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浙江】浙江大学简介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浙江】浙江大学简介2
[复制链接]
1182
|
0
|
2010-12-18 1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浙江大学图书馆
简介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图书馆也随着学校的合并,形成统一的浙江大学图书馆。2003年10月, 2.2万平方米的紫金港校区新图书馆落成启用。目前,全馆拥有馆舍5座,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282个。 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 ,藏书几乎覆盖所有学科领域,尤以机械工程及仪表、电力、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农业、生物科学、地方文献、敦煌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收藏较具特色。 浙江大学图书馆现由一个总馆和五个分馆组成。总馆设在玉泉校区图书馆大楼内,分馆分别为科技分馆(玉泉校区)、文理分馆(西溪校区)、农业分馆(华家池校区)、医学分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图书馆
在玉泉校区分馆设立了由香港实业家倪铁城先生捐资兴建的浙江大学“倪铁城人文图书馆”以及为答谢美籍华裔科学家袁绍文博士对浙江大学捐赠而专门设立的“袁氏工程图书馆”。在紫金港校区分馆,设立了专门收藏展示浙江大学师生和校友专著的“
浙大文库
” 。
浙江大学图书馆总馆由采访中心、编目中心、系统维护中心、数字资源中心和总馆办公室组成,侧重于技术服务工作,分别负责各种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计算机系统维护、数据资源的对外服务与开发以及行政管理协调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此外,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亦隶属于总馆,负责课题查新和SCI 、EI 、ISTP、IM、SSCI、AHCI、ISSHP等的收录与引用情况证明等服务。分馆侧重于读者服务工作,各分馆一般设有流通部、期刊部、咨询部和分馆办公室。西溪校区分馆专门设立了古籍特藏部,玉泉校区分馆设立了阅览部。紫金港校区分馆则打破传统的部门设置理念,改为设立文献流通服务和网络技术服务两个业务主管及行政干事,协调管理分馆的各项业务工作。
特藏服务
“浙大文库”已经成为收集、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重要基地和展示窗口,其前身为始建于1996年的杭大文库。通过个人捐赠、学校相关部处转赠、购买、馆藏调拨、复印等方式,浙大文库至今共收集到教师和校友的著作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9000种,成为收藏最为丰富的高校文库之一。在正常的情况下,浙大文库藏书的年增长量约为500种。目前文库还编印了《高校文库工作通讯》(内部刊),对全国的文库工作情况进行报导和研究。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也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文理分馆,收藏了线装书1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350余种,1.9万余册。在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农业分馆都专门设立了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览和咨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有敦煌学、地方志、标准、袁氏工程图书馆等特色收藏。
实验研究中心
国家级科研平台
一、国家实验室:
1浙江大学目前没有国家实验室
二、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3、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4、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5、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分室
6、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
1、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
2、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3、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4、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1、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1、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
4、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种植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
1、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7、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
:
1、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2、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3、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
:
1、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3、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4、农业部生态农业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5、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7、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其他部委1个
: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8个:
1、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2、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筛选和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
3、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4、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
5、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6、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
7、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8、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9、浙江省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0.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1、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12、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3、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16、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17、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1、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其他研究机构
国家林业局
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一、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汉语史研究中心
3、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6个
1、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学研究基地
5、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
6、传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其他研究机构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
教学平台
一、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Ⅰ)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Ⅱ)
3、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工程制图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2、化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3、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4、物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国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
