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惠安石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5
注册时间
2013-4-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惠安石雕   发表于 2013-4-25 19:21: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一、简介

  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惠安县,成品多用于建筑装饰。

  惠安石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较早地传播到海外,在东南亚等地备受推崇。在国内,它与曲阳石雕齐名,\"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在石雕界广为流行。

  惠安素有\"石雕之乡\"的称誉,雕艺源远流长,享有盛誉,已形成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线雕和碑石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

  二、溯源

  惠安雕艺源于黄河流域,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当时的闽南始祖林禄墓中,就有文武仲翁虎、羊的石圆雕等立于墓园以示壮观;唐朝名人王潮墓园中的人物雕像、宋朝的洛阳桥墩上的石将军等,都体现了惠安石雕的悠久历史。进入明清时代,作为建筑装饰品和文化艺术,石雕工艺日臻完善,石雕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商品流通于市场。

  明代以前,惠安石雕以石人、石兽为主,多为圆雕。这些作品粗犷流畅,充分体现古代中原文化的特点。此外,也可见到一些精细传神的浮雕作品。明代时期,石雕内容趋于丰富,技艺也较为精湛。

  明末清初,惠安石雕逐步走向成熟,艺术风格转为精雕细琢,形成惠安石雕的独特风格。清末在北京颐和园举行的全国性工艺品竞赛中,惠安石雕以玲珑、纤巧、流丽、繁缛的特点,在全国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惠安的雕艺工匠走遍各地,并把作品和技术传播到全国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史载,石雕工艺品在清朝初期就从古崇武港运入台湾,至今台北龙山寺的\"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石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光彩夺目,许多寺庙、民宅保留着闽南石雕艺术。

  建国后,惠安石雕市场不断向外拓展,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物,著名侨领陈嘉庚的集美鳌园,闪烁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石雕工艺又有新的跨越,门类更细、技艺更高,发展形成了圆雕、浮雕、线雕、影雕、沉雕、彩雕六大工艺,园林雕塑、建材构件、碑石、器具、工艺品五大类产品千百个品种。

  技艺采用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以玉雕、盆雕的细腻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惠安石雕以精湛娴熟的技艺,充满时代活力地走向世界。从南京中山陵、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岗山纪念碑到周恩来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中华世纪坛,无不凝聚惠安人民的聪慧才智,成为惠安石雕艺术辉煌的见证。

  近年来,为了集中展示新时期惠安石雕艺术,惠安县兴建了科山公园及崇武石雕博览园,园内荟萃了大量的石雕精品,这些佳作充分展现出山之阳刚、水之灵秀、大海之粗犷、流云之飘逸的特有风格和魅力。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惠安石雕业已步入正规化、大型化的发展轨道。2000年,惠安石雕行业总产值达65亿元,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  

  三、工艺特色

  雕刻艺术源于黄河流域,惠安雕艺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如果以\"骏马秋风塞北\"来比喻北派雕刻艺术的豪放壮伟,那么形容南派婉约精美的特色,便是\"杏花春雨江南\"南派石雕艺术这一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就体现在惠安石雕的代表作--龙柱、石狮身上。

  北派的石狮大部分呈蹲状,虎视眈眈,具有一种威武凶悍的特征,清康熙年间,惠安雕匠李周创造性地把\"北狮\"改成摇头摆尾站立的形状,胸披彩带,足抱彩球,呈现出一种喜庆气氛,这种绣球狮又被称为\"南狮\"。位于福州于山法雨堂前的李氏蟠龙,也是李周的佳作。蟠龙自上沿石柱盘绕而下,鹿角呈祥,虾须飘冉,虎眼仰望苍穹,大有呼啸而上腾云而去之动感。作为南派石雕的代表人物,李周还发明了\"针黑白\"这一崭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影雕,影雕把南派精巧纤细的艺术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799

0023ae9af0dc0c03114d12.jpg (37.66 KB, 下载次数: 35)

0023ae9af0dc0c03114d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2:49 , Processed in 0.34386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