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迪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杰出女性协会理事,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
王秀艳简介:
王秀艳,北京海迪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杰出女性协会理事、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荣获“华夏巾帼建功标兵”“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2005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2008光辉之星”等多种荣誉称号。凭感觉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女企业家风风火火、盛气凌人的样子。但是,一见面,感觉到相反了:白皙的面庞和一双大眼睛透露出女性的美丽,高高的个子和挺拔的腰板显示着一种富贵气质,色彩与款式都很得体的品牌服装表达着一种不经意的典雅。
王秀艳出身于一个军人之家,父亲当年曾守卫过美丽的大草原。小时候,她躺在草原上仰望蓝天,脑海里充满了蓝色的梦。长大后,她有了一个“湛蓝色”的家:丈夫是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女儿是国航的空姐,自己也曾是空军的文职人员。梦幻、深邃、透彻的天蓝色,就像蓝色的大海一样,一直是王秀艳最喜欢的颜色。
1982年,王秀艳被调到武汉空军四站厂工作。四站厂的主要任务是维修机场的地面车辆,但也有一个车间专门生产军帽、军裤等军用物品。车间里的职工全部是军嫂和从农村来的其他家属,她们都很擅长使用缝纫机。1985年,面对大批军嫂就业难的局面,她主动向上级申请组建正规的服装厂,领导批准了她的请求,并任命她为车间主任。厂子有了,活儿从哪里来?事实上,聪敏的王秀艳早已发现 “城管办”那里就可以揽活儿。城管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城市管理队伍,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发展初期,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评价它的话,叫做“儿孙满堂,缺爹少娘。”意思是城管工作一直没有正式的上级主管单位,队伍缺少归属感,很不正规,加之服装上的五花八门,这支队伍一度被人戏称为“八国联军”。王秀艳认为,如果服饰统一,城管队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一张流动的、美丽的“城市名片”,她愿意努力去打造这张名片。
眼下,就从为武汉市的城管人员做服装开始。当时,王秀艳自己精心设计、厂里加工制作的城管制服,一套夏装才卖8.8元、一套秋装才卖18元。低廉的价格虽然基本无利可图,但这小小的工厂,正是多年后大名鼎鼎的海迪兰服装公司的雏形,这里成了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1988年,一条好消息传来了:国家建设部要召开会议,建立中国城科会城建监察专业委员会,会议将决定对全国各地自发兴起的城市管理机构统一进行管理。王秀艳喜出望外:城管全国统一,服装自然要正规化,这就给了自己发展的机会。当时,会议邀请她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她满怀信心、带着自己设计的“城管服装”参加了会议,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称赞。从这时起,她将创业的重点,从“埋头拉车”的车间管理转移到了“抬头看路”的销售市场;她把“设计新颖、制作完美、服务精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目光定位于 “跳出武汉、锁定湖北、放眼全国”。
1990年的城管全国会议决定城管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全部由王秀艳所在的武汉空军四站厂服装厂负责,会上还确认了城管服装的统一款式、颜色为蓝色、标识为牡丹花。王秀艳成为中国城管服装生产的奠基人,她的海蓝色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1991年,王秀艳决定在杭州召开一次城管服装洽谈会,请全国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朋友出席,征求他们对城管服装的意见,争取更多的支持。当时,不少人认为王秀艳大包大揽城管服装是冒险之举,弄不好会吃大亏,因为城管队伍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但她还是顶住压力,召开了当时几乎所有厂家都不敢举办的这次洽谈会。邀请函发出后,为请有关领导到会支持,她一个一个地上门请,经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有一天早上,她出门后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片漆黑,昏倒在宾馆门口,醒来才意识到前一天光在外面跑都没来得及吃一顿饭。她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到会的领导和朋友来自20多个省、几十个市,杭州市政府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她成功地召开了洽谈会,她的设想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得到了服装界的认可,这就更加坚定了她做好城管服装的决心。
“市场是企业的命根子,一定要抓住根本不放。” 王秀艳从认识到这点起,就一直抓住根本不放。1992年,她一年跑了12个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奔波在市场上。那段期间,她的女儿为了留妈妈在家,常常死死地抱住她不放。但她知道,凡事有失才有得,她相信女儿长大以后会理解妈妈,原谅妈妈的。就这样,她一次次忍痛离开女儿,去打拼自己的事业。很快,局面打开了:当时全国30万城管大军的四季服装制作他们全包了,光这一项就忙得不可开交。在她的带领下,武汉空军四站厂服装厂在全国同行业中一枝独秀,工人队伍从十几人迅速增至上百人,设备也增至百台,企业被提升为国家二级企业。王秀艳在兴奋之余也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潜力。
王秀艳的能力和成绩,被空军后勤部领导看好,也被中国城科会城建监察专业委员会看好。当时,城管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工厂再一次适应不了需求。经建设部同意,空军后勤部决定在北京筹建一家更大的服装厂。
1994年,38岁的王秀艳只身一人被调到北京创业。两手空空,孤军奋战,她的工作甚至就是从购买几包缝纫机针做起的,但一切都没有难倒她。一开始,她只招了五、六个骨干,大家没明没夜地干了起来:清理厂房、招兵买马、购进设备,她一切调度得井井有条。当时厂址选在南苑机场,离市区很远,交通极为不便,又没有配专车的条件,一切全靠两条腿去跑,人们真不知这么一个小女子身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38天后,奇迹出现了:空军北京海迪兰服装厂成立了。“现在想想那38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谈笑中回首往事,她感慨万千。而这笑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同样无人知晓。人们知晓的是,当月她就创利50万元;当年她就创造产值2200万元,上缴利税800万元。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是对她38天废寝忘食、艰苦奋斗的最好评价。
在王秀艳的创业史中一直贯彻着她的“海蓝战略”。“海蓝”指的就是城管的海蓝色服装。多年来,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实现了全国城管城建监察队伍着装的统一。此举深受管城建监察队员的喜爱,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她所在企业的效益成倍增长,用户遍及全国27个省的350个市1300多个县,近两万个单位。为表彰她对部队和建设部的特殊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为她荣记一等功;中国城科会城建监察专业委员会评她为先进个人并授匾一块,上书“感谢您为城管城建监察队伍统一着装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1999年,根据部队企业与部队脱钩的精神,空军所属的北京海迪兰服装厂正式改制为北京海迪兰服装有限公司,王秀艳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此时,全国的服装市场已进一步开放搞活,各地服装厂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已供大于求。这对于刚刚完成企业改制的王秀艳来说,又是一道新的难题。凭着多年闯荡市场、做经营管理积累的经验,她在全面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种种不利因素之后,下定决心,千方百计力挽狂澜。经过一年的努力,2000年,海迪兰人在王秀艳的带领下,在全国城管城建监察标志服装设计竞赛中一举夺得最高奖。同时,企业通过了ISO9000-2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使她的订单越来越多。据统计,当年海迪兰公司产值达到22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200万元。2005年,公司总产值突破1.3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为国家上缴税金1000万元。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面对社会知识水平的突飞猛进,她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必须“水涨船高”。2003年,王秀艳参加了首届“成功女性”学习班,并以优秀成绩获得了剑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文凭。2005年,她又取得工商硕士学位。2008年取得了英国温布尔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文凭。她的“蓝海”战略在这些不断“充电”中不断完善,并由她个人的思想深入到企业的各级领导层。目前,“海迪兰”这个现代化的企业依然蒸蒸日上、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