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涂氏宗亲】涂姓根源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听众

1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2-25
注册时间
2010-1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淡是真   发表于 2010-12-25 12:4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涂姓根源


徐、余、涂、佘、俞五姓联宗,很乡人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实际的情形究竟如何?且看看正面和反面两种不同的意见。

正面的说法,认为徐、涂,佘三姓(不包括俞姓),都是距今两千两百多年前分支自余姓。此一说法;民国五十四年出版的台湾「余徐涂佘俞氏族谱」中,有一篇「余徐涂佘氏始祖源流」,说明得相当清楚,是这样的:

「考我余之先;出自黄帝之子曰嚣…:至文王昌、武王发,诵其弟曰叔虞。又三十余世至晋,有后裔曰由余,因晋朝纲不振……及身离晋游戎,戎主任之,出使于秦。秦穆公问治国之良策,对曰……。后戎主累曰骄奢荒酒乎色,由余屡谏不行,君臣反目,遂复归于秦。

秦穆公闻由余归其国,喜于郊外迎之,拜为上卿,遂大用由余之针策,并国十二,辟地千里,皆由余之力。余族自由余之后,居住秦州。

至秦始皇陆,有余振魁,官居吏部尚书之职。始皇在位四年,金奖殿传旨焚书坑儒,抽、派人丁筑万里长城,因此吏部尚书上廷谏正,秦王大怒欲罪诛余振魁,余氏宗族幸蒙各部大臣保奏.至三年得赦。

正夫人黄氏,生四子,是靖宁、次景宁、三端宁、四起宁;二夫人王氏生三子,名端宁返朴、延率、一女名淑娘。正夫人黄氏原是缧城都里人,夫人年方十八岁,梦见七星堕地,四星分散,孤星伴月,徘徊十步,分变四郡地图。

秦王无道时,夫人年三十矣,带四子遁郡州,于九月十五日末时渡揭子江,撮土为香,叩拜天地日月三光,另立徐、涂、佘三姓,共分为四姓,分散郡州,余曰下邳,徐曰东海,涂曰南昌,佘曰新郑,传于后世,子孙永记勿忘。自此余氏之族,散入诸国,支分派别,日益藩衍…]。

根据上述正面的说法,则徐氏的得姓差不多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周成王之弟叔虞的裔孙,也就是春秋时代晋国公族的后裔,他们远祖的活动地区,则在秦国未发达前的所在地,亦即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带。当然,周朝的王室,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所以徐姓如果真的是分支自余姓,则他们所引以为荣的黄帝世系,仍然没有两样。

当年余振魁四个儿子的分支为四个姓,据台湾「余徐徐佘俞氏族谱」的记载,各姓的始祖为:下邳余氏,传自长子余靖宁;东海徐氏,传自次子余景宁;南昌涂氏,传自三子余端宁;新郑佘氏,传自四子余起宁。

再看看反面的说法。此一说法,当以民国五十五年台湾「云崖探玄]公派下裔孙徐涌秀和徐庆铣所合撰的一篇「徐余涂佘四姓剖说」,最具有代表性。该文指出:

余等对本族谱,研究姓氏来源,经有数载,徒然隔鞋搔痒,共有四说论之:一说,夏禹治水有功,封于徐;二说,乃黄帝之裔封于徐;三说,宋代余美娘时,分余徐涂佘;四说,秦皇时代有余振魁,因忠谏致祸,始分徐涂余四姓。

以上四说,以一、二两说较为符合,…惟四说,查无根据,始加以疑之,更难如信,余等究此,遂至国立图书馆,分别阅览万姓统谱,四库全书等有关姓氏书籍,祥以遍阅,结果无余振魁名字。但按余振魁当年系在秦皇驾前为吏部尚书谏议官,大名鼎鼎而毫无记载,恐有遗漏,再以遍次查阅,查无其名,亦无其字,余等曷胜愕然,由此对本徐氏加予研究来源,其实乃黄帝裔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斯是按图索骥,衷心愉快,同时摒弃依草附木之感。

论夏时系五帝后,在商之前;而秦代系周春秋、战国之后。如夏初至秦,有一千九百八十六年之久矣,距雕如天壤之隔,似此细查第四说,完全是谬论,乃人故意捏造耳!愿后人绝不可任信,冀我同宗,对本国历代史事,互相研究,切不同遭人说谎瞒之。

余涂佘三姓,各有其因:余,下邳商音,秦由余之后,以王父字为姓,望出新安,按余氏隗姓国,余满为赤崔隗姓;涂,南昌洪州,因水为姓;佘,齐公族食采佘丘,故以为姓。细考徐余涂佘四姓,乃是字序相似,故呼称为半斤祖叔而已,余并无疑义。…

正、反两面的意见,都是这样的振振有辞。那么,可不可能会是下面的一种情况——伯盆的次子若木,于夏初受封于徐国,他的后裔,是其后徐氏家族的主流;到了秦朝,余振魁的儿子余景宁改姓为徐,又为古老的徐氏家族加入了一支生力军?

这种情形,在过去我国许多姓氏家族的形成过程中,是经常有的,所以对于徐余涂佘四姓的联宗,正、反两面的意见也很可能都有道理。不过,刊载在香港徐氏宗亲会会刊的一篇「徐得氏与东海名堂号」,却坚决反对这种折衷的看法,认为徐氏家族只有系出伯益的一种源流。该文曾引经据典,举出了许多的理由,摘要如下:

「…徐氏初封,其国实只不过今安徽泗县附近;不应山西东南(今长治北犁城西)的赤狄之地,复有以徐为氏之族。……赤狄既系隗姓,族系已自不同,亦断无隗姓甘冒赢姓东目之名,以氏其子族之理。易言之,如谓徐氏有二,事实窒碍难通。

那么,这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我认为:世本氏姓篇,本有西戎,由余之子以国为氏的余氏,余、徐二字,古音相同,字形相近,本易讹误,国语写官讹误在前…踵谬于后,因而致此纷纭,绝不是赤狄之地,真有另徐氏;徐氏之族,别有赤狄血统」。

总之,徐余涂佘四姓的应否联宗,迄今仍然是一个得不到确切结论的问题,如何解开这个问题,尚有待今后的努力。当然,俞姓的加人,也令人有困惑之感,因为,根据有关姓氏古籍的记载,俞姓的出现,的确甚早,在黄帝时就有一位良医叫作俞跗,后来,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的公族,也有以俞为氏的。不过,俞姓究竟是怎样跟徐余涂佘四姓扯上关系而有联宗之谊,实在就需要更进一步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了。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21:35 , Processed in 0.39159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