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管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1
注册时间
2013-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管子   发表于 2013-4-21 16:1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管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同时也是宗教音乐的主奏乐器。据《夏邑县志》记载,自明朝洪武四年建城隍庙起,管子一直作为古乐器被保留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地庙宇和道观逐渐废毁,管子音乐流入民间。

    管子与寺院共兴衰

    管子在夏邑县最兴盛期是清朝至民国期间。当时,道教在夏邑县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信奉“正一”的道士不出家、结婚、食荤腥;信奉“全真”的道士则相反。夏邑县的道士在教派归属上很难分辨,可管子音乐在道教上是相通的。寺内有佛事时,乐手在大殿一侧,为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们配乐祷告。

    民间传说,明朝洪武四年,夏邑县有一位叫范才的青年,用竹子制成了一种吹奏乐器,叫管子。当时,夏邑县官为讨好皇帝,将范才举荐京城当上了宫灯乐师。

    每逢皇帝举办酒宴,范才凭着手中的乐器出尽风头。可范才侍才倨傲,连大太监也不放在眼里。一天,娘娘过生日,范才吹管相庆,当时,范才越吹越高兴,情不自禁地吹奏起一曲家乡的民间小调《戏寡妇》。大太监见戏中有戏,事后对娘娘说,范才吹奏《戏寡妇》是对娘娘的不尊。正在家里等着领赏的范才,听说娘娘要拿他问罪,吓得逃回了夏邑老家。为了躲避朝廷的通缉,范才跑到老家的大圣寺当上了主持。范才当上主持后,仍对管子如痴如醉。从此,管子在大圣寺一年一年流传下来。

    后来,康熙皇帝南下私访途经夏邑县大圣寺时,听到寺院里有人吹奏管子,声如天籁之音,康熙皇帝听得如痴如醉,脱口而出:“日月与天地同辉,管子和寺院共存!”言罢,率众人离去。

    于是,大圣寺主持手书一副“日月与天地同辉,管子和寺院共存”的对联挂在了大门两侧。不久,这件事情传开了。其他寺院的主持也学着大圣寺主持的样子吹奏管子。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地庙宇和道观逐渐废毁,管子音乐也随着和尚的还俗流入民间。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960

u=3480619493,306156182&fm=21&gp=0.jpg (5.4 KB, 下载次数: 47)

u=3480619493,306156182&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1:45 , Processed in 0.32827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