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家具-朱志平-中国·同方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复制链接]

281

主题

0

听众

281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59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沭随   发表于 2013-5-27 15:49: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朱志平-成长经历

       朱志平,这位叱咤商场、雷厉风行的风云浙商,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少小的磨难、生活的历练、社会的学习都共同铸就了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并成就了一个人的学识、睿智和境界。




18.gif




家是人生的启蒙学校

       朱志平出身艰苦,但对家的回忆始终是温馨和自豪的。农村出身的母亲没有文化,却是“杭一棉”的先进工作者和“省劳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劳模”,工作之余把家里的5个孩子都拉扯大。父亲也是来自农村,到杭州以后靠自己的勤奋学了一点文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工厂厂长。

      “小时候家里很苦。但父母很硬气,宁可吃不饱也绝不借钱。他们对小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诚实。记得小时候孩子们有一种‘破甘蔗’的游戏,就是让甘蔗立着,谁用刀高高地劈下去,把甘蔗破为两半,谁就可以得到‘战利品’。父母是绝不允许我去免费享受这种‘战利品’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享受着父母爱的光辉、体验着生活的艰辛,朱志平从小就立志将来要让父母过上好生活。因为,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热爱。

       那一年,母亲积劳成疾,患了肝炎。看着病中憔悴的母亲,以及家徒四壁的情形,全家人抱在一起伤心地哭。在这样的情景下,刚刚读了一年初中的朱志平暗下决心:学一门手艺,为家里挣钱。于是,在他14岁的时候,他被送到桐庐乡下一个社办工厂当学徒工。

历练,从战胜恐惧开始

       14岁的少年,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到举目无亲的桐庐乡下,并且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地在简漏的车间里跟钢条、钢块、钢锯、钢钳等打交道,在那里,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床铺和被褥简漏而破旧,还有跳蚤。而最恐怖的还是晚上刮风下雨的时候。因为听说他睡觉的房间原本是书记弟弟睡过的房间,而书记的弟弟是患肺癌去世的……。幸运的是,在那样的苦难环境里,朱志平遇到了一个对他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师傅——一个60年代回乡的大学生、技术能手和社办工厂的副厂长。师傅告诉他,光学技术还不够,更要有知识。于是,在师傅指导下,他开始涉略机械制图等技术书,拾起了没有学完的中学课本。

       当朱志平在桐庐练就一手很好的钳工技术的时候,家里又给他找了一个新的去处——到余姚那边的一个社办厂学习磨具工技术。但朱志平深深地懂得,吃苦是人生的学费。只要能学到技术,苦点累点不要紧。在师傅的锤炼下,他成了工厂里最好的磨具工!十七、八岁,朱志平在父亲的安排下,又到了杭州勾庄一个汽车制造厂下属的汽车修理厂,成了一名汽车修理工。一年多时间,朱志平成了出色的汽车修理工。能够独自一人把汽车“大卸八块”地“解剖”开来,然后“修旧如新”地交给客户“崭新”的车子。之后,他还“入户”到杭州农村,筹建过村办的五金厂,为五金厂的销售闯荡过“世界”。然后,到20岁的时候,光荣地入了伍,成为一名军人。“百工”的经历、触类旁通的悟性,使得朱志平这名新兵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几个技术发明和40多项技术革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18:37 , Processed in 0.36918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