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孔姓传说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3
注册时间
2013-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孔姓传说   发表于 2013-4-23 16:3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至圣先哲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我国儒家的创始人,曾修纂《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政治上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代以后2000多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有关孔子祖籍地与孔姓的起源,有一个亦史亦野的传说,深入人心。

    孔子祖籍地,八代先祖居

    据《左传》《史记》《孔子家语》《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夏邑县志》等权威资料记载,孔子的先祖是殷商子姓王族的后裔。

    孔子的早期先公微子启乃商王帝乙长子,纣王庶兄,曾为纣之卿士。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建立周朝,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以“续殷祀”。后武庚作乱就诛,微子启被封为上公,以“奉商祀”,立国于宋,成为宋公国的第一代君主。微子启卒,循殷礼立其弟仲思衍(一曰泄),此乃微仲。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代先祖,到十世祖弗父何时,弗父何让位于厉公。弗父何被封为世袭上卿,食采邑于栗(今夏邑县),以后世代相守。弗父何的四代孙是孔父嘉。

    孔父嘉由于自幼受到其父的教育和熏陶,成为一代文韬武略之才,备受朝廷器重,曾任宋国大司马。后来,宋国贵族内部发生斗争,孔父嘉被太宰华督所杀。据民间传说,孔父嘉有一个美貌的妻子。在一次春游时,孔父嘉的妻子被太宰华督看见,华督垂涎三尺。为了霸占孔父嘉之妻,华督就找借口把孔父嘉杀了。“华督杀之而绝其世,其子木金父降为士。”孔父嘉被杀后,其儿子木金父由上卿被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睾夷),祁父生防叔,均生活在夏邑。后防叔避难山东,遂世为鲁人。

    从孔子的十世祖弗父何至孔子的曾祖防叔,共八代孔氏先祖长期居住在夏邑。正因为如此,孔子早年才有可能“长居宋”、“观殷道”、“学殷礼”。孔子在世时,屡屡还乡祭祀先祖,称还乡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孔子有后裔在祭祀祖先时,就在当地居住下来。现在,夏邑孔子还乡祠附近,曾多有孔姓人居住。据记载,这些孔姓人早期多集中居住在还乡里(后称“曹村”,今称“王公楼”)。在当地,至今仍有着“东曹村里不纳粮”的说法,孔子祖籍附近的村民都沾了光,享受孔姓尊崇,不纳粮缴税。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还乡祭祖,就在还乡里建了一处祠堂,称“还乡祠”。据《夏邑县志》记载,当初,还乡祠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气势庄严的古代建筑群,其建筑仿文庙之制,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该祠占地面积五十亩,整个建筑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碑林、两殿、一厅。后来,因黄河泛滥及“文化大革命”,孔子还乡祠被毁坏。1994年,夏邑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孔子还乡祠进行了修复。新修复的孔子还乡祠在今夏邑县城往北6公里处。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全国政协委员孔德懋曾撰文说:“我先祖孔子的祖籍是宋国,我的始祖弗父何被封到栗,就是现在的夏邑县。”孔子祖籍在夏邑这一事实,已经取得中国史学界、民间及孔子后人的一致认同。

    孔姓源于栗,世代受尊崇

    孔父嘉为上卿,并曾被封为宋国的大司马,其后世由上卿被贬为士。为了显示祖上的地位,孔父嘉的后人就以“孔”为姓,孔父嘉为孔姓的得姓始祖。孔父嘉一生的活动均在夏邑,其后世又袭其孔姓,所以,可以说孔姓出于夏邑。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953

20090711_095415_660.jpg (222.88 KB, 下载次数: 37)

20090711_095415_66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7:39 , Processed in 0.52308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