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医学院

[复制链接]
查看1190 | 回复0 | 2010-12-20 12: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共三个校区,其中两个校区位于温州市区,新校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高教园区。




学校历史  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在杭州建立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温州医学院

原名“浙江第二医学院”,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   
温州医学院

至温州建立,当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校园优势  温州医学院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3个博士点,临床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 点,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30个本科专业和1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涉及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浙江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
编辑本段校训  奋发、求实
编辑本段行政部门  如图
     
温州医学院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专任教师1200多人,不少优秀教师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特级专家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省高校特聘教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
编辑本段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学校主办《温州医学院学报》、《眼视光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浙江创作外伤》、《检验医学教育》5种学术期刊,其中《温州医学院学报》、《眼视光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拥有10所附属医院,床位数7600张。
  附属医院名称: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儿童医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台州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温   
温州医学院

岭医院。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


编辑本段系部介绍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是温州医学院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之一。承担学校临床医学、法医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各个专业本科、硕士及成人教育等各层次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基础医学院自2002年起招收法医专业本科学生。为适应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基础医学部大力开展医学教育改革,实行课程整合,开设多学科有机组合的综合性课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方位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前沿学科课程的教学,新编或出版众多反映学科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专著、教材和实验讲义;改革实验教学,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在教学综合改革、实验中心建设、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基础医学院以建设省内一流的基础医学学科为目标,优化学科组合,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现拥有部校级重点实验中心1个(机能中心),省级精品课程二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校级精品课程四门(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积极引进和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扶持年轻学科带头人,向国内外派遣进修人员,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多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获奖成果、发表论文以及出版专著的总量位居温州医学院二级学院前列。基础医学部现有10个教研室,2个实验教学中心;5个硕士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借助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科研、师资力量,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医学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一临床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与附属第一医院一体化运作,目前在学科地位、科研医疗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综合实力居全校前列。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重视学生专业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第一临床医学院有临床研究室12个,1个医学科学研究所。拥有3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2个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高校重点扶植学科,6个学校重点学科。拥有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心1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2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主任医师(正高)10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高)173人,中级43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入选省高校青年资助计划共7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温州市“551”工程共104人次。2002年至今温州医学院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临床教师获得教学改革课题省厅级1项,校级20余项。
  在学生培养和教育方面,第一临床医学院根据教学需要设有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美容等五个专业和22个临床教研室,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积极推行教育模式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课程,提高办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了人文学科与非医学类现代科学技术课程,开设介绍学科进展启发创新思维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在第二课堂上,以党团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温州医学院学生表现突出,成绩斐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有着85年历史的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浙江省内医疗机构中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享有较高品牌声誉的医疗机构之一。现编制床位980张,开放床位1400张以上,在编职工1912人。2004年门急诊138万人次,出院病人3.18万人次,住院手术16485人次,并已规划和启动在5年内建成一所2000张床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研究型新型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前身是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和儿科系。儿科系创建于1978年,临床医学二系是1994年为加强后期教学管理而创建的。2000年,学校改系为学院;2002年,学校合并了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和基础学院,成立医学部;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学工作,促进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管理体制,成立第二临床医学院(含儿科临床临床学院)。学院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为依托,采用“二个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式,下设教学科和学生管理科,拥有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危重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康复医学、中医学等17个教研室,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中医学、康复医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我校招设置最早、招生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学院拥有内科、外科等13个硕士点和眼科、外科、妇产科等3个博士点。
  学院拥有浙江省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和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两个省级医疗中心,关节外科中心和临床疼痛治疗中心两个校级中心,有六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三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目前拥有正高职称教师66人、副高职称191人、中级职称364人;具有硕士学位176人,博士24人;硕士生导师60名;博士生导师4名。学院不断拓宽和完善临床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台州医院、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二十余所教学及实习医院。
  学院借助学校和医院的先进教学设施及学科平台,以茶山校区为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为己任,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检验与生命科学学院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6年的医学检验系,现设有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及临床检验诊断学、免疫学2个硕士点。医学检验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温州医学院特色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是浙江省高校重点扶植学科。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一批锐意进取、充满朝气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设有两个校级研究所,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多部全国规划教材;现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秘书长单位,并承办发行《检验医学教育》杂志。
