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省属重点高校。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
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省属重点高校。原南京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学校目前有模范马路、江浦、浦口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近4000亩。现有25个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近60个本科专业,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在校留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各类学生人数近25000多人,其中研究生3000多人,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
历史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三江师范学南京工业大学校徽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金陵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历经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97年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2月由建设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大化工、大建筑”等优势工科专业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等专业门类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兼备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建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师资力量 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使学校人文荟萃,名家云集。现有教职工247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军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1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还特聘了2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荣誉教授。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并拥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和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甲级资质。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2600余项。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刘永龄科学技术奖1项。
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集成创新的理念和“生态型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园林式、数字化”的校园特色,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理工大学。
院系设置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简称两院)是由原南京化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合并和发展而来的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也是学校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归口管理部门。
继续教育学院的成人高等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举办的基础课师资培训班,为华东地区部分学校培训了一批急需师资。八十年代中期,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办了材料、水质稳定、化工、建筑、工程管理和装饰等方面的专业证书班或培训班,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数以万计的人员参加了培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八十年代末,原两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先后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两校合并后统一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自2002年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800余人。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籍学生5133人,有本科、专科升本科、专科等各种层次,有函授、夜大和脱产等类型。成教在籍生中脱产2333人,业余2800人,本科1952人,专科3181人。自学考试辅导学生共2390人。继续教育学院现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岗位、技能证书培训和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为需要获得各种证书或进行知识更新的求学者提供服务。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设有院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函授站管理办公室、培训中心、自学考试办公室、分团委等科室和一个教学实验中心。共有教职工2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 技术学院现开设安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商务英语、制药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九个对口单独招生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继续教育学院现开设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工程等专科专业30多个。脱产学制本科为四年,专科为两年,专科升本科为两年,业余学制在脱产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外国语学院 由 2002 年 3 月组建的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名而来,其前身是原南京化工大学外语系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外语教研室。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德语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学院依托学校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得益于工科大学特有的严谨作风、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源远流长的人文气息,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全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大学外语部、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外语培训部和外语翻译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余人,近三分之一教师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大多数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院还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先后分别与日本鹿儿岛大学、名古屋产业大学、德国莱比锡技术经济文化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学生被选派到日本、德国高校留学或短期进修,友好学校之间的教师也有频繁的互访和学术交流。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涵盖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等一级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涉及学科门类最多、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该学院有全国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比较合理、理论功底比较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的教师队伍。
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五个系。现有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硕士点,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作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744人。学院还承担了全校博、硕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和本科生思想品德教育、公共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正、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38人,近年来全院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注重更新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公共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正同心协力、为把本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学院而奋发努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有教职工48人,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博士、在读博士12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255人(不含浦江学院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60人。
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一个硕士点,有“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等三个工程硕士点,有“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四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工程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两个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设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工业工程”专业下设物流管理和生产与运作管理二个方向),其中“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被江苏省遴选为特色专业。同时学院是国家、江苏省监理工程师岗位培训、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考试、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考试等定点培训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管理中、高级管理人才。
院下设“工程管理系”、“房地产经营管理系”、“电子商务系”、“工业工程系”、“管理科学系”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并设有“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建筑工程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江苏建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等研究机构。
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可溯源于1958年原南京化工学院独立建校时成立的文科教研室,1979年开始招收经济管理类学生,1980年代初建立相应的人文和经管系科, 1999年1月成立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1年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对人文、经管和法律等相关学科进行整合,组建了现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覆盖范围为经济学学科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中的工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商管理一级学科,被学校确定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的学科之一。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初步形成了有较高学术层次、较有特色和规模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拥有了硕士学科点,现设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2个硕士点,并正在筹划申报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会计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硕士点。设有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共6个本科专业,并相应设有7个系级组织。 经济管理学科已被学校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力争用不太长的时间建成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会计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学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学校和社会为学院提供的发展机遇,奉行 “ 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强化学术氛围、强化合作沟通、强化团队建设、强化激励机制、 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 实现 常规和超常规发展” 的战略思路,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科学研究, 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经济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平台,围绕学院学科建设方向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经济管理学院在社会中的知晓度,促进经济管理学院整体水平的
理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其前身是原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基础课部的部分学科。原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则是2000年6月由原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和基础科学学院部分学科合并组建。 学院现设有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轻化工程、应用物理和应用数学等5个系,物理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学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应用化学、水处理技术等2个研究所,以及院办公室、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3个硕士点,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轻化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 15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任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务,以及本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269人,其中博士生21人,硕士生190人,本科生1058人。理学院铭记“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工大校训,弘扬“忠诚精实”的工大精神,以培养独立思考,抱负远大,视野开阔,知识、能力、素质俱佳,能在工业、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在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色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生物化工
