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
[复制链接]
1427
|
0
|
2010-12-18 15: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浙江师范大学LOGO
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1997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
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之一,并拥有教育
信息大楼
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
,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
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
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现校址。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
浙江师范大学
。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办学设施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浙江师范大学校本部坐落在山川秀绝、素有“江南邹鲁”、“文化之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北郊,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学校远离喧嚣的闹市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相邻,与景色怡人的芙蓉峰相伴。校内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古朴沧桑的红楼,气势磅礴的艺术楼群,波光涟漪的初阳湖,花香鸟语的叠翠园,以及散发着幽幽书香的郁林,让每一个师大学子都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学校办学条件极为优越。今年来,学校先后实施3期校园扩建工程,加大基本建设力度
浙江师范大学正门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校本部面积3300余亩,学校总资产23.5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03.4万平方米;纸质中外文图书藏书300万余册,电子图书185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3000余种,电子数据库30余个;拥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8亿元,生均8000余元;拥有2200M出口、共25000多个信息点及50T数字资源的数字化校园。求学师大,吃住行都非常舒适。学生公寓配有程控电话和宽带互联网;建设规模居全省高校之首的杏园楼食堂内配备手扶式电梯、半自动洗碗机等先进设施;新体育场、沙滩排球场、灯光网球场、12米高的攀岩岩壁、游泳池等,更是让众多体育爱好者跃跃欲试。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640余人,专任教师146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0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6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4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3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3人。
全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480余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43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5000余人。
科学的育人模式,独特的校园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曾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元专业设置和较强学科实力,使所有的学子都能在师大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尽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5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是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该校,是全省高校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征,以文学、理学、教与学为主干学科群,文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
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资料室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185万余种;拥有实验室48个,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8亿元。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师大坚持“自主•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大力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构建以教室、校园和社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三个课堂”联动,以立体式、多元化、开放性为特色的“三个平台”并举的“三•三制”育人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项教师教育成果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学校之一。
师大的求学生活是充实忙碌、诗情画意、激情昂扬的。这里有具有全国影响力并富有师大特色的“节文化”、“生存训练文化”、“社团创新文化”、“研究性学习文化”、“服务学习文化”等品牌活动,这里有大学生电影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师范技能节、创业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里有220多个学生社团,40余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里还有学术讲座、课题申报、创业计划大赛、科研赛事等各类学术科技活动,每位学子都将拥有探求学术、陶冶情操、拓展能力、提升素质的机会和空间。
开放的办学体制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等4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1996年学校在喀麦隆建立汉语培训中心;1997年取得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2004年获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资格,长期承担我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2004年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07年,学校先后在乌克兰、喀麦隆建立了孔子学院。
作为教育部四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1996年以来,浙江师大一直致力于教育援非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具有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并在乌克兰、喀麦隆建立了孔子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乌克兰、喀麦隆、澳大利亚等4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要组织200多名学生赴国外留学。
完善的奖学金制度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包括师范类专业奖学金在内的7类单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
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采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措施。
此外,学校还大力拓展社会资源,加强对学生奖励和资助的力度。目前,学校设有绿城助学金、康恩贝自强奖学金、伟杰奖学金、秋田奖学金、精工奖学金、永在奖学金和青年莲花励志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
灿烂的学子前程
作为浙江省教师教育的龙头、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近年来,该校全面实施质量立校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0万各级各类人才,涌现了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2年度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7年度中科院唯一个人杰出成就奖得主杨学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郁国梁、陈志敏等一大批学术精英;浙江省50%一级重点中学校长、在职特级教师中的45%是该校校友。
师大精神
校训: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
教学楼
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 “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 “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50年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
校训
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早在1979年就曾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但发展道路曲折。自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来,该校研究生教育获得较大的发展。目前学校共有5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历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该校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目前,可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方向招收在职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3年被批准为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行自主招生单位之一。1999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该校有权授予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2003年被批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单位。2004年被批准为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学校于 1996年成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2003年改为研究生学院。现有在学研究生3400余人。
多年来,该校研究生教育以“加快发展、强化建设、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循“扶优创新、交叉融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尤其是基础学科和教育学科及部分与经济建设有关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我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近年来该校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精心设计骨干课程体系,加强重点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了弹性课程体系;通过对研究生导师的严格遴选、培训和优秀导师的评选等措施,积极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注重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时,该校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不断改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化。
通过努力,该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质量令人满意,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前沿意识、良好的专业特色和发展个性,逐渐形成了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特色与优势。近几年,每年均有毕业生考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并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有的脱颖而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将在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而努力!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
随着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正在向建设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图书馆也在致力自身的蜕变,以实现新的跨越。 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大楼于 2006 年 10 月五十周年校庆之际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大楼由图书馆、校史陈列室和档案馆三部分组成,以图书馆为主体。新大楼位于校区东部主轴线的北端,最高点 33.6米,总建筑面积 40970平方米 。这个集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于一体的智能空间,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不仅追求环境的舒适、典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也是一个交流的场所。
图书馆现有总建筑面积 51191 平方米 ,阅览座位 4200 个左右。读者不仅享有免费公平使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的优越,而且享有先进的网络服务平台、高性能的网络环境和完备的服务功能共享国内外信息资源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员以忠诚的敬业精神和无穷的智慧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院系设置
初阳学院‖ 经管学院‖ 法政学院 ‖教育学院
幼师学院‖ 体育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文传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
生化学院 ‖地理环境学院‖ 工学院 ‖职教学院
国际学院‖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品牌推介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文化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