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氏宗亲】处世达观而得长寿的庄子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听众

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2-21
注册时间
2010-12-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麻糖   发表于 2010-12-21 08:3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麻糖 于 2010-12-21 08:38 编辑

处世达观而得长寿的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一生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拒绝楚威王的礼聘。著有《庄子》(又名《南华经》)一书。

  庄子虽然生活贫困,却性情豁达,处世乐观,善于颐养天年。他能在战乱年代,获得83岁的高寿,这很不简单。

  妥善处事,益于养生

  据《庄子·养生主》记载,有一个为梁惠王宰牛的屠夫庖丁,技艺高超,宰牛19年,总共杀了数千头牛,而那把宰牛的刀却仍像刚刚磨过似的那么锋利。

  梁惠王问庖丁:“你的刀为什么不坏?” 庖丁回答:“若用刀来斫砍牛的大骨头或筋骨结合之处,那么刀很快就会损坏。我专门选择牛的筋骨与肌肉之间的缝隙进刀,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我眼中,只看到牛的肌肉与筋骨之间的缝隙,知道哪里好进刀,哪里不好进刀,哪个地方刀子必须回避,所以我长期宰牛,刀刃也不受损伤。”梁惠王听了,很有感慨地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意即从庖丁解牛的事例中,领悟到深刻的养生哲理。

  诚然,人们无论处世办事,乃至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中,难免碰到种种复杂深重的矛盾或艰难险阻,尽管十分棘手,但只要能像庖丁解牛那样善于处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不会给身心健康造成损伤。

  结合实际,顺其自然

  《庄子·至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侯让人将它捕获,饲养于太庙之中,每天用美酒和牛肉喂养它,海鸟不饮不食悲伤不已,结果 “三日而死”。书中指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者。”意思是说,饮酒食肉乃是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鸟的要求,况且又把它关在笼子里,所以那鸟悲忧不食而死。下面接着指出,如果按照鸟的生活习惯,将它放回到山林湖海中,让它自由飞翔,啄食鱼虾或虫子,饮溪流之水,那鸟自然也就长得健壮而善于高飞了。

  这个寓言故事同样蕴含着很深的养生哲理,强调养生要顺其自然。说明单纯依靠优裕的衣食等条件并不能使人长寿,人们在养生方面至少应当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需要;二是应当顺其自然,做到怡然自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9:36 , Processed in 0.39256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