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氏宗亲】辛弃疾:营盘街上的悲情英雄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2-21
注册时间
2010-12-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洞庭湖月   发表于 2010-12-21 13:15: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辛弃疾:营盘街上的悲情英雄


       公元963年,长沙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归于宋朝统一的版图之内。

  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夫专横局面的再现,曾规定州郡长官必须由文官担任,从此,州县行政长官不再称太守、刺史等,而改称知州(县)。于是,原来的潭州刺史便改称为潭州知州。

  宋其实也是个瑰丽的时代,这个时代,英雄辈出。但由于北方金国的觊觎,宋的英雄们注定大多是些悲剧英雄。
  



  当过潭州知州、在长沙创建了威震四方的飞虎军的著名词人辛弃疾就是一个代表。

  1179年秋,长沙,阴雨连绵。但是,长沙城内的老百姓们,却纷纷揭了自家屋顶上的瓦。

  何解?

  官府有令:交瓦20片,即可得钱100文。100文,当时大概可以买三四公斤大米。这样的买卖也还做得!于是,大量的瓦被送到今天的营盘路一带的地方。那里,一座军营正拔地而起。

  这个军营有个响亮的名字:飞虎寨。营中的军队也有个响亮的名字:飞虎军。而飞虎军的“一把手”更是有一个尤其响亮的名字:辛弃疾。

  营盘路上创“飞虎”

  辛弃疾在长短句上的造诣几乎是无人企及的,关于这一点,除了苏轼可能会有一点其他的看法外,绝大部分的人不会有意见。

  然而,以文学之名流芳千古实在有违辛弃疾的初衷。他本想以一个抗金勇士的姿态来接受后人的仰望,不想,他被命运狠狠撞了一下腰,这使得他在“战功”方面留下的亮色不多,其在长沙创建的飞虎军几乎成了他在这方面最大的亮色———

  1179年春,辛弃疾风尘仆仆地奉调来湘,担任湖南运转判官。同年秋天,又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辛弃疾来潭州之前,湖南湖北一带并不消停,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于是,他上书朝廷,分析时弊,最后建议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来维护地方的平安。建议获得批准后,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支地方部队的创建工作中。

  他给这支部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虎军。勇猛如虎,虎生双翼,如何了得!

  据史料记载,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100文,于是,两日内屋瓦便全部筹足。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他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长沙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将根据各人开采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为此,囚犯们个个争先恐后,所需的石块在很短的时间内备齐。

图片:1.jpg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6:04 , Processed in 0.23572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