  学院具有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届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就业率高。
  学院将继续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为中心任务,为把学院办成特色明显、实力较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而不懈奋斗。 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是温州医学院的下属二级学院,其前身是2004年6月在整合检卫学院预防医学系与卫生检验教研室、文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等基础上成立的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下设2个办公室,3个系,1个实验中心和3个研究所。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人。高级职称教师教师占 44.2%,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研究生学历(位)占79.2%,博士15人(其中海归博士8人),硕士19人。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在浙江省各地拥有专业实习和教学基地27个。
  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十分重视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善于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发展点。2004年公共卫生学院成立时,已初步形成了学院的两大学科专业,即以郭小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以何金彩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应用心理学。2006年,随着黄长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学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应用心理学、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四大学科研究专业。
  学院现有本科招生专业预防医学、应用心理学和环境科学,涵盖医学、理学二大学科门类,年招生规模150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是校重点建设专业、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把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004~2007年,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率先在本科生中启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启动"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省校精品课程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决定,还组织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论证工作;学院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研究方向,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建设,同时加强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院目前正在申请学科硕士点,早在2005年10月已与内蒙古医学院达成联合培养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协议,同时还与其他学院共同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0多名,在岗硕士生导师9名,博士生导师1名。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水污染生态学、毒理学、低温生物学、检验医学、神经心理学、海洋生物学、流行病学等。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级课题39项,发表主要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文章有15篇),取得科研专利5项,科研成果奖励1项。学院还十分重视对外交流工作,近年来多次承办、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有多人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考察等。加强与国外科研学术机构(如日本产业医科大学产业生态科学研究所、美国UC-Davis大学水文系)的科研联系和学术合作,及时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温州医学院的知名度。 外国语学院  根据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外国语学院于2007年7月在原人文与管理学院外语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的公共外语教学以及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任务。现有的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设置并开始招生。英语专业已有毕业生120人,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 %。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 7 人,讲师 10 人;硕士学位 22 人。 全体教师敬业勤勉、锐意进取,教学成绩显著。历年来我校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和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学院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努力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分别与美国太平洋大学、日本富士常叶大学就英语、日语专业建立课程学分相互认可的“2+2”及“4+1”培养模式。 信息与工程学院  温州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是由原人文与管理学院管理系所辖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学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合并组建的新学院。
  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现有2个校级研究所(数字化医学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挂靠温州医学院。学院目前有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379人。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至2007年7月止已毕业了三届学生,当年年底就业率都在95%以上,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该专业2006届学生还获得了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全省抽检计算机类第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7年迎来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2007年新招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较合理、务实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含在读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占59.38%;35岁以下教师占65.63%。部分教师分别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温州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温州市跨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选等;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10余项;有多位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指导用书等。
  学院现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医用物理学》2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公共计算机、软件、接口、电工电路、医学物理、模拟电子等17个实验室,总面积23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近700万元。
  信息与工程学院是在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不断发展中成立的,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信息与工程人才为目标。作为新创建的学院,面临着新起点、新形势和新任务,温州医学院教职工将以崭新的姿态,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向兄弟学院学习,博采众长,开拓进取,务实工作,尽快入轨;坚持发展主题,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为建设凸显工科为主,体现医学背景,工、理、医、管融合渗透之特色的新型学院而不懈努力。 药学院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二级学院。药学院现招收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同时也是药理学硕士点(研究方向有神经药理、毒理、临床药理等),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4年开始,学院成为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同时具备继教学分授予权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施教资格。
  2005年,学院又成为浙江省、温州市全日制药学专业自学考试助学班办学机构。
  药学院设立药理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药学及中药学专业教研室、第一、第二临床药学教研室和实验中心。药理学和药物化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基础化学和药理学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教师81人,其中高级职称26位;博士9位,硕士31位;是一支基础好、实力强、后劲足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我们大力引进高素质师资,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药学院高速平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院以来,四年制本科药学、中药学专业,每年招生计划圆满完成,生源素质连年提高,现有在校本科生890人,研究生25人。第一、二届药学专业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未来将有更多高素质的药学人才走出校门,跨入社会,为社会服务。
