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结:
“鹿王”创始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中国服装界最有成就的企业家、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服装行业十大领袖企业家、最杰出的羊绒产品供货商等荣誉
高丰简介:
当后起之秀们纷纷以“雪”来打造羊绒衫品牌的时候,早在20多年前,来自中国顶级山羊绒之乡的内蒙古包头一家羊绒衫厂却把尊贵华丽的羊绒衫以轻盈矫健的“鹿”冠名。
星移斗转,包头的小羊绒衫厂如今已成长为内蒙古鹿王羊绒衫集团。经历20年风雨,独树一帜的“鹿王”羊绒已在中国羊绒衫行业脱颖而出,成为业内的执“鹿角”者。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进内蒙古大草原的时候,山羊绒产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当时,中国出产的山羊绒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内蒙古出产的山羊绒约占国内总产量的60%。但是,中国的山羊绒主要是作为原料出口到国外,供国外的著名企业如英国道森、日本东洋、三井等公司加工羊绒衫使用,而国内能生产羊绒衫的企业只有北京雪莲、新疆天山等少数几家企业。
1984年,在包头轻纺局任设备科科长、纺织贸易公司经理的高丰敏锐地意识到,被外国人誉为“纤维钻石”和“软黄金”的山羊绒,不仅仅是一个新型产业,更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他毅然走出机关,开始了创办实业的艰难历程。当时,高丰创办的包头鹿苑羊绒衫厂只有7000元流动资金,18名员工。
1988年,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和政策鼓励支持下,刚刚起步的包头鹿苑羊绒衫厂确定了“引进来创业”的发展思路,并迅速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包头第一家中外合资鹿达吉利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适逢国内“羊绒大战”硝烟四起,掺杂弄假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中国羊绒市场面临崩溃边缘。高丰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质量第一、诚信全球”的经营理念,国家规定,出口的标准无毛绒含毛不超过2‰,鹿达吉利出口的无毛绒含毛则始终坚持不超过1‰的标准。1989年广交会上,国内无毛绒因质量不稳定价格一落千丈,许多羊绒企业破产倒闭,而鹿达吉利加工生产的无毛绒却以每吨18万美元的高价,与外商一次成交300多万美元。英国希尔公司经理说:“我做了30年的山羊绒生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好的无毛绒。”
就这样,公司在创建初期就在国际羊绒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外商纷纷表示愿意与鹿王进行多方面的合资合作。1990年至1995年,鹿达吉利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先后兼并了7家亏损倒闭企业,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香港、英国、日本、台湾、泰国和土耳其等国家与地区引进外资2219万美元,组建了9家中外合资合作的羊绒系列精加工生产企业,199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创业,“鹿王”已构建成中国羊绒纺织服装行业骨干企业的平台;打造出驰名全国的羊绒纺织服装品牌。现在,“鹿王”拥有年加工500万件羊绒及混纺针机织服装服饰的能力。与此配套的前工序生产能力为无毛绒和澳普蒂姆纤维毛条1000吨、粗精纺绒纱线1000吨、机织面料100万米。总产量的85%出口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际主流市场,年出口交货值在8000万至1亿美元。除包头基地外,还在内蒙古的商都县及国外的马达加斯加国和蒙古国设立公司,马岛公司带料加工贸易能力已达到150万件。“鹿王”在北京设有贸易总公司,在各地设立23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及数百个卖场。
“鹿王”创始人高丰先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发展中国服装事业特殊贡献功臣”等称号。2000年被评为中国服装界最有成就的企业家、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2001年获得中国服装行业十大领袖企业家、最杰出的羊绒产品供货商。鹿王牌羊绒系列产品获得 “中国国际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优质产品”“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国际山羊大会高品质产品金羊奖”等上百项国际、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