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简介2

[复制链接]
查看1354 | 回复0 | 2010-12-14 13: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校史三江、两江师范学堂  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一时间,全国各地办学之风盛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为陶行知,1923年后由徐则陵(养秋)继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则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陆志韦教授;体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饶冰士。全科教师34人,其中曾获国外博、硕士学位的有13人,本国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著名教授有徐则陵、陈鹤琴、陶行知、陆志韦、郑宗海、孟宪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
  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年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南京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  一、校领导班子部分调整
  1991年6月,省委决定,谈凤梁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吕炳寿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臻中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冯世昌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职务,保留正校级待遇;免去归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职务, 保留正校级待遇;高校工委同时决定,增补谈凤梁为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委,冯世昌、归鸿仍为党委常委。党委工作由王球主持,蒋孟平为常务副校长。1992年12月,省委决定,王臻中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免去副校长职务;陈国钧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张伯荣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至此,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由王臻中担任书记,王球、吕炳寿同志担任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由谈凤梁担任校长,蒋孟平、屠国华、陈国钧担任副校长。
  二、校庆90周年
  为筹备校庆90周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庆筹备委员会。在筹备过程中,确立了90周年校庆的日期为1992年9月10日。经广泛征集和反复讨论,确定了我校校歌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校训。在校庆前夕,校史编写组编 辑出版了20万字的《南京师范大学大事记》(1902--1990)。校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了30万字的记实、回忆文集《随园沧桑》,电教中心拍摄了校史纪录片《春华秋实》。
  经过全校师生一年多的紧张而周密的准备,1992年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在五台山体育馆隆重召开。大会由主持党委工作的王球副书记主持,谈凤梁校长在大会上讲话。江苏省委沈达人书记、南京市委顾浩书记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家教委师范司高师处处长林奇青代表国家教委宣读了贺词;其他相关单位也来人来电表示祝贺。这次庆祝大会以及学校一系列校庆活动,《新华日报》、《扬子日报》、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
校歌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三江创业,校史峥嵘,薪火相继,前景恢宏!严谨朴实,唯真理是从,奋发奉献,青春永无穷!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培育英才,师范光荣,振兴中华,道远任重!展翅翱翱,向万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誉满寰中!
校徽校训  1.校徽: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以绿色调为主,1902说明了它的创办历史,上面三座古老、对称的房子勾勒出了一个南师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与花给人以积极奋发向上的基调,周围以中英文标以"南京师范大学",整个画面简洁明了。
  2.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提写校训的是书法家尉天池。这个校训,是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通过广泛征集,才确定的。南师大人站在既总结过去百年、又迈步未来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集思广益,反复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传统和精神。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师生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能够确定既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南京师范大学新的校训。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师大优良传统与校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遴选、推敲斟酌比较,学校决定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科学研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自1996年列入“211工程”后,学校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7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等门类。 学科建设与发展  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 (Y) 、马克思主义理论 (Y)、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Y)、地理学、生物学 (Y)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一览表  学校领导现任校领导  书记:文晓明
  校长:宋永忠
  副书记:吴自斌
  副校长:陈凌孚 蔡林慧 王建 吴康宁 夏锦文 潘百齐 陈国祥
  纪委书记:倪延年
  党委常委:林耀林 刘旺洪
  校长助理:许崇正
  硕士名誉委员:李华梅 历任校领导  ☆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三江师范学堂
  缪荃孙 总稽查 1902年5月—1907年4月
  陈三立 总稽查 1904年12月—1905年
  两江师范学堂
  
