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家具-孟晓苏-前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0

听众

185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5-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纾随   发表于 2013-5-29 16:4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孟晓苏简介:

       孟晓苏,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长于北京,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获北大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1975年12月入党,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后,1991年调往中房公司担任总经理,开始了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生涯。后至中房集团董事长,目前携领锐基金筹备REITs。作为房地产行业最知名企业家同时,他还是房地产理论高手。相传他绝大部分论文都是从子夜2点之后开始写的,几十年如一日。10多年来,他撰写和主编了10本房地产业著作。经他之笔,提出“廉住房REIT”、“倒按揭”,在住房改革中有过突出贡献,成为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




15.gif



       孟晓苏还兼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房协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詹天佑基金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孟晓苏先后在中宣部新闻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大办公厅工作。1991年1月至1992年5月任国家商检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1992年2月至今调到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任总裁兼公司总经理。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印地安那大学、伯克利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威廉马利学院作访问教授。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官员气质的学者,和最具学者气息的企业家”。

“带着浓厚工人气的学生”

       孟晓苏祖籍山东,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几个月后,还在襁褓中的孟晓苏便随父母辗转到了北方,4岁时到了北京。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和现在都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荟萃,上下届和同级的校友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校友,如贾春望、周小川、苏宁、闵维方等同学。这样的顺境本应一直伴随他的成长,没想到临近初中毕业时,一场文化大革命就将孟晓苏的高中梦与大学梦都打得粉碎。现在回想起这段时光,他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可抱怨,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的豁达与宽容。

       经过两年的文革生活,当大部分同学走向农村、牧区之际,孟晓苏选择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在校办工厂就加工过收音机小零件的我又开上了机床,当时我干活技术很好,一心想当个八级工。”因干活很好在工厂被称为“小八级”的钳工孟晓苏也很关心政治,在工作之余经常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段经历使他终身受益,后来他关于国企改革的精辟文章,包括《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等,都得益于那段时间熟读的《资本论》。

       当时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212吉普车,就是毛主席检阅红卫兵乘坐的那种车。就这样,18岁的他成了一名汽车制造厂的磨具钳工,后来又学了车工、刨工、镗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做一名工人不是自己最初的理想,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因为年轻力壮,赶上需要出力的活儿,如安装磨具的导柱与导套需要抡大锤,孟晓苏都抢着干。18磅重的大锤在他手中抡得飞星走月。年轻人正是长身体时期,抡大锤时间长了,孟晓苏的两只胳膊也就变成一长一短,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长了一公分!以致现在买西装也要把右袖放长才能穿。“这是年轻时抡大锤抡的!不过现在打高尔夫球就显出优势了。”孟晓苏伸出两只手臂比划着长短,言语中不乏调侃与幽默。

       1977年,高考恢复时,已是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的孟晓苏犹豫了??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晓苏与工人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但是进入大学求知更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厂领导认为孟晓苏不上大学是耽误人才,教育科乔科长主动为孟晓苏报了名,又在特长一栏里填了他发表过的多篇报道,结果他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我在大学里是身上有很浓厚工人气的学生”。回想起当年和工人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孟晓苏说那是一辈子的财富。

       十年零十天的工厂经历,孟晓苏毕生难忘。在工厂工作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孟晓苏感到苦中有乐,工人们的质朴、无私精神无数次地感动了他。他和工人师傅和同伴们亲切相处,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技艺精湛的年轻人。“十年的工厂生涯让我学会很多,我感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处事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我对工人同伴有着深厚感情”。20多年后他执掌的中房集团有几万名员工,这段工厂经历对他以后作为企业家的生涯有着深深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0:11 , Processed in 0.372102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