国家特色专业: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发酵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生物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院士风采 欧阳平凯 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六大”代表。我国生物化工学科知名带头人,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杜邦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术人才”多种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时钧(已逝) 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他一生从教,甘为人梯,从“娃娃教授”到耄耋学者,把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培育造就人才的辉煌事业。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仅两院院士就有十多位之多,无愧为桃李满天下。他在化工热力学、膜分离技术以及吸附、干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2年5月化学工业部特授予他“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优秀专家”光荣称号。1998年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唐明述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几十年来,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碱-集料反应”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科学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创建的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法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法”,现已分别被列为法国国家标准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创建的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快速试验方法被列为RILEM标准。所研制的MgO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水电工程,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成果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99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等奖励,并被应用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岭澳核电站、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等大型国家重点工程。
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兼任《化工学报》、《水处理技术》等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图书馆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在原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基础上,于2002年合并而成的。现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馆舍面积4.5万平方米,在编工作人员79人,主要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馆内设置办公室、信息系统部、信息咨询部、数字图书馆服务部、文献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以及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核心成员馆。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门类。其中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文献收藏颇丰,形成馆藏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目前,图书馆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馆藏总量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校第一家超星电子图书镜像站点、国内第一批清华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目前拥有国内外大型光盘和网络数据库30多种。这些电子资源的引进,进一步完善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配置,并实现了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络以千兆接入校园网,并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及其他的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我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早,1992年即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1999年起,采用国内先进的“汇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OPAC联机公共检索系统,提供馆藏书目查询。
逸夫图书馆是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江浦校区中心位置,以现代新颖的立面造型、功能完备的平面布局,成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中央空调、通透式大开间,集藏借阅检一体的服务模式,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复印、检索、馆际互借等传统服务外,还提供了通借通还、专家送书上门等特色服务。通过集约式管理,三校区图书馆已经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校园文化校歌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运动特色 垒球场:举办第七届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而将为中国垒球史写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下灿烂的一页,坐落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内的垒球赛场,它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地形地貌,把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地合二为一。“我参加了23次世锦赛和奥运会,这么漂亮的场地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国际垒联秘书长安德鲁先生的感叹。来自中国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见此场地也连声称赞:“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垒球场了。” 2005年十运会将在南京举办,在省政府、省体育局、垒球场国家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南工大的共同努力下,南工大创造了“三个第一”———组建全国第一支全由在校生组成的高水平垒球队,承办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世青女垒锦标赛,第一次尝试由高校来承办世界级锦标赛;冲击“四个一流”———一流的场地,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观众。 去年韩国女子国家队和南京工业大学队在工大美丽的垒球场上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比赛,土木工程学院众多师生到场观赛。
网球场:位于东苑下面大概有20个场,规模庞大,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场地。
排球场:东苑有一片。
篮球场:有三片场地,象山,东苑,浦江学院三个地方,几百个场地。
足球场:有二个场地,西苑和浦江学院那边。
综合馆:位于浦江学院那边,内设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健身房等等。
大体育馆:宏伟壮观,有现代化的特色。
美丽景点 依山傍水,风景独好,背靠老山,南临长江。地处钟灵毓秀、文化悠长的古都南京。入则世外之桃源,出则繁华之都市,于工大学习学到是那一份淡泊的心境、一份灵动的青春。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初次入镜湖雅阁,微凉的夏的夜风和着整个湖面的柔和的彩色光芒,把我年轻的心都彻底地颤动了,我要在这如诗一样的校园中生活四年。
学术成就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
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 并拥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和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2600余项。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刘永龄科学技术奖1项。
该校共拥有国家“973计划”项目6项、军工“973计划”项目1项,在江苏地方高校中名列第一。科技创新大楼欧阳平凯院士提出“工业生物技术”的概念,主持有关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前沿科学问题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创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的20多项专利技术已在社会企业得到应用。“工业生物技术”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3年,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一园两区”的大学科技园。
2008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科技园被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企业研发过程中缺少的设备、人才、环境,正是学校所具备的优势。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高校,还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为其服务,企业省心学校省钱,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前已有35家企业以这种模式与南工大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
如黄培教授为企业技术研发“打工”,经过3年合作开发,“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产品问世,目前产值超过两亿元。
数控技术课题组仅08年上半年,就获得科研经费近5千万元。
乔旭教授以5项专利技术,建成了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苯甲醛、氯代环己烷生产装置。年产值与销售达到1.8亿元,成为国内苯甲醛等产品市场的主导者。
应汉杰教授2006年创建专门研发医药中间体的同凯兆业生物技术公司,去年产品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
杰出校友 闵恩泽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化工界一代大师。
江东亮 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 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石化董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新雄 江西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被选举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苏宏业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方玉根 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
谭仲明 全国劳动模范、中材料集团总经理
刘燕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副会长、中国建材建设工程协会副会长、“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主编。
汪世宏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总裁兼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顾宗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
邵寅初 江苏省化肥公司总经理。
王林建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杨建龙, 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建工学院工民建专业。现任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
柏冈 曾任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营业部总经理。
包耕莘 绍兴县中景建筑设计院院长。获浙江省勘察设计优秀设计奖,2001年获国家建设部三等奖,“中国2001年建筑表现展”一等奖
陈伟 北京聚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董事长。
方小朋 成立了上海亚太嘉园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使其成长为华东地区前几强的建筑表现公司。
江建人 建筑业的骄子 ,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李玉林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卢正刚 于1995年创办了水晶石电脑图像开发有限公司。
钱培 全国劳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质量先进个人。
钱增德 任江苏中淮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
秦引林 云南柯菲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南京柯菲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互赢信息咨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众志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和浙江分院、上海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大学排名 在《2002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2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80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9名。
在《2003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3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72名。
在《2004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4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63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6名。
在《2005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5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67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9名。
在《2006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6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75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50名。
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73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9名。
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8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70名,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9名。
在《2009中国大学评价》工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6名。
近年南京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89530515--10本科二批2008477500488--10本科二批2007488518501--12本科二批2006479505486--8本科二批2006479505485--8本科二、三批2005443483475--11本科二批2002433--------不详2001----432----不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