2、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3、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1、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3、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985二期平台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
:
1、信息与控制科技创新平台
2、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
3、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4、机电系统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5、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科技创新平台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II
):
1、数学科学及其应用科技创新平台
2、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3、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化科技创新平台
3、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
:
1、农村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2、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创新基地
4、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II):
1、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基地
2、语言与认知研究创新基地
3、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
其他学术机构
1、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2、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3、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
4、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
5、海洋研究中心
6、脑与智能研究中心
7、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
8、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9、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10、浙江大学中西部发展研究院
11、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
12、微系统交叉研究中心
13、系统芯片交叉研究中心
14、安全农产品研究中心
15、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浙大校歌
词:马一浮
曲:应尚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镕。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校歌翻译
大学之大在于不自满学问的积累,就像大海一样容纳下千万条江河。
学问的道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学海的边际一直延伸到整个宇宙。
一方面讲事物的抽象、逻辑和理论,另一方面讲事物的实体、实践和实用。
礼制,着眼于规范不同的社会生活,音乐,为的是谐和众多的天籁声音。
要懂得相反相成、一分为二的道理,就会拥有永远的智慧和无比的聪明。
在伟大祖国的东南,有一所大学──坐落在浩荡东流的浙江之滨。
著名的求是书院是她的前身,求是校训教导大家要永远求真。
教学要象流水那样恒久不息、循序渐进,方能培养出经纶天下的俊才群英。
千万不要以为已经做到完全正确,更不要以为已经把真理穷尽。
没有一项新的改革可以脱离继承,没有一件旧的事物不再需要更新。
怎么来做到创新知识,革新社会?要揭露事物的奥秘,要率先为了人民。
英俊的年轻有为的同学们,大家起来,努力争取成为博学多闻的人。
大学生的使命贵在始终如一地学习,深入思考,观察事物的变化和运动。
在我们的大学里既有文又有理,还有旨在经世济民的农和工。
要综览全人类的知识,做到融汇贯通,进德修业, 知道什么是终极、什么是根本,
这样我们才能完成那完美的乐章,象玉石受到了琢磨、金属受到了炼熔。
要和平民百姓共命运来求得亨通,不要吝惜舍弃那只谋私利的一派一宗。
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普天下都会来和我们友好认同。
学校校徽
1990年12月15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校报上公布了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的二个方案。根据校领导的意见,校长办公室同时委托工会和团委,发放了1200份印有两个方案的选票,分别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通过比较,大多数师生员工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认为表现刚健、博击个性的“求是鹰”已作为浙大的象征,并在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保留二三十年代浙大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同时有些专家认为,通过对传统“求是鹰”图形结构的简化,强化了求是鹰形象的气质特征,这也是有意识的再创造的典型化过程,但腾飞的气势刻划得还不够。
校长办公室汇集了有关意见后,向校长作了汇报。在1991年1月22日举行了校务会议上,学校党政领导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同时肯定了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经过讨论,校务会议基本确定方案一作为校标,提出对求是鹰图案应再作适当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体。据此,校长办公室在方案一的基础上重新作了调整和绘制。1991年1月31日的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这样,校标获得正式通过。
历任校长
校名 职位 姓名 任期
求是书院至浙江高等学校时期
求是书院 总办(兼) 林启 1897-1900
求是书院 总理 陆懋勋 1900-1901.9
浙江求是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1.10-1902
浙江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2-1903.6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陶葆廉 1903.7-1904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陆懋勋 1904-1905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项藻馨 1905-1906.7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吴震春 1906.8-1910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孙智敏 1910-1912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邵裴子 1912-1912.6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陈大齐 1912.7-1913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胡壮猷 1913-1914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至国立浙江大学时期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1928年更名) 校长 蒋梦麟 1927.7-1930.7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邵裴子 1930.7-1931.11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程天放 1932.4-1933.3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郭任远 1933.4-1936.2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竺可桢 1936.4-1949.5
浙江大学时期
浙江大学 校长 马寅初 1949.8-1951.5
浙江大学 校长(兼) 沙文汉 1952.10-1953.1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霍士廉 1953.4-1958.4
浙江大学 校长 周荣鑫 1958.4-1962.3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陈伟达 1962.6-1968.4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钱三强 1979.2-1982.6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名誉校长 刘丹 1982.6-1989.9
浙江大学 校长 杨士林 1982.6-1984.2
浙江大学 校长 韩祯祥 1984.2-1988.2
浙江大学 校长 路甬祥 1988.2-1995.4
浙江大学 校长 潘云鹤 1995.4-1998.9
浙江大学 校长 潘云鹤 1998.9-2006.7
浙江大学 校长 杨卫 2006.8至今
师资力量
