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宜川胸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1
注册时间
2013-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宜川胸鼓   发表于 2013-4-21 00:13: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胸鼓”是将类似腰鼓形状的鼓挂在胸前敲的一种鼓舞形式,有些地方称为“花鼓”,主要流传在宜川、洛川和定边一带,具有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特色。 胸鼓流传甚广,历史悠久。宜川胸鼓是由山西传入的。宜川位于延安地区东南部的黄河西岸、与山西只有一河之隔。两岸群众历来交往甚密,在经济上、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每逢春节,两地群众还有互送秧歌、拜年问好、祝愿吉祥的习俗,这不仅增进乡谊,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交流。至今宜川还将胸鼓称为“晋南花鼓”,就是有力的证明。洛川的胸鼓,则是民国时期由山西商人畅伯龙到洛川经商时传入的,迄今只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宜川胸鼓,几十年来,经艺人不断发展,融合了当地民间舞蹈的动作与风格,在表演的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渐形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胸鼓多在新春佳节或农闲时表演。表演形式可分“过路鼓”、“场地鼓”两种。表演时人数不限,有一人单打、双人对打或集体群打。宜川胸鼓属集体群打形式。表演时,有男有女,舞者均身穿黑红两色短夸衣,头扎英雄巾,前额上插五彩纸蝶,胸前扎红绸英雄结,身背灭雄花。男子胸前斜挂扁圆形小鼓,鼓身套花毛巾,左手握木制硬鼓槌,右手持牛皮软鞭,轮换击鼓作舞。

    女子有的手持霸王鞭,有的手握彩扇,有的手击小锣、小镲进行伴舞,以丰富的舞蹈队形变化,烘托表演的热烈气氛。洛川胸鼓表演时,舞者身着武士服,生机勃勃的进行男子单打、双人对打,展现了娴熟高超的技艺。 “过路鼓”在进行中表演。届时彩旗招展,锣鼓齐鸣,爆竹声声,以胸鼓为主的社火舞队,在各村镇的街头巷尾边舞边行进。舞者兴高彩烈地变换着各种队形图案,如“双交叉”、”双龙摆尾”等。舞蹈动作也变化无穷,有“前进鼓”、“甩鞭鼓”、“前弓后箭鼓”等。舞者的鼓声,观众的喝彩声响彻了沟沟岔岔,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场地鼓”即在广场或舞台上的表演。

    每当表演之前,首先要放大量的鞭炮,以图吉利。也表示今年的社火闹好了,年过好了,老百姓也心安理得了。“场地鼓”的表演,主要是突出舞蹈技巧和丰富的队形变化。常用的动作有“二起脚”、“软腰”、“二人对鼓”、“缠腰踢腿”等。技艺高超者可在板凳上表演,有的还可以在两人抬的扁担上表演高难动作,还有的能躺在地上,表演下后腰,翻“前桥”等绝活。最令人叫绝的是有的艺人不仅胸前挂鼓,而且可以头上顶鼓,左右肩上扛鼓,大腿、小腿上都能挂鼓,也就是说一人可挂五至六个鼓,双手交替、轮流击打,鼓点有时如同急风骤雨,有时如同鞭炮齐鸣,飞舞的鼓槌令人眼花缭乱,清脆的鼓声令人心潮激荡。精湛的技艺,显示了胸鼓表演的独特神韵和高难度的技巧性。 宜川胸鼓的乐器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并配有小唢呐以烘托情绪和气氛。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984

u=188738822,753011999&fm=21&gp=0.jpg (8.21 KB, 下载次数: 54)

u=188738822,753011999&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22:15 , Processed in 0.41496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