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57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球村的乡约 | 易经文化引领中国特色的数字文明历史新阶段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28

听众

284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868 枚
乡约宝
13 枚
最后登录
2019-6-18
注册时间
2010-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方雅   发表于 2017-11-22 09:04: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1-22 09:06 编辑

地球村的乡约 | 易经文化引领中国特色的数字文明历史新阶段


中国光彩徐近皓 大众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微信图片_20171122085324.jpg



易经文化引领中国特色的数字文明历史新阶段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徐近皓研究员)

【内容提要】易经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智慧型数据处理方式方法”,易经对于中国特色的数字文明包括数字产业链,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易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特有的汉字,有一个发祥的源头活水,那就是“易经”。易经的文化价值并不是算卦,而是中国人看世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易经文化是中国式数字文明的源远流长智慧宝库, 习总书记做出的中共十九大报告实属高瞻远瞩。该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做到了联系实际,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有内容、最有内涵、最丰富的一次党的报告。中共十九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说来,包括新时代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数字经济、数字文明的蓬勃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潮流;科技驱动的新金融是现代金融的应有之意;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基本内涵、数字文明、科技驱动的新金融、人的全面发展是围绕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时代主线上的振奋人心的四重旋律。基本内涵是起点,是基石,提醒我们身在何处,不忘初心;数字文明是方向,是光明前途,指引我们的前路;科技驱动的新金融是手段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即“方得始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口号内在和谐,给予了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新环境下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千万不要忘记“易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民间的精神文明,不忘初心就是应该时刻牢记“易经文化人”的历史使命,以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责任感,奋勇前进。
         我认为十九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逐渐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跨跃性成果,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从“患寡”转变为“患不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依靠科技驱动的现代新金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跑步向数字文明进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方面,伏羲易经文化人早已经在十年前准确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等大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对于股票、彩票进行预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易经文化穿越时空软实力。
         易经文化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数字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众筹社会主义,需要“易经文化”的数字文明凝聚力,把民间的星星之火变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人民群众经济创造性爆发力”之燎原全中国,并且走向全世界。这就是“易经文化”从“数字文明”角度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标,把微信众筹之类的“新型股权投资模式”发展到众筹社会主义的新高度。这也是指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众筹的方式,辅之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破金融垄断,发展普惠金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福利,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深刻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众筹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语体系的探索,致力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
            这样一种发祥地在中国的“易经文化数字文明”,与来自于西方的“数理逻辑数字文明”实现中西合璧,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好榜样,必然的对于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产生深远的现实影响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有望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核心的一个主导力量。虽然我国现在世界排名第二,但随着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整个全球经济的核心部分,在可预计的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经济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此外,我们这个超越是一个有质量的超越,不仅仅是数量的超越。因为在新经济、数字经济中,我们将起到主导力量。数字经济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下一个经济主体和趋势。那么在这样一种人类未来经济、下一个主体经济中,如果我们中国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引领作用,那么实际上我国就将起到引领下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作用。
2、数字文明——新的文明态势横空出世,易经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明”典范。
          从第一点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和有自信来确立这么一种数字经济的发展道路,甚至我提出数字文明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我想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亮点。我曾在赴英考察期间表示我有一个“数字梦想”,就是可以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科技化。
            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都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于近代的资本制度以及与资本制度形成的,但是比较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目前工业道路后,我们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提出质疑,并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革命,即数字革命,或数字文明,新的一场数字文明已经到来。
              现在新的数字文明类似于当年的资本和数据,现在的时代能够把数据收集起来,就如同当年资本家把资本聚集起来,建立新的文明。在这种情况下,把数据的采集、利用、储存、交易的一系列的行为均会发生变化,新的客体、新的主体产生,就如同当时的公司制度与资本制度形成一样,正在形成一种有价值的数据,并且数据的聚合,如何认定数据的法律客体,如何认定其主体,并且,主体非常复杂,除了个人之外,企事业单位、甚至国家也能够形成数据的权利,也对大数据可以利用。
           数字文明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创新作为支撑型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文明”这一全新概念,就是希望在我国可以在互联网科技为首的领域与英国等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甚至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而在牛津考察期间受到启发而诞生的“数字梦想”将会是即将到来的“数字文明”的完美注脚,“数字文明”将会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发展新纪元。
           习总书记目前所提出的“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认为这是以数字文明为基础的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该思想和数字文明的构想对于人的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能将根本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第三个方面则是对中国在数字金融方面发展的要求,波谲云诡的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不仅仅是西方数理统计科学的英雄用武之地,更是我们中国从古到今“易经文化”的数字文明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易经文化的“数字文明”才是真正的现代化“数字金融”皇冠上的夜明珠。尤其面对当下现代金融与科技发展融合的趋势中,虽然习总书记没有明确提出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一些概念,但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现代金融,跟现代金融相关的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我理解中现代金融的核心要义在于——科技驱动的新金融,这才是现代金融最核心的含义。所以我想在金融科技现代金融的发展方面,中国越来越成为主导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的金融制度基础之上完全不同的一个新的金融样态、金融形式、金融模式。这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式,在这个方面我们完全具备了引领世界、领先于世界的优势。
         这种态势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以刚刚提到的京东金融、腾讯财付通等等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代表,它们又将带动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们将带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金融的带动下,推动了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这也是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的一个重大亮点。
4、易经文化的“中国式数字文明智慧”,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第四点,也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报告中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道路和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最根本的,这次的金融科技创新也是以人的创新为根本的——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未完,待续)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徐群贵教授

2017年11月20日



微信图片_2017112208534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16:28 , Processed in 0.32729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