经济学院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全院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学院现有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43人,他们中既有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又有成绩显著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多名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成为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有4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有5人,2人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2]
著名校友
两院院长副院长校友
竺可桢
[3]
竺可桢 中科院副院长 1936-1949年任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卢嘉锡 中科院院长 1945-1948年浙大化学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钱三强 中科院副院长 1978-1980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中科院副院长 1943年毕业于浙大研究院史地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顾以健 中科院秘书长 1947年毕业于浙大化学系
潘家铮 工程院副院长 1950年毕业于浙大土木工程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长 1964年毕业于浙大机械系,1988-1995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1995-2006年任浙大校长,工程院院士
丁仲礼 中科院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浙大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中科院院士
学界著名校友
陈建功 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
苏步青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系主任。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谷超豪 1948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
2009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得主,
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王 元 1952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丘成桐 浙大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
菲尔兹奖
得主,沃尔夫奖得主
王淦昌 浙大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
两弹元勋
”
束星北 浙大物理系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相对论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吴健雄 浙大物理系助教,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程开甲 1941届物理系,中科院院士,“
两弹元勋
”
李政道 1943-1944年浙大物理系就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得主
徐光宪
[4]
徐光宪 1936年浙大附属高级工业学校就读,中科院院士。
2008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得主
谈家桢 浙大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
贝时璋 浙大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1943届史地(硕),中科院院士,
2004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得主
其它知名校友
陈独秀 1898年考入求是书院,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蒋百里 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国民党陆军上将,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
钱均夫 名家治,1899年求是书院肄业,钱学森之父
陈 仪 求是书院学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台湾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蒋梦麟 1903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曾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陈布雷 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被誉为“文胆”
夏 衍 1920年毕业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浙大前身),文化、电影艺术家,原文化部副部长,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
马寅初 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舒 鸿 浙大体育系任教,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担任篮球决赛主裁判
马一浮 曾在浙大任教讲学,并作《浙大校歌》,国学大师
丰子恺 曾在浙大任教,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马叙伦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中科院院士。曾任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
金 庸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胡乔木 1933-1935年浙大外语系就读,中科院院士。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国社科院院长
黄智权 1963届农机。曾任江西省省长
章新胜 1977届外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朱 敏 1981届机械,1984届工管(硕)。硅谷网迅(WebEx)总裁
段永平 1982届无线电,步步高集团总裁
竺延风 1983届自动化。原一汽集团总裁,现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史玉柱 1984届数学,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
谢旭人 1981-1984浙大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科。现财政部部长
王建宙 1985届管工(硕)。现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张育林 1988届自动化(博),中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的渊源—— 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 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校长竺可桢先生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 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学校排名
国内主要排名:
1. 依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大学排名,浙江大学连续十余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三名。
2. 依据2010年网大版排名,浙江大学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三名。
3. 依据2010年校友会版排名,浙江大学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四名。
4. 依据武大版排名,浙江大学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五名。
国际主要排名:
1.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前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浙江大学排名全球第197位,中国大陆第6位。
2. 在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年度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排名亚洲第32位,中国大陆第6位。
3. 在上海交大学术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于国际200-300,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名。
校园风光
临水
校园风光
[5]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近年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78
626
606
--
9
本科一批
2008
589
639
615
--
7
本科一批
2007
597
620
609
--
8
本科一批
2006
540
598
571
--
14
本科一批
2005
531
597
563
--
11
本科一批
2004
564
--
--
--
--
不详
2003
--
--
547
--
--
不详
2002
492
--
--
--
--
不详
2001
--
--
579
--
--
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品牌推介
活动
人物
家乡品牌
家乡医疗
家乡市场
文化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