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结:
谢贤团先生(香港)祖籍潮州潮安,现任香港坤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潮安同乡会名誉会长,潮州市国际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聘任为名誉副理事长,是潮州市荣誉市民,2007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慈善奖”。先后捐资7000多万元资助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资襄建潮安县官塘白水湖大桥、饶宗颐学术馆、潮州海外潮人博物馆,捐助潮安县官塘镇自来水工程潮州市春风暖人心、白水湖村困难户等扶贫济困项目,在潮州多所学校都有捐助及设立各类奖金。多次捐资本支持新疆、内蒙等地当地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潮州,这里有温馨简朴的低层房屋,有广阔的蓝天和悠闲的白云,有快慢有致的车流,有热情好客的潮州人,还有热心慈善公益的谢贤团。
谢贤团先生早年在大西北生活,因此性格相当直爽,爱喝点酒,颇有点英雄侠客的风范。提起自己在大西北的产业,谢先生就像一个孩子在说自己的优秀成绩,透着几丝自豪:“我九六年就进西北了,西北的风沙是很厉害的,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都戴着面具,整张脸只露出两只眼睛”。说着十指曲成两个圆圈附在眼眶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像孩童得到心爱的玩具一样笑起来。相比之下,谢太太显得特别安静,在慷慨激昂的老公身边,她好似流水—— 安静却非常有力量。她说的话不多,却让人不得不点头称道:“社会赚来的钱就应该回报给社会!”说起太太,谢先生眼中总是透出满满的温情:“真的,我有一个好太太!做慈善没有一个好太太支持,是做不长久的!”几十年的夫妻,两人一起同甘共苦,现在,他们俩还有一个新的约定:谁先走,留下的就把对方的慈善事业继续下去。简单却坚定的约定让人无不动容。
谢贤团先生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但对慈善他却有另一番态度:“我做慈善从来不是为了名和利,慈善不是生意,生意可以算账,慈善绝对不可算账,想着求名的捐款肯定捐不多”。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过:“人因梦想而伟大,所有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谢贤团虽然小时候生活贫苦,但贫穷掩盖不了梦想的光芒。“小时候家乡的交通不便,没有修公路,出行都要坐船,有一天狂风暴雨,我要回家叫不到船只,最后自己游水过来的,差点淹死了。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等赚到钱了一定要为家乡修一座桥,方便所有村民出行,让大家不再受风雨阻挡。”这是谢先生的第一个梦想,如今,梦想已经成真,宽阔的白水湖桥上车辆行人都可安全通行,再也不需要有冒着生命危险过河的人了。
我们都曾拥有梦想,但能真正实现的人却并不多。有的梦想关乎自己,有的梦想关乎他人,谢先生为家乡造福的梦想才刚刚开始。谢先生小时候五口人住着十几平方的小房子,常常需要到别人家里借住,这样的经历让他深知房子对于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也让他在事业有成之时仍然惦记着家乡的百姓,“现在村里的很多房子都已经在坍塌了,我的第二个梦想就是帮全村改造,新建房子送给村民,一户一套,现在处于策划阶段,准备明年动工。”
梦想让谢先生变得侃侃而谈,慷慨激昂,他眼里流露出的期待和兴奋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的笑容和平静中蕴含的激情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现场的人都深深地吸住了。谢先生说村子里很多房子都破旧不堪,不能住人了,“新建房子总会占用村里的农田,我们这里本来就人多地少,农田数量很少,因此我想把老房子拆掉在原址重建,这样不用占用村里的农田,也会节约土地”。对于一个古老的村落里贫困的村民来说,突然来了一个人愿意免费给他们盖新房子,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有些年长的村民甚至眼里都泛着泪光,恐怕有些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有机会住上新房吧。
“我们给村里450户人家发了调查表,结果全部人都同意,没有人反对”。谢先生相当自豪的告诉我们,“潮汕人比较传统,一般都不愿意拆掉祖屋,但村里的老房子不拆掉不利用,农田很快就会被占用完。”“我和所有亲戚的老房子将会第一批拆,并且,从改革开放后我在村里没有占用一亩地,建成新房子以后全都分给村民,我自己也不会留,村民得到的房子一定会比现在的大。”
谢先生对于建造新农村的梦想一点也不敢含糊,他请到了广东省旅游局专业的设计队伍来负责规划设计,“我不只是要帮他们建新房子,还要把这个村建成一个生态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谢先生想要做到的不仅是让村民住上新房子,更要增强白水湖的自身造血功能,为将来的新村规划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方案我们会征求村民的意见,等村民拍板”。
白水湖村历史因江水而困;昨天因路桥而通;今天将因慈善而兴;明天更会因发展而旺。
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谢先生脱口而出:“是我的叔叔和干爹”。他的叔叔谢慧如与干爹陈伟南都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也都是前南方•华人慈善盛典的获奖者。“1990年是我叔叔帮助我去香港发展,我才有今天”。“他临终之前交代我说:‘以后村里的事就交给你了’”。让谢先生走上慈善之路,并为了梦想持之以恒地努力,正是这份来自于叔叔的信任和对家乡的热爱。在谢先生的身边,正团结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对潮州文化都有天生的认同感,对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并且事业有成,愿意为家乡做贡献,关注慈善。很多时候谢贤团先生会带动他们一起做善事,“比如捐款,我捐一百万了,他们可能就会捐十万,慢慢努力。”“捐款做慈善从来都是他们自愿的,只有自己愿意了,才不会觉得心疼,才会真的开心。慈善做多了,心胸会更宽广,心情也会更好”。 谢贤团先生的行动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慈善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火炬去点燃别人的火炬,再由别人的火炬去点燃另一群人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