李瑞清 监 督 1905年—1911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江 谦 校 长 1914年8月—1919年9月
  郭秉文 校 长 1919年9月—1923年7月
  国立东南大学
  郭秉文 校 长 1923年7月—1925年
  第四中山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7年6月—1928年2月
  江苏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8年2月—1928年5月
  国立中央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8年5月—1930年11月
  朱家骅 校 长 1930年11月—1931年
  李四光 校 长 1932年
  罗家伦 校 长 1932年8月—1941年8月
  顾孟余 校 长 1941年8月—1943年
  蒋介石 校 长 1943年—1944年
  顾毓琇 校 长 1944年—1945年
  吴有训 校 长 1945年—1947年
  周鸿经 校 长 1948年8月—1949年6月
  ☆私立金陵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汇文书院
  福开森 院 长 1888年—1896年
  师图尔 院 长 1896年—1907年
  包 文 院 长 1907年—1910年
  私立金陵大学
  包 文 校 长 1910年—1927年
  陈裕光 校 长 1927年—1951年
  李方训 校 长 1951年—1952年
  ☆南京师范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国立南京大学
  梁 希 校 长 1949年8月—1951年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陈鹤琴 院 长 1952年8月—1952年11月
  南京师范学院
  陈鹤琴 院 长 1952年11月—1963年
  华诚一 院 长 1963年—1978年5月
  杨 巩 院 长 1978年5月—1983年8月
  归 鸿 院 长 1983年11月—1984年2月
  南京师范大学
  归 鸿 校 长 1984年2月—1991年6月
  谈凤梁 校 长 1991年6月—1996年7月
  公丕祥 校 长 1996年7月—2002年4月
  宋永忠 校 长 2002年4月—
组织机构  ☆党政部门
  党委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校长办公室 组织部
  宣传部 统战部 纪委办公室 教务处 科技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部 人事处 国际交流处 学生工作处
  财务处 审计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基建处
  校园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资产管理处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产业管理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教辅单位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档案馆 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学报编辑部 分析测试中心 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出版社 信息网络中心 图书馆
  ☆学院设置
  金陵女子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商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强化培养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北学院(独立学院) 泰州学院(独立学院)
杰出校友  郭秉文 中国近代教育家。1896 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 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1915 年起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东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江 谦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主要著作:《绕音》。
  李瑞清 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陶行知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
  张大千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陈之佛 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
  陈鹤琴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陈邦杰 世界著名苔藓植物学家,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中国藓类植物属志》。李旭旦 中国地理学家。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
  高觉敷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史讲义》、《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名人传》、《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心之发展》、《格式塔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心理学论文选》、《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罗炳之 著名现代教育家。1931 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 ( 包括附中、附小 ) 校长。1933 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
  李剑阁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洪银兴 经济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87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张近东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
  李华梅 著名教育学者,现任教育南京市宁海中学。曾深造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朱成山 现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荣誉。
  孟非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过的节目《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2007年、2008、2009年 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发展中的百年老校,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校之一、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四大名校之一、ISC国际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南京师大附中历史上以"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而著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文荟萃、名家云集、锐意改革的氛围使得附中教育根深叶茂,人才辈出。校友中既有顾作霖(瑞金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超(中共中央特派员)等革命先烈,也有严济慈、汪道涵、彭佩云、巴金、李国鼎等享誉世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治家;不仅有人数位于全国普通高中前列的35名两院院士(如获得国家首届科技进步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等),也有著名歌唱家朱逢博、优秀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将被外国医生宣判脑死亡的台湾著名主持人刘海若从死神手中夺回的著名医生凌峰,当然更多的是数以万计默默无闻在各自岗位上为人类、为祖国作贡献的校友。历年来,附中学生不仅以高的升学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赢得社会的赞誉。
校区平面图     
随园校区

  
紫金校区

  
仙林校区


      
扬帆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扬帆论坛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官方论坛,主要由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协会负责论坛管理和维护。 论坛概况 扬帆于2008年11月24日正式开放,创始人是AntiGameZ,sun和巴里切罗。论坛架构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Discuz! 7.2论坛系统。论坛注册需要实名验证,但目前未激活用户也暂时可以发帖回复。
近年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33564546--7本科一批2008518569531--8本科一批2007529586563--4本科一批2006517568544--7本科一批2005487527508--6本科一批2002466--------不详2001----444----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0.jpg
1.jpg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