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黄河河工号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4
注册时间
2013-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黄河河工号子   发表于 2013-4-24 21:2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黄河号子是黄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用汗水哺育的一项黄河文化,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浓缩,而且也是推动抗洪抢险施工的力量。黄河号子的特点是紧张、高亢,雄浑有力。该号子共分骑马号(快号)、绵羊号(慢号)、小官号(慢号头、快号)和花号四种,号子不同,内容有别,或缓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扬。根据施工场面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号子,可给施工抢护人员以速度和力量,达到同心协力抗洪抢险的目的
   黄河船工号子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黄河船工从来是不行\"哑巴船\"的。船工们一投入工作,就开始唱\"黄河叫号\",招呼大家准备行船。船在岸上检修后拖船下水时唱\"威标号\",接着有\"起锚号\"、\"搭篷号\"、\"扬蛮号\"(船工们忌用\"翻\"音,\"扬蛮号\"即\"扬帆号\"),使用最多的是\"拉纤喂喂号\"。黄河的拉纤号,又有清早拉纤号和晚上拉纤号之分,虽曲调相同,但歌词内容是不一样的。黄河中下游的船工,横渡黄河的时候比较多,在劳动实践中,船工们摸索出了向前抛锚,然后用水的冲力推船横渡的劳动方法。这样,就创造出了一种适应这种劳动的急促有力的\"抛锚号\"和\"抡大锚号\"。另外,船调头时有\"带冲号\",撑船时有\"跌脚号\",快到码头时有\"大跺脚号\",在两船之间穿行时有\"车挡号\"等等。直到停船,每一劳动过程,都有号子伴奏。
    随着河道的变化,船工们还创造出了各种形式的劳动号子,以适应劳动节奏的变化。黄河中上游是黄土高原和豫西山地,谷深峡险,水流湍急。黄河船工们逆流而上,步步艰难;顺流而下,提心吊胆。民间有句俗话叫\"船行三门峡,如过鬼门关\"。三门峡是黄河最险恶的地段之一,明礁暗石,水势凶猛,曾有不少船只在这里葬身河底。所以,船工们在这些河段里行船,必须有同舟共济之心,力挽狂澜之胆。这时候,使用的号子几乎不用歌词,全用\"嗨、嗨\"的衬词组成。黄河流出豫西山地,进入华北平原以后,没有了那种奔腾无羁的气势,缓缓泻入渤海。船工们在这些河段里行船,其号子也多缓慢悠扬,颇具情趣。黄河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的形式,从歌词到曲调都敦厚质朴,雄劲开阔。
    黄河船工长年累月航行在千里河道上,对黄河两岸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船工们在用号子来调节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也用歌声来描绘山川景色,抒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总之,黄河船工号子不仅有指挥劳动、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价值,也使人们从中体会到黄河行船独特的风俗民情。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07

449515537806942012.jpg (37.89 KB, 下载次数: 44)

4495155378069420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6:49 , Processed in 0.45295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