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服装-张良义-东莞市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5-4 19:1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物小结:

       汕头香港良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莞市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良义简介:

       1963年生,香港人,祖籍广东,汕头香港良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莞市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华顺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3.gif





       站那儿,坐这儿,头再昂点儿,看这边……几乎有半个小时,张良义听凭摄影师摆布着,话不多,很随和,但表情始终很酷———脸上总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光头,有点小胡子,戴着眼镜,衣着随意,神情洒脱……这让张良义看起来不太像“小猪班纳”的老板,更像是搞艺术的。
    张良义办公室的书柜里摆着一个“中国名牌”的铭牌,那是前几天刚从北京领回来的。和牌子摆在一起的是各式各样小猪造型的玩具,还有他孩子的照片、奖状、写给他的信……

       童装品牌进入“中国名牌”目录,这还是头一遭。全国众多童装品牌中只有6个品牌获此殊荣,“小猪班纳”是其中之一。
    从当年创牌,到如今拿到“中国名牌”,整整11个年头。这让张良义对自己的人生很是感慨了一番。

      “我从最初一个根本不会做生意的人,到后来做加工、做品牌,再到现在拿到‘中国名牌’,能这么一路走过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能就是因为我这个人不服输。”张良义慢悠悠地说着,口气平和,却透着倔强。

立志

      人贵有志。有志气,才会不服输1980年,张良义随家人迁居香港。那一年,他17岁。

      初到香港,张良义一边读书,一边到服装厂打工。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印花。为了印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快,一天下来,张良义累得手发软,下班清洗印花用的网板时,有几次手软得吃不上劲,把网板都扔掉了。

       没过几天,老板就把他的薪水从31元/天涨到了37元/天。

       后来,到包装部扣纽扣,别人每分钟只能扣10个扣,张良义可以扣20个。全包装部的人都被老板召来向他学习。

      “当时,为了扣得快,我想了许多办法。”张良义回忆说,“不为别的,就是想和别人比试比试,我不比他们差。”

       1984年,张良义的父亲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张良义三兄弟中,两个哥哥都选择和父亲一起打拼,只有张良义执意要“跑单帮”———他不愿坐享其成,而想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事业来。

       从学校毕业后,张良义进了一家服装厂打工,白天上班工作,晚上自修打样和服装设计。

       后来,他注册了“雅梵索”商标,做起内衣生意。

       外发加工,无法保证产品质量,1988年,张良义到东莞办厂,自己做起了生产。

       第一次去买面料,头一次染色处理,不懂行的张良义虚心求教,不料遇到假行家,结果第一单就输了个精光———产品全部报废,损失了三四十万元。

       张良义不服输,他买了许多书来看,学习怎么采购面料,如何加工处理。

       那段日子里,采购的布匹运来了,张良义亲自卸车、搬运;困了,有时就睡在车间里。

       直到1993年,母亲劝他说,一支筷子容易折断,几支筷子捆在一起不容易断。张良义这才把生意和两个哥哥合在了一起。

眼光

       别人看到的,你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仍要看到。独具慧眼,不服输三个字才会落在实处

      上世纪90年代初,张良义在东莞的服装厂主要为别的品牌做贴牌加工。生意越做越大,张良义心里却感到越来越不踏实:做加工,总要受制于人;生意好坏,自己无法控制,只能指望别人多发些单子给自己。

       他琢磨着要改变这种现状,创立自己的品牌。

       那时候,张良义的服装厂正为香港一家大品牌做加工,他便从中学习,发现这个品牌的专卖店销售模式做得十分成功,值得借鉴;再去考察市场,又发现当时大多数服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大多挤在批发市场里,而童装几乎就没有哪个品牌通过专卖店销售。他断定,童装市场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1995年,张良义请来设计师,筹划转向童装发展。

       1996年,他创立了“小猪班纳”品牌。

       这年5月1日,“小猪班纳”第一家专卖店在东莞石龙镇开业,轰动一时。

       很快,张良义又到汕头开设了第二家店。

       为了开这家店,他在汕头蹲点一个多月。

       做专卖店,选址是一门学问。

       张良义说,当初自己没有什么理论知识,只好用一些笨办法,亲自上街观察。看中哪条街,他就先记下这条街上店面内所售服装的价钱,然后坐在街上数客流量,估算出店面一天的流水。

       每天在街上坐七八个小时,张良义接连观察研究了一个多月。又过了两个月,“小猪班纳”的这第二家店才正式开张。
    这之后,“小猪班纳”有了第三家、第四家店面。

       那时候,张良义提出了一个口号:“年终做到400万,大家一起去吃饭。”

       很快,“小猪班纳”的营业额不仅达到了这个目标,而且突破了600万元。

      “小猪班纳”生意兴隆,在有的店面,买衣服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居然能排到店门外。

       这时候,张良义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加盟。

       当时,这种模式还属于新生事物,没有多少服装企业敢于尝试;张良义却认准了这条路。

       他说,生意只是号召力,只有许多人来同你做生意,你的生意才能做得很大。

       张良义在广州上下九开了一家店,用来吸引加盟商。店面月租金6万元,月销售额只有20万元,虽然不赚钱,却起到树形象的作用。

       1997年下半年,“小猪班纳”开始做加盟。

       1998年,“小猪班纳”的营业额比上年增加了700%。1999年,这一数字又翻了6倍。

       如今,“小猪班纳”拥有500多家店面,170多位经销商,400多家加盟店。

学习

       要想不服输,首先就要善于向那些赢家学习实行加盟发展战略,“小猪班纳”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北京市场上,“小猪班纳”一直保持童装单店销售第一的佳绩。不料,到了2001年,北京的加盟商却告诉张良义说,“小猪”不成了———第一被超越了。

       北京市场是“小猪班纳”的一面旗帜,如果北京做不好,就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加盟经销商。

       带上设计师,张良义火速赶到北京,和当地的加盟商一道,研究胜利者究竟胜在什么地方。

       张良义发现,同样是做羽绒服,“小猪班纳”的充绒量过大,几乎超过人家一倍,这样一来,不仅价格下不来,而且衣服也显得臃肿。

       他还发现,“小猪班纳”款式进步不大,而别的品牌在设计上却突飞猛进。

       别人的优点研究透了,自己的问题也找到了,张良义便着手可行的改进措施,他把设计师送到国外学习,还请来流行趋势机构做帮手。

       第二年,“小猪班纳”便恢复了单店销售第一名的地位。

       在张良义看来,要想不服输,首先就要善于学习。

       早年打工时,别人找师傅修机器,修一次要等上几个小时,误工误时。每当师傅修机器的时候,张良义就在一旁用心观察。看了几次,他就学着自己动手修机器,原来要等上几个小时的事情,10分钟他就搞定了。

       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像磁铁一样吸过来。

       巡店的时候,看到人家的陈列很出色,张良义会给公司的高管打电话,让他们赶过来观摩;发现哪家的衣架有特点,他也会想方设法地买一个回来仔细研究……

       张良义认为,要把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互相学习和促进,要通过竞争,逼着自己不断进步。

       每一年,他都会为“小猪班纳”制定一个目标,鞭策自己,超越自己。

       在他眼里,刚刚获得的“中国名牌”,不仅是荣誉,更是促使“小猪班纳”进一步超越自我的一大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6:08 , Processed in 0.45978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