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品牌]中国武术之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6
注册时间
2013-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武术之乡   发表于 2013-4-26 19:4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乡品牌
口号:好汉郓城
简介:郓城,是中华武术发源地之一。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亦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晁盖的故乡。自古以来,民间习武之风甚盛,武林精英辈出。

    战国时期,孙膑为防身自卫,独创“长袖拳”,后称“孙膑拳”,此拳在郓境流传至今。

    北宋末年,在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宋江结36名身怀绝技志士聚众起义,—时震撼京师。据考,“水浒拳”就是宋江众义士在练兵作战中所创,至建国后80年代郓城大洪拳中仍保留,“水浒拳”拳术套路。“钩镰枪”、“双斧”、“方天画戟”等套路亦有“李逵拽旗”、“宋江穿靴”等典故动作名称。

    至明朝末年郓城共考取武举22名。城北曾没有古教场l处(今郓城镇教场苏庄),当    时,郓城人民群众已开始集中时间习拳练武。县城外建演武厅1座,有官厅、点将台,专为比武之用。

清朝时期,从河南、河北等地先后传入郓境的拳种;有炮拳(亦称周公炮)、黑虎拳、掌洪拳、大洪拳、小红拳、梅花拳、少林长拳、二郎长拳等。民间自立教场,聘师学艺者颇多,城西北苏庄、城东南侍卫孙庄、城北李河口、潘渡、城东北李楼等50余村均设有武(教)场,习武者2000余人。清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载,仅清代全县就考取武进士、武举人73名。清同治年间武进士冯殿扬,在李河口设大教场,有武艺高强的弟子数百人,名扬山东。清光绪年间张楼张宪周经殿试考取丁武状元,他精通刀术,在骑马练功时.挥舞120斤重浑铁大刀呼呼有声。

民国初期,阴阳掌、少林太祖拳、二洪拳又先后传入郓城.习武者有90多个村庄,5500多人。国术名士孙振奎有弟子数十,不少为武林高手。梅花拳拳师孟继恩、高学文,红拳拳师姚云腾设教场40余处,授徒1500余人。二郎拳拳师陈连田身怀飞砖绝技,威震武林。高学文20岁在济南打擂,七战五胜二平,威震省城。有弟子万余。大洪拳拳师贾龙恩。于1932年,在湖北沙市举行的28县武术比赛中,获白手夺刀、剑术等三项冠军。1933年,他被同民党驻湖北沙市第十军聘为武术教官,次年因该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他愤然辞职还乡,设教场30余处,教授弟子1000余人。少林大洪拳拳师张继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100多名弟于参加八路军,与日军展开血战.在解放济宁时,营救革命干部近百人。1935年(民国24年),成立郓城县国术馆,馆址设在唐塔北侧。国术馆定期召集有武功底子的青少年进行集中训练,结班后返乡自行练习,每年还组织全县武术比赛表演。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重视开展群久性武术活动,组织武术界人士挖掘、整理、移植传统武术套路,举办武术训练班,组织辅导站,培养、选拔武术人才,开展武术比赛和表演,以挖掘武术遗产,继承武术传统,弘扬中华武术精神。1954年2月,县里组织200余名优秀武术队员在郓城一中体育场举行大型武术表演,主要有拳术、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项目,观众达万余人。不少村庄如黄岗、陈栈、孙马厂、后刘庄、葛营、代庄、潘渡、仁怀庄、西关等,许多青少年开始利用农闲自发聘师习拳练武。50~60年代,金拳、佛汉拳又先后传入郓城。1972年县体委组建起县武术队,次年9月赴10个公社巡回演出。1976年,山东省农民武术运动会在郓城体育场举行,更加激发了群众习武的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习武健身之风遍及城乡。全县除定期召开农民武术运动会外,每年都组织由各乡镇武术队参加的大型武术表演和武术选拔赛。1984年7月25日,成立郓城县武术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委员32人,到1990年,会员发展到3600人。1985年阴历正月十二日,全县组织12个拳种的24支武术队共500余人,在县城进行表演,从汽车站至县体育场2公里的东门街上,观众人山人海。省  电视台记者进行录像采访。1984~1989年,县体委在全县范围内,挖掘、整理传统武术13个拳种的114个套路,移植4个拳种的8个套路。并将这些武术资料分别呈报省武术研究院,国家体委武术司。80年代后期,全县村村都有习武人,乡乡均设辅导站,农民自建武术馆、校、社、站65处,22个村设有武(教)场、训练队员11万人;武术村发展到128个,武术乡发展到13个;全县习武人数多达1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900余人、少年儿童3万余人。1949~1990年,全县共培养621名武术教练员、32名武术裁判员。1974~1990年,向地、省级武校、专业队、中专运动技术学校、大专院校和部队输送武术人才295名。在地、省、国家、国际级武术比赛中,全县武术队员共夺得344枚金、银、铜牌。1991年,经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山东省体育总会检查验收,郓城县被命名为“山东省武术之乡”,
联系:山东菏泽市郓城县
0530-6523672
网址:http://www.ycwushu.com

u=4227192792,3177883971&fm=21&gp=0.jpg (12.87 KB, 下载次数: 86)

u=4227192792,3177883971&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8:33 , Processed in 0.34385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