码头
  
  行动:等待收购的货车排成几排,蛤蜊一上岸便被抢购一空
  
  □出售
  
  行情火爆,刚上岸就被抢购一空
  
  当天上午10点半左右,丁字嘴码头上早已热闹起来,商户和养殖户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岸上停着一排排等待拉海鲜的货车,就等新鲜蛤蜊出水。停着的这些货车里既有小面包车也有大型货车,多是来自龙口、牟平、莱阳、海阳本地及烟台市区的车,其中也不乏一些从青岛即墨、胶州等地过来的货车。
  
  “你在这边看着过秤,我去那边看看,那边又有船过来了。”看着渔船陆陆续续赶回码头,从芝罘区赶来拉货的张先生在岸上也不停地忙活,他说,“我们都是提前说好了,在这条船上要一点,再到另外一条上要点,这样不同价位、不同大小的蛤蜊就都买到了。今天拉上来的货都挺好,个头挺大,价格在4块钱一斤左右,更大的能卖到五六块。”说完,他便赶紧到另一条船上卸货了。
  
  “绑好了,拉!”一艘满载蛤蜊的渔船靠岸后,早已分装成袋的蛤蜊被装进稍大的渔网中,养殖户们喊着口号用绳子把蛤蜊连接到起吊机上,岸上的妇女控制装着巨石的起吊机,缓缓将蛤蜊拉上岸。成袋的蛤蜊早已被人预订,两名男子走上前搬起蛤蜊,将蛤蜊袋甩到秤上,称完重后,商贩便和养殖户们开始议价,算好钱后当场交易。
  
  “今年的蛤蜊长得挺好,算是遇上好年头了。”刚刚卖出去十多包蛤蜊的养殖户徐纬爱说,当天上午卖出去的蛤蜊,个头小点的每斤价格也在3.5元左右,个头大的卖到了5块多一斤,他这一船总共拉了两千多斤的蛤蜊,对于早上的收成,他觉得“很满意”。
  
  □销路
  
  个大肉肥受欢迎,八成销往烟台市区
  
  “我们养得最多的就是这种黄皮的蛤蜊,个大肉肥,烟台人最喜欢这种蛤蜊,每年大概有80%都销往烟台市区了。”吕勇志说,他和邵磊现在住在海阳市辛安镇的南邵家村,这个离丁字嘴码头最近的村子最盛产的海货就是蛤蜊了,他们俩五年前一起承包了500多亩海滩,专门养殖蛤蜊。“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到现在我们也没摸清楚,有的地方叫飞蛤,还有的叫黄蚬子。”吕勇志说,这种黄壳的蛤蜊最大的市场就是烟台,此外,一些威海、即墨、东营甚至东北的客商也会来这里进货。
  
  据吕勇志介绍,这几年价格都挺不错,相比其他地方的同种蛤蜊,这里生产的蛤蜊价格更高,品质也更好。“不过去年的蛤蜊价格不太行,一斤才卖到两块多钱。”吕勇志说,去年可能是因为海水受到一定污染,蛤蜊对水质要求很敏感,长不大,肉也不肥,价格也就没上去,不过今年水质已经恢复过来了,今年的蛤蜊长得不错,从现在一直到中秋节,都能有大量个大肉肥的蛤蜊上市。
  
  □行情
  
  蛤蜊大小刚刚好,价格可能还会涨
  
  “今年的蛤蜊长得不错,大小刚刚好。现在正是肥的时候,从现在一直能吃到中秋前后。去年这时候的蛤蜊还没这么大呢。”丁字嘴码头上,不少养殖户都说,今年的蛤蜊长得又大又肥,价格普遍比去年高。“今年海里货少,像龙口这些地方都没大有东西,商户们都来我们这里拉货了,所以价格也要高一些。”一名渔民说,需求量增大也是今年价格比较好的原因。
  
  16日中午12点多,邵磊提着个大袋子回到家中。“拿个盆过来,把这些破的装起来。”邵磊对妻子说。据了解,养殖户们每次出海,不可避免地都会捞上来破损的蛤蜊,这些蛤蜊没人要,渔民舍不得扔,拿回家洗洗泥沙之后便可以做成一顿鲜美的午餐。除了40多斤破损的蛤蜊,邵磊还带回来了另外一些“战利品”——毛蛤、小龙虾、小墨鱼、海葵等等。“这些东西少,价格可不便宜。”邵磊说,像这些毛蛤,码头上就要卖到12块钱一斤。
  