  温州医学院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制剂工程研发基地、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GAP 工作委员会、温州医学院生物与天然药物研究院、温州医学院瑞安温莪术GAP基地、温州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与天然活性药物中试基地、温州医学院实验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温州医学院天然创新药物研究所、温州医学院中药研究院、中法化妆品联合研究所、温州医学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联合实验室、浙南特色中药研究实验室、温州医学院美容技术培训中心和温州医学院基础课(分析测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和产品开发平台均隶属于药学院,药学院承担着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GAP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温州医学院的实习教学基地有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的制药企业和省内外医院及药检所三十多个,浙江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等是温州医学院的野外见习基地,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日趋完善。
  温州医学院科研气氛浓厚,近年来,主持的各类课题达40 余项,总经费超过1300万元;在国内外专业集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鉴定课题10余项,专利6项,获新药证书1本、药物临床研究批件2份;院长李校堃主持的项目获得浙江省青年科技奖,他本人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被聘为“钱江学者”、浙江省特聘教授,并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温州医学院教师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陈素红博士还参加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部分内容的编写及定稿工作。
  药学院自创立以来,广开门路,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为”(The Idea for Personnel is “One is Not at but Working, One is Not Employed but Dedicated ”)的人才策略,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同时精心培养在职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
  药学院在创办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在不断努力寻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开门办学、开放育才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个思路为学科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广泛空间。
  瞄准开放式办学的方向,广泛同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在联合培养人才、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互补、重大项目联合投标、技术难题联合攻关、联合建设实验室、实验数据和信息共享交流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药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为“搭建平台、吸纳人才、实施项目、孵化产品、产生资本、良性循环”(Providing Conditions, Attracting Talents, Actualizing Projects, Development Products, Generating Capital, and Beneficent Cycles.)通过平台吸引人才,通过人才实施项目,由项目孵化产品,通过产品产生资本,再由资本推进平台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同心同德同创业,求真求实求发展”。 药学院以开放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前瞻性目光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全面推进药学教育工作,并以开阔的胸怀,热情的态度欢迎国内外药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共创药学教育发展之路。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1998年开始招收三年制全日制护理学专科生;2001年6月成立护理学院,招收四年制护理本科生。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护理学专业获浙江省财政厅高校实验室专项资助,2006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具有护理学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7年护理学专科专业被评为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有硕士、本科(含专升本)、专科护理三个层次全日制学生1299名,学院是浙江省集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为一体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护理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护理学科带头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完善。近三年承担省厅级课题23项,院级课题17项,有9项课题及论文获省、市级科研项目奖;以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身份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省科技出版社等国家一、二级出版社教材21部;近三年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茶山新校区护理实验中心投资400万元,实验室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现拥有妇儿实验室2个、外科手术室和模拟病房各1个、护理学基础实验室6个、健康评估查体实验室8个、模拟人实验室3个,急救实验室2个,以及可容纳120人的现代化护理示教室2个。学院拥有配套齐全的进口急救综合训练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心电监护除颤仪及护理人体模型等先进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临床实习基地实力雄厚,现拥有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省等省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基地18家。
  近几年来,学院的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日益扩大,与泰国东方大学、日本宫崎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等建立了友好的校际关系,其中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了专升本及硕士合作项目。
  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七届护理大专毕业生共1215人,二届本科毕业生507人,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均就职于全省各大综合医院与医学院校,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当前,温州医学院上下正齐心协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护理教育特色,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的护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学术交流合作  学校一贯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来,已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印度、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几所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以及比较稳定的教学、科研、临床协作关系,开展包括联合培养博   
校园总图

士、互派学者、互派留学生等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
  学校发展定位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开放型、教学研究型大学。
编辑本段教授评审权  国家教育部获悉,温州医学院被授予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教授评审权   
河畔堤岸

。这是该校继2007年获得眼科学、外科学和妇产科学3个学科教授评审权以来,教授评审权的又一次扩大。 据介绍,此次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教授评审权后,温州医学院将有权评审包括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等在内的18个二级学科的教授资格。 近年来,温州医学院不断提升办学层次,着力教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06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开始首次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又获得教授评审权。今年还新增生物学、公共管理学、化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四个一级学科的副教授评审权,并且获批设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温州医学院

书 记: 仇 毅
  院 长: 瞿 佳
  副书记: 唐闻捷
  副书记:陈肖鸣
  副院长: 吕建新
     
温州医学院

副院长:陈敬桔
  副院长:吕 帆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黄汉津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吕一军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 邮编:325035
编辑本段办学成果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重点(建设)专业7个。近年来,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在历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学校毕业生的成绩在全国百余所设有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高校中一直处于前10%之内。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1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
编辑本段相关图片     
同仁楼

  
校园一角

  
草坪

  
同心楼


近年温州医学院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7581597586--30本科二、三批2006564586570--39本科二、三批2005545569554--30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