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显光简介:
在中国锁具界,曾经发生过两件出人意料的事:一件是中国的一家锁具企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让日本的同行几乎全部“关门”。另一件是德国一家自行车王牌锁具公司诉中国企业仿冒其产品,要求侵权索赔,但结果却令该公司难堪,因为中国企业新研制的产品不仅没有侵权,而且从外观款式、适用范围、科技含量上都远远优于德国产品。这两件奇事的主人公,就是浙江中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显光。
少年磨练
1960年6月,詹显光出生于梧田街道慈湖北村一户农民家庭。詹显光初中毕业一年后,进入瑞安一家机械厂当学徒。以后转行学习木工。半年后即能独立从事木工手艺,并很快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木匠师傅,进入温州木材公司从事家具生产。
1984年,改革开放大潮在温州大地涌动,詹显光不失时机,与两个好友合股创办了一家电镀厂,并在电镀厂里负责对外联系承接业务,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在经营电镀厂过程中,詹显光一直在捕捉新的机会,发现电镀加工的许多零部件,属于五金产品,其中有很多锁具产品。通过与锁具生产厂家的交流,詹显光发现了五金行业这一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于是,他特别注意了解五金锁具的原料采购、加工技术、营销渠道等多方面信息。经过缜密的市场调查,詹显光决定退出电镀行业,自己创办自行车锁厂。
艰苦创业
1987年,詹显光向工商部门注册创办了瓯海慈二锁厂。经过一年的运作,该厂改名为瓯海自行车锁厂,逐步走上了轨道,但产品销路成了主要问题。詹显光决定先将销售范围从市区转向我市所辖各市、县、区拓展。作出销售决策后,在接下去的连续三个月时间里,詹显光自己当起了推销员。为了及时收集市场信息,詹显光向邮电部门申请,花7000多元钱,安装了一门手摇式电话,还特地印了名片,方便客户联系自己。不久,他的“快乐”牌自行车锁被消费者逐渐认可,经销商开始上门要货了,产品销售也从温州地区逐渐向全国各地拓展。
1989年,詹显光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专程到上海与原上海申江锁厂达成联营协议,有偿使用该厂车锁“申立”商标。现在的公司的名称和“中立”注册商标就是从“申立”这两个字演变而来的。
为了研发新型自行车锁,只有初中文化的詹显光硬是将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啃下来,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耻下问,虚心向内行请教。从车锁的结构图纸、原理、甚至制锁材料化学成分等专业知识,他一一将它弄明白。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材料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产品系列,现已形成九大系列260多个品种。他于1995年开始向国家申请专利保护。目前,詹显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77个专利授权。
2003年,企业发展成为浙江中立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投资7000万元的新园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场地紧张对公司发展的制约得到缓解,公司将获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