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五常东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两个板腔体外,曲牌30多个。其唱腔结构巧,板式变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声演唱优雅婉转、清晰亮丽,听来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据史料记载,五常东北大鼓是东北大鼓在松花江沿岸落地生根发展的一个支脉,系东北主要曲种之一。据说清乾隆年间即有北京“子弟书”艺人将其唱腔传入沈阳一带,加入东北民歌等地方艺术元素,时称“奉天大鼓”,后呈放射状发展到东北全境。1860年前后,“子弟书”随满族移民从京津地区到五常拉林河流域落户传播。最初的东北大鼓是演唱者操三弦自弹自唱,腿上绑板自己击节;清末开始有女艺人出现,她们自操鼓并击板节演唱,专有琴师弹三弦伴奏。
上世纪70年代是五常东北大鼓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在此期间诞生。李海臣就是其中一名,逢年过节,艺人家门前都有各村派出的爬犁在等候。演出时,一间屋子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场面非常热烈。当时东北大鼓艺人非常多,仅上个世纪70年代省群众艺术馆的一次调查显示,五常有170多名大鼓艺人,是名副其实的“大鼓之乡”。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