  半个小时不到,一大盆新鲜蛤蜊就出锅了。饭桌上,邵磊边吃饭边跟老婆盘算起来:“听说往后蛤蜊价格还能涨呢,那咱这生意可就好了。”他说,现在能上市的蛤蜊不多,不过五一之后也还是蛤蜊的销售旺季,相比养大苗的那些人,他们虽然需要多等些日子,不过因为前期买苗的成本投入比较低,加上小苗长大的数量也更多,如果价钱还能稍涨一点,那他们就能多赚好几倍的钱。“等到五一,这些苗就能长出来了,那个时候蛤蜊价格比现在还高,那可就发财了。”邵磊半开玩笑地说道,“现在,那些养大苗的养殖户卖出去一袋挣一袋的钱,等过了五一,咱们卖出去一袋就能挣四袋子的钱啦!”
  
  □地位
  
  别看名气不算大,爱吃的人真不少
  
  记者在烟台各个市场上了解到,目前港城在售的蛤蜊大致上分为两种,即青壳蛤蜊和黄壳蛤蜊,其中以黄壳的居多。“吃这种蛤蜊的人最多,现在价格是7块一斤。”环海农贸市场的摊主苑克伟说。他的摊前摆着六七个蛤蜊箱,其中三箱装的是黄壳的蛤蜊,这当中的一箱就来自于海阳。
  
  “烟台人就认这种黄壳的蛤蜊,也有人养青壳的,那些主要都销往青岛了。”吕勇志说,青岛人主要认可的是青壳的红岛蛤蜊,黄壳蛤蜊虽然名气还没有红岛蛤蜊大,不过销售量也不算小,在整个烟台地区都很受欢迎。“曾经有人也想给咱这儿的蛤蜊创个品牌,起的名字就叫飞蛤,不过最后没成功。”吕勇志说,几年前,有人想要把海阳的蛤蜊创出个品牌来,不过到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没了下文。
  
  此外,除了海阳蛤蜊之外,红岛蛤蜊、胶州湾蛤蜊也迎来了大量上市的时候。现在也只是蛤蜊收获的初期,待到五月份,水温逐渐升高,蛤蜊会长得越来越大,肉也越长越肥,蛤蜊收获才会迎来“大丰收”。从现在起,一直到下半年的中秋节前后,市场上都会有大量个大肉肥的蛤蜊供应。
  
  养殖户心声
  
  好年头收入不错,就是苗种太贵了
  
  据介绍,今年29岁的吕勇志算蛤蜊养殖户中比较年轻的,他从17岁就开始养殖蛤蜊,初中毕业后便向朋友借钱承包了500亩海滩,养起了蛤蜊。吕勇志说,当时承包海滩价格还不贵,一亩只要10元钱,不过大价钱都花在了蛤蜊苗上,即使是现在,养蛤蜊的成本大头依然在蛤蜊苗上。
  
  “刚开始搞养殖的时候,当地的海滩就有蛤蜊苗,还有一部分是从莱州、胶南进过来的,一袋子只要二三十块钱,苗比较小,一斤有四五百粒吧。这几年啊,蛤蜊苗可是越来越贵了,一袋80元都止不住呢,好的还能卖到120多元。”吕勇志说,今年收获的这些蛤蜊,苗都是从胶南、莱州买进的,他还试探性地从河北曹妃甸进了一些蛤蜊苗,不过相比来说,还是莱州和胶南的苗最好,“这些苗都是野生的,以前也会自己育苗,不过现在多数都是买苗养殖了。”
  
  吕勇志介绍,他们养的这种蛤蜊,喜欢待在沙质的海滩里,而那种青壳的花甲则更喜欢待在泥质的海滩里,海阳丁字嘴这里的万亩海滩非常适宜蛤蜊等贝类生长。“买了苗之后撒在海里就行,只要不碰上赤潮,这个东西一般都不会生病。”邵磊说。听到这些,一边的吕勇志插话说:“不过育苗的时候还是很需要技术的,不注意的话成活率就不行。”吕勇志说,现在的蛤蜊苗比以前的大一些,一般成活率在30%~40%之间,一斤蛤蜊苗大约有200粒,成活的一般不到80粒,等到养成后,也就能捞上50多粒来。
  
  至于养殖蛤蜊的收入,29岁的单身小伙吕勇志笑着说,一年挣个七八万元应该没问题,今年收成不错,估计收入20万元也有戏。他的朋友邵光泽在一旁抢过话来说:“勇志很能干啊,现在这么年轻还愿意出海养蛤蜊的人不多了,他现在还是单身,记者同志可要好好写写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3 19:26 , Processed in 0.37011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