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宏,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任职。
1983年任联合国秘书处国际职员。
1993年任羽西化妆品公司中国市场销售总监8年、副总裁2年。
2001年加入美国伊芙心悦集团公司,出任CEO及首席创意师。
她是将纽约“私人衣橱顾问”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开创了为职业女性提供一对一穿衣指导和建议的服务。
她是中国外交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女新闻发言人礼仪着装顾问,政界要人、十国驻华使节夫人、社会名流、500强女性CEO的形象策划顾问,也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徐俐、王小丫等10余家电视台新闻财经类节目主持人着装顾问。
应该说,沈宏一直都比较顺。 当年是外交学院应届的34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女生之一,她毕业后很顺利地进了外交部工作。没到而立之年,便做到了三等秘书。 更为幸运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门还比较封闭之时,沈宏与章启月等一批优秀的外交官由外交部推荐考取了联合国职员。 不过,离开外交部后,沈宏所从事的职业都与时尚不可分割。但外交和时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东西。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我就萌发了一个梦:在很短的时间能让外国人对我们另眼相看。”说起这个梦,沈宏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周恩来总理有关。
刚进外交部时,沈宏整天还是一副稚气未脱的学生模样,扎两个小辫,素面朝天。 一天,她参加周恩来宴请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希皇帝的国宴,坐在外交部工作人员的桌上。周总理有一个习惯,每当国宴结束时,都会到每桌与大家碰杯。到了沈宏这桌,周总理碰杯时低声细语地跟旁边的人开了句玩笑:“你们外交部怎么把孩子都带来了?” 当时,沈宏穿一身灯心绒的衣服,鞋上又沾了点泥。尽管那时只是作为工作人员出现,但毕竟是在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国宴上,所以“形象”两字,对沈宏的震撼可想而知。 “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对我以后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周总理的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后来,沈宏遇到了靳羽西。当时靳羽西是“看东方”节目的主持人,她的丈夫是美国某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她非常想到中国来投资一个化妆品公司。羽西问沈宏愿不愿与她一起回到中国。“我虽然没有经过商,但是对女性,尤其是对亚洲女性应该有什么样的审美标准,我还是知道的。”
“周总理那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我对羽西说,如果我们一起回去,只做化妆品可能没什么意思,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化妆革命,那将是特别有意思的。羽西对这种想法当即表示十分的认同。” 于是,沈宏就丢掉了外交部的铁饭碗,联合国的金饭碗,4个人(靳羽西及其丈夫、沈宏及丈夫华山)一起一头扎进了中国化妆品里。
靳羽西谈起沈宏十分兴奋:“我有4个姐妹,但我和沈宏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姐妹之情。有人曾用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之间的默契,首先我在白纸上划了一条直线,然后离开,再请沈宏来,告诉她这条直线是羽西画的,并请她接着画下去,结果沈宏画出的向上方弯曲的线条正是我想继续画下去的。”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默契,仅仅5年时间,他们就把羽西化妆品做到了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接着,羽西化妆品公司与美国世界500强之一的COTY公司成为合作伙伴,5年后,又做到了5个亿。
此时的羽西公司,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时任副总裁的沈宏可谓名与利皆环绕左右。然而沈宏却再一次选择挥手告别。
也许,从当年沈宏写给羽西公司的辞职信上可以找到答案———“在羽西公司是我最富足的十年,但并不是最辉煌的十年。在羽西公司最大的财富是让我知道中国女性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现在期待的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
而当谈起为何选择如今的这个行业时,沈宏说:“在一个人身上,脸只占十分之一,通过十年的化妆品生涯,她已经把女人的脸“装修”得差不多,但衣服还没有,而衣服是女人的第一场面。“在她还没有说话之前,别人已经经由她的着装